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摩梭走婚:竟是婚姻制度的未来?


来源:澎湃新闻网

导语:《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曾途经过“西梁女国”,那是一个无男性的国度。现实世界里,位于彩云之南的云南也确实有这样一个女儿国,即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卢沟湖畔的狮子山,世居

导语:《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曾途经过“西梁女国”,那是一个无男性的国度。现实世界里,位于彩云之南的云南也确实有这样一个女儿国,即泸沽湖畔的摩梭人。

卢沟湖畔的狮子山

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中,过着男不婚、女不嫁的阿注走婚生活(也叫阿夏婚,走婚男女双方互称为阿夏)。

走婚的传说和缘起:摩梭版的牛郎织女

摩梭人的母系制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有悠久的历史。摩梭人是古羌戎的后裔。他们最初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后来由西北迁入西南。据资料记载,汉代川北汶江一带就有了母系制习俗,到了唐代,甘孜州境内有一个东女国,《旧唐书》中就曾记载东女国为西羌之别种,俗以女性为王。同时,在它南方的罗女蛮,则很有可能就是人们以图腾族名对摩梭或彝族的称呼。其中突出女字,也能说明与保留母系制有关。而随之发展而来的走婚制,历史中也有相关记载,康熙的儿子果亲王允礼在护送达赖入藏时,还目睹过当地的走婚,并为此作了一首《七笔钩》,其中提到的“妇女当家屋中走”正是妇女担任家长的表现,而“方便门儿,尽管有人走”则反映了当地的走婚习俗。到了道光年间,更盛传盐源(现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多恶习,女多不嫁。这些都说明摩梭人母系制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

摩梭人母系制遗风中,最有特色的便是走婚制。这与其封闭独特的社会地理环境有关。在金沙江和雅砻江之间,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在层峦叠嶂的群山深处,有座宽阔的水面,这便是有名的泸沽湖,泸沽湖现位于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在云南西北的宁蒗县和四川省西南的盐源县之间,而宁蒗县的永宁地区,便是母系制走婚制的中心。

自魏晋南迁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摩梭人便一直在这样一个闭塞的环境下与世隔绝地生活着。摩梭人与外界的联系很少,较少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摩梭人的母系制以及走婚制也就自然而然传承了下来。但也存在另外几种说法,史诗记载在羌人和藏人之间曾发生过盐池争夺战,这种说法已不可考,但是明朝正德年间纳西王国木氏土司的军队的确攻打过盐井,其中男子相当一部分因为这场战争而死掉,逃亡泸沽湖的主要是妇女儿童,根本无法婚配,于是走婚便应运而生(摩梭是纳西族的一支)。

另外也存在一种说法是:摩梭人是蒙古人的后裔,史书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时,途经此地,始定名为“永宁”。永宁从元代开始建立永宁州,后升为永宁府,因摩梭人部落首领率众归顺并随军征战有功,赐袭永宁土司和蒗蕖土司职衔,由于派官和驻兵的缘故,一部分蒙古人便留了下来,并因通婚而与当地的摩梭人融合在一起。我们都知道土司制度始于元朝,它虽由中央册封,但同样也是中央政权对地方民族统治阶级的一种妥协。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势力范围,形成割据状态,而摩梭人则生活在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夹缝中。当时实行“五畜租税制”,他们把占有的土地分为五等,即骡子地、骑马地、耕牛地、羊子地、公鸡地,每亩地的年租按牲畜的价格上缴,还以此价格为准制定了名目繁多的30多种税。如寺庙税、防务税、婚礼税等。其中婚礼税是按土地的等级缴纳与地租同等数量的订婚税和结婚税。

泸沽湖虽然资源丰富,但地区偏远,男劳动力缺乏,生产力自然随之下降,昂贵的结婚税无疑是一沉重的负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结婚的越来越少,走婚制也就自然而然诞生了,这样既不影响传宗接代,也不用交结婚税,一举两得。

