注册

怎样“早教”孩子 长大是成功人士


来源:大洋网

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有老师教导的早教中心;另一组则不进行早期教育。的确,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留给孩子“闲暇”时间去咀嚼所学,让父母用心观察孩子不同的反应和变化的,是急不得的,须花时间去等,让其慢慢地累积养成。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

在上海书城里,一位年轻爸爸拿着一本有测试孩子比较数字大小和念儿歌的《1岁宝宝智力测试》说:

“我孩子已经11个月了,可以让他先看看测试1岁宝宝的智商书。”

他提的书篮中,还躺着几本同一类型的幼儿智力开发书籍。

通常刚满1岁的孩子多半刚会开口说话,念儿歌肯定是不行的,但这位爸爸却野心勃勃的认为这些有非常鲜艳图片的IQ测试、培训的幼教书,应该会吸引孩子的注意,他会先给孩子做测试后记下分数,再按照书本,让儿子来学习语言、数学、逻辑、感受、运动、观察、社交能力,然后再做这些测试看分数能否提高。

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父母对“早教”的观念-

就是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

于是,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

只有在闲暇时,人才会思考学习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入小学时,从学校带回来一张表格要父母填写,其中有一项要填孩子的“强项”,朋友想了很久,不知道填什么才好。

因为孩子说老师讲的“强项”,就是别人不行我行的地方,可是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早教班里学会了弹钢琴、画画、语文、游泳、计算机、英文、唱歌、跳舞、下棋……

所以,当大家都学得“一样多”时,比的就不是那由学校和补习班教出来的“技艺”,而是“不一样”的特质了。

而这些“不一样”的特质是什么?

是人格特质、学识内涵、工作态度、逻辑思考、想象创造能力……

希腊文中“学校”一词之意是“闲暇”,因为希腊人认为,人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

的确,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留给孩子“闲暇”时间去咀嚼所学,让父母用心观察孩子不同的反应和变化的,是急不得的,须花时间去等,让其慢慢地累积养成。

先跑不一定会赢,只会输掉孩子对学习的热忱和模糊化了孩子的“长才”。

家长选择培养方式,就是拿孩子的前途做赌注,千万要谨慎投注啊!

[责任编辑:王晓东]

标签:早教 普鲁塔克 早教中心

凤凰亲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