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世界急救日丨抢救“黄金4分钟”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来源:凤凰健康

9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急救日”,今年主题是“儿童学急救,急救为儿童”。据调查,中国每年有240多万14岁以下的小孩因为意外伤害死亡。在德国,应急救护普及率高达80%,法国为40%;在美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实施急救;在新加坡,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而在中国,真正懂急救的人不到0.1%……难道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警醒我们,敲响我们提高急救意识、重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警钟吗?在“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凤凰健康邀请了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晁彦公教授,就“黄金4分钟”“急救误区”“学急救的步骤”“急救的未来”这四个大家最关心的急救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抢救“黄金4分钟”普通人可以做什么?(供图/华盖)

以下Q凤凰健康,A晁彦公主任

急救最重要的目的是挽救脑功能

——“黄金4分钟”是救治的关键

心肺复苏最重要的是对脑保护,保证复苏期间脑的灌注。如果脑没有及时救治,挽救后可能就是一个植物人的状态,这样的惨痛教训不胜枚举。这样急救就失去意义了!

Q: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该如何把握?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A:“黄金4分钟”是指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到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这就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

从抢救的一般流程角度来讲,首先是呼救。

初始判断后,确认被施救对象没有脉搏、呼吸,心脏也停止跳动,这时最先做的一定是呼救。呼救其实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但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在打电话报警时,一定要尽可能详尽的叙述自己所在的具体位置、周围环境、病人情况等信息,让即将到来的急救团队及车辆有所准备。

第二,心肺复苏按压的标准化要求。

这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做好的。要先通畅气道,口鼻腔内的异物要及时清除,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单人复苏的照标准做法,双掌叠在一起,在胸骨中下1/3处或是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垂直按压,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足够的深度(深度为5cm),这是前几分钟让病人建立自主循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措施,周期为按压30次,呼吸2次,持续做5个周期,实现对等的呼吸和循环的支持。如果周围急救人员达到2人及以上,一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人做人工呼吸;当然在施救前,一定要先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利于施救,要将病人放置在一个相对安全、后背平坦的环境下。如果这些操作到位,复苏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