摩梭人活灵活现地为诸山神编造了结交阿夏的神话(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每个山神都有自己的阿夏,受母系制遗风影响,永宁、左所的摩梭人信仰干木女神,横卧在湖畔的狮子山便是干木女神的化身。传说泸沽湖就是由干木女神的泪水形成的。干木女神在湖的北岸,而湖的东岸也是一座山,是一个男神,干木女神和他是一对阿夏。有一次男神去干木女神处走婚,又说又笑,竟然忘了时间,不知不觉便天亮了,而阿夏生活必须在鸡鸣前结束,这时男神慌了,他骑上马就往家奔,但又放心不下干木女神,勒马回顾,但由于缰绳拉得过紧,马前蹄高抬,又重重落下来,踏出一个巨大的蹄窝。就这样,男神化身为一座山,如同一个男人永远回顾着干木女神。干木女神见状,心痛不已,所流的泪都流到马蹄坑中,最后汇成了泸沽湖。因为这些神话故事的存在,走婚也弥漫着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夜合晨离”的婚姻生活

走婚的男女双方互称对方为阿夏,这是他们私下的昵称。阿夏生活是通过男子走访实现的,这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生活。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走访制”,是人类群婚、对偶婚以外的一种繁衍后代的制度。每当夜幕降临,男子就到女方家去住。他先往客房上扔石子,女阿夏闻讯后,开门把他迎进去。次日鸡鸣之前,男子又匆匆离去。

阿夏婚除了生理和繁衍后代的需要,也是需要感情基础的。虽然不乏短阿夏的存在,但长者也可达一二十年。阿夏之间没有经济的制约和等级差别的约束,全凭自己做主,因而建立阿夏关系十分简单:一旦感情破裂,或者有第三者介入,抑或一方外出未归,另一方即可寻找新的阿夏,妇女和男子都有权利主动解除阿夏关系,因而解除自由也是走婚的一个特点。

虽然阿夏关系建立简单、解除自由,但也不是随随便便、杂乱无章的,更不是乱婚、群婚制,需得遵循一定的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夏,感情破裂标志着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同时,在一个人一生中,找阿夏也是有阶段的,一开始阿夏关系是不公开的,几个月后,男子才逐渐与女方家人接触。直到生娃娃后,男子为子女办满月酒,这之后男子就公开了,走婚也从秘密阶段发展为公开阶段。

虽然走婚并不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但男子的经济条件却对阿夏关系的确立有促进关系。找阿夏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家庭富裕、生活条件好。长阿夏之间的走婚联系,首先便是礼品往来,每年男方要给女方一件上衣、一件裙子、一件裹脚布。一年一次,送过后就算长阿夏了。当然,男子在出门时,女子也是有礼物回赠的。阿夏关系的长短,有时候也与礼物多少有关,如果礼品经常送,并且感情好,就能长期相处下去。

走婚的人除了礼品往来的联系外,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一定联系。男方可在阿夏家参加祭祖活动,共敬老人,向锅庄叩头、献食物。喇嘛念经时,一般外人不能介入,但与这家妇女过走婚生活的男子可以参加。

走婚制是人类婚姻制度的未来?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走婚制在如今越发受到关注,大部分人还是持着理解的态度,更有藏族学者说走婚是人类婚姻的未来。但笔者认为这种制度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传统,是无法得到推行的,相反这种制度反而有被“一夫一妻制”同化的倾向。从忽必烈南征大理在此地派驻官员、留驻士兵,对当地的走婚制形成冲击开始,到建国后推行的婚改,再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当地女性选择外出上学、工作,并选择结婚。

当然,这种母系制遗风也带给我们另外一种文化感知。大家不分彼此、一团和气、尊老爱幼、家庭和谐,老子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孔子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精神似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传统摩梭文化没有私有财产权之概念,一切财产由家庭成员共享。房间内没有自己的衣物,院子里则挂满共用的衣物,他们生活的原则是分享而不是占有,因而摩梭男子没有成就功名、成家立业的社会压力,男女大多一起劳动。劳动因而与亲情、友情、爱情联系在一起,具有人类最纯真朴实的情愫。互相关心、无拘无束、和谐自然,摩梭人对这一切发自人类深处的本能都毫不掩饰。

可以说,摩梭人是一块原始母系社会的活化石。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大量游人的涌入、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这种独特的文化也在逐渐受到冲击。

(原标题:摩梭人的走婚制:人类婚姻制度的未来?)

[责任编辑:杨晓晨 PQ038]

责任编辑:杨晓晨 PQ03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时尚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