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要想避免性侵发生 防性侵教育必须从1个时间开始


来源:凤凰健康

近日,“南京南站男子猥亵女童”等有关儿童被猥亵、被性侵的案件接连出现,引发公众强烈广泛关注和愤慨。防性侵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到底有多重要?如何防止儿童被性侵害?为此,凤凰健康邀请了色彩心理学顾问刘星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教您如何给孩子做好性侵教育。

近日,“南京南站男子猥亵女童”等有关儿童被猥亵、被性侵的案件接连出现,引发公众强烈广泛关注和愤慨。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数据显示:在全世界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中,有被性侵经历的女童占比20%,有被性侵经历的男童占比5-20%。我国每天至少7名儿童遭遇性侵犯。而据“女童保护基金”统计: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表述为多人受害但没写具体人数的,按3人计算),平均每天曝光1.21起。

防性侵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到底有多重要?如何防止儿童被性侵害?为此,凤凰健康邀请了色彩心理学顾问刘星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教您如何给孩子做好性侵教育。

资料图(供图/视觉中国)

凤凰健康:什么是性侵害?性侵害包括哪些?

刘星:性侵害(Sexual assault)是指加害者以威胁、权力、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并在性方面造成对受害人的伤害的行为。性侵害包括猥亵、乱伦、强暴、媒介卖淫等,需要格外保护未成年人,信教人士,在校学生。儿童性侵,顾名思义就是被性侵的对象是儿童(未成年人)。

凤凰健康:如何正确教育孩子防性侵?从多大开始灌输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合适?

刘星:在我看来,首先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光学习,不实习导致孩子缺乏实战经验。比如你去问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别人可以随便脱你的衣服吗?”孩子肯定会回答:“不可以!”个别“家教”好的孩子还会很流利的告(背))诉(颂)给你:“宝宝的内衣、内裤遮住的地方是珍贵的私密处,别人不能碰。 ”但如果换个角度或方式把话题展开继续追问下去呢?例如:天气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帮你把衣服脱了,来回抚摸着你的身体,还夸你的皮肤好嫩呀……孩子是会觉得这个老师喜欢我?还是会认为这是危险来临的信号?

当然我们并不是希望达到一个草木皆兵的状态,但与不同的人进行社交的这个度的把握确实是需要家长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教给孩子的。尤其是在孩子28个月左右开始重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和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演练,帮助孩子通过提高情商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其次,要保证家里、家外教育的标准统一。

为什么孩子频频遭遇性侵却不会有效反抗,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反抗?因为孩子根本就不觉得那是不好的事(性侵)!

曾经有个很焦虑的家长来咨询,说自己孩子快上幼儿园了,怕孩子被欺负,尤其最近儿童被性侵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虽然自己在家对孩子这方面教育的挺多,但作为家长还是难免会紧张和担心。我问她:“孩子在家和家里人互动的怎么样?”妈妈很自豪的告诉我:“特别好!每天可开心了!有时候跟她爸爸玩儿疯了,爸爸就会把她的裤子扒下来咬她小屁股,她嘎嘎的乐……”这位妈妈在说这段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无比喜悦和幸福的光芒。

我问:“如果是隔壁王叔叔很喜欢你女儿,跟你女儿玩儿疯了的时候也扒下她的裤子咬她小屁股呢?”这位妈妈愣了一下,马上反驳:“那绝对不行!隔壁王叔叔和爸爸怎么能一样?!”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相对单向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孩子往往会觉得,爸爸和隔壁王叔叔都是因为喜欢我才咬我小屁屁的呀,为什么爸爸可以?而王叔叔就不可以?这就好比家里的抚养人们因为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同会让孩子混乱一样。如果你希望孩子对于某一件事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标准统一就是基础和前提。

第三,培养孩子的性格和情商。

性格内向不代表情商低,性格外向或内向并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性格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而情商绝对是靠后天培养的!比如班主任老师就是在孩子心中幼儿园的权威,那么在遇到性侵的时候,孩子是否有勇气去正面挑战权威?或者在和隔壁王叔叔扒自己裤子的时候可以坚定的说不?这有一个深远且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家长是否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有爱、尊重、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和环境。如果你平时把孩子管的很乖、很听话,老实巴交的,那么同时你又希望孩子在关键时刻表现的勇敢且很有主见,这怎么可能?也太矛盾了吧!

凤凰健康:如果孩子已经遭遇到了性侵,父母该怎么办?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 

刘星:首先:家长要保持冷静,帮助孩子放松。努力让自己不要惊慌,尽量不要将自己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影响和传递给孩子。除了监控录像之外最好的证据就是孩子自己可以准确叙述事件发展经过,以及准确指认犯罪嫌疑人。所以,尽量帮助孩子放松才可以高效实现这一切。

其次:第一时间报警和取证。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理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相信警方的力量。

再次:及时安排孩子去做专业的心理疏导,必要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去做心理疏导。孩子的自我痊愈能力看似很强,好像刚才还哭着撕心裂肺,现在又跟没事儿似的玩儿去了。不要以为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没事儿就是真的没事儿了,其实是孩子把这些不好的感受全部打压到自己的潜意识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的问题好像无解,但其实追根溯源都往往来自于潜意识,也就是来自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

凤凰健康:父母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是否有参考标准?

刘星:以下问题请家长自问自答并根据自家情况和其他抚养人一起进行沟通和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我的孩子每天快乐吗?

我的孩子情商和社交能力好吗?是不是经常有跟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社交的机会?

家里的抚养人们(父母、祖父母、育儿嫂等)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否是一致的?

我的孩子在家里是不是可以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表达的权利?

我的孩子在受到委屈和不满的时候是习惯自己先解决还是会直接来找家长告状?

我的孩子语言功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好吗?可以准确叙述完整一件事或一个人的体貌特征吗?

我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好吗?能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勇敢的向权威说不?

最后,刘星再三嘱咐各位家长,防患于未然永远比亡羊补牢来的重要的多!着重于孩子的能力培养永远比知识的灌输来的重要得多!

专家简介:

刘星(Yolanda)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历,高级育婴师;,公共营养师,色彩心理学顾问,自由撰稿人,中科院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进修,曾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98.2《女神百分百-辣妈正传》特邀嘉宾(育儿专家)。专业从事育儿咨询7年,咨询案例累计超过2000例。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