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痛风患者注意了!秋季可常吃一碱性食物降低尿酸


来源:凤凰网综合

白露过后,秋天真的来了,一夜冷一夜。秋季来临,气温降低,又到了痛风高发季节。因为温度降低,尿酸结晶很容易出现。半夜或者清晨一觉醒来,突然痛风发作。为避免痛风复发,痛风患者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饮食,控制体重,多饮水,防止进食易引起尿酸升高致使痛风复发的食物。,

白露过后,秋天真的来了,一夜冷一夜。秋季来临,气温降低,又到了痛风高发季节。因为温度降低,尿酸结晶很容易出现。半夜或者清晨一觉醒来,突然痛风发作。为避免痛风复发,痛风患者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饮食,控制体重,多饮水,防止进食易引起尿酸升高致使痛风复发的食物。

资料图(供图/视觉中国)

注意!痛风疾病重男轻女!男性更应预防警戒

痛风患者多以男性为主,少有女性受此病折磨,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能有效促进尿酸排泄,显然女性占了优势,并且男性多应酬、吸烟、饮酒、加之食用更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使体内尿酸增加,所以痛风患者男性居多,尤其中年男性为主。尤其到了秋天,正是贴秋膘的季节,饮食上稍不注意就可能诱发痛风。

众所周知,痛风是因为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中过量而产生的,所以想不痛就需现将痛风的尿酸值降下来,男性的正常尿酸值一般为149~416umol/L,女性的正常尿酸值为89~357umol/L。

想要缓解痛风,就需控制尿酸水平,降低尿酸值,所以得多喝含碱性的水,吃碱性食物,更好的促进排泄尿酸,并且吃嘌呤低的食物。痛风患者要限制饮食中嘌呤含量,以减少体内尿酸的产生,从而减轻痛风症状。根据食物中嘌呤含量高低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高嘌呤食物包括各种动物内脏:如肝、脑、腰、心、猪横俐;部份海产品:如沙丁鱼、凤尾鱼、虾、蟹、贝类、浓肉汁、肉汤、熏卤制品,鸡精、菌类、菇类、芦荀类。痛风病人应该尽量避免吃这类食物。第二类:中等嘌呤食物: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鸡、鸭、淡水鱼;大豆、豆制品、豆芽;菜花、菠菜、青豆、麦片等。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期,也不宜食用这类食物,在慢性期可适量选用,但每天吃这类食物不宜超过100-150克。第三类:嘌呤很低的食物:各种蛋类、精米面及米面制品;多种蔬菜,如白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瓜、南瓜、萝卜芋头、土豆等;各种水果、糖及糖果。各种鲜奶及奶制品,汽水等饮料。一般此类食物无需严格限量,可以适量食用。

日常早餐可搭配吃一些恰玛古粉代餐。恰玛古粉,是选用了新疆的高碱性食物恰玛古为主要原料,并添加了姬松茸、鹰嘴豆、猴头菇、芡实等42种食材,科学配比,采用破壁技术精制而成。其中的新疆恰玛古是一种高碱性的蔬菜,能够快速调理体液的酸碱平衡,帮助代谢多余的酸性体液,保持身体的弱碱性状态。而药食同源的恰玛古,不会损害肾脏,可以长期大量食用。这样就可以通过补充碱性营养改善机体内的环境,从而从根上预防金额治疗痛风,排尿酸的效果更佳。

除控制以上含嘌呤高的食物外,痛风病人还要注意:

1.控制体重,肥胖患者要通过饮食减肥,但要逐步进行,以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2.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每天饮水应有2~3升可适当饮饮料,但不宜饮酒精性饮料。

3.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因为痛风病人往往合并尿酸结石,这种结石又是偏酸性,多吃碱性食物可使尿液偏向碱性,利于结石溶解,防止它再生。碱性食物包括有:蔬菜、水果、牛奶、蛋清。酸性食物有:李、梅、草莓、米、面等淀粉类食品,鱼类,肉类食品.

4.控制脂肪摄入量,少吃火腿、各种肥肉、烧鸭鹅肉、奶油、奶酪等含脂肪高的食物以及煎炸食物。

5.少吃辛辣刺激性调味品。

痛风发作的一般治疗

保持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如果是急性痛风发作,首先应该抬高患肢消炎消肿,去除疼痛,不要急于服用降尿酸药。建议用冰袋冷敷到皮肤上,有助于减轻疼痛;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如果疼的实在受不了,必须用非甾体镇痛药或者秋水仙碱,不能用激素和水杨酸来止痛,否则会加重病情。

另推荐一治疗痛风的食疗方

山药雪梨汤

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医也认为,吃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适合痛风病人食用。

温馨提示:对于尿酸偏高的症状,及早预防和发现是关键。日常多吃利尿的食物,多运动,多喝水,多吃碱性食物降尿酸。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年轻痛风怎么办?医生教你这样控制饮食 http://p3.ifengimg.com/a/2017_39/7c16011f4025937.jpg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