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蓝莓讲述:豆腐官儿 一个女知青的下乡经历


来源:凤凰时尚

谈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梁女士感慨万千。她是六八届的下乡知青,曾在乡下生活了三年。三年的时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是短暂的,一晃而过,抑或没留下什么印记。然而,那三年的生活经历,却让她一生铭心刻骨。

  

蓝莓讲述:豆腐官儿    一个女知青的下乡经历

她付出的是三年的辛勤汗水,收获的却是一生的精神财富。

[本期关键词:回忆]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短暂的。谈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梁女士感慨万千。她是六八届的下乡知青,曾在乡下生活了三年。三年的时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是短暂的,一晃而过,抑或没留下什么印记。然而,那三年的生活经历,却让她一生铭心刻骨。应该说,她付出的是三年的辛勤汗水,收获的却是一生的精神财富。历史的长河,带走了那段艰辛的岁月,只有不忘昨天,才能感恩今日。

 

 1968年11月,我响应国家号召从城里下乡到吉林省桦甸县榆木桥子公社兴隆大队第一小队。这是一个偏僻的山村,人们生活十分贫困。我那时候思想非常单纯,只想多出工,多挣工分,多帮助家里。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还承揽了给生产队做豆腐这个活。

生产队豆腐坊位于屯子边上,方圆几百米没有人家。我们集体户离豆腐坊有二百多米远,我每天凌晨两点钟就起床做豆腐。

深更半夜的,整个村子都在沉睡中,没有一丝灯光,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手电筒的一束光亮陪伴着我。19岁的我怕坏人,怕魔鬼,更怕野兽。赶上刮风下雨,风声雨声,雷鸣闪电,更是吓得我头发一奓一奓的。于是,我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大步流星,慌慌张张地冲进豆腐坊。

这时,饲养员大哥也来喂马,他牵来毛驴,帮我把磨套好,给牲口添好草料,回家睡觉去了。于是,陪伴我的只有这头拉磨的驴。四周静极了,只有小毛驴呱哒呱哒均匀的脚步声。我屏着呼吸,心提到半空,竖起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盼望着天亮。

我一边看着磨,一边熬着磨好的豆浆,然后夹夹板过包,将豆浆与豆渣分离。接下来是点卤水,就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卤水放少了,豆腐不成形,卤水放多了,豆腐就会硬,而且成品率就会大大降低。于是,我小心谨慎地操作着,右手拿着耙子轻轻地、不停地、搅动着缸里的豆浆;左手端着装卤水的碗,缓慢地、均匀地、不断地把卤水注入缸里。只见豆浆由稀变稠,再变成絮状,直到整缸豆浆像糯米粥一样,颗粒均匀、饱满、粘稠,这样就可以了(絮状太小豆腐就嫩,不成形;絮状太多豆腐就会老、硬,能掌握得恰到好处才是技术)。然后,盖上盖子,闷上一会儿,再上屉定形。

 
 

公鸡报晓时,沉睡了一夜的村庄渐渐苏醒。这时,我把豆腐已经做好了,做早饭的人们陆陆续续地来捡豆腐了。

吃过早饭,我又随集体出工下地干活,这样,我一天就能挣到两份工分。晚饭后,别人都休息了,我再到豆腐坊挑水、泡豆子、劈柴火,为次日的活计做准备。

这样,每天的活计几乎是从凌晨干到半夜,累得我头刚碰到枕头就睡着了。为了保证能按时起床,本应该在睡前解手的事情,我都留到次日解决,依靠这样的办法来唤醒自己。

冬天生产队没什么活时,我就起早贪黑做三个豆腐。

做豆腐这活儿,用水量很大,一个豆腐需要八挑水,三个豆腐就是二十四挑水。村里有口辘轳井,离豆腐坊一百多米远。寒冷的冬天井台周围结满了冰,高高的、厚厚的,像个小天池。男人们一只手能把辘轳摇得飞转,而我不能。于是,我一只手摇起辘轳,把水桶放到井下,待水桶触到水面后,用另一只手晃动井绳,把水桶放倒灌满水,然后双手摇动辘轳,把水桶提到井口。这时,我屏住呼吸,使出全身力气,右手死死地抓住辘轳摇把,左手将水桶拉出井口,同时确保脚下站隐踩牢,不能有半点闪失,因为一旦脱手后果不堪设想(很多时候是在夜间挑水,现在回想起来都挺后怕的,也不知道当时是哪来的勇气)。

做三个豆腐时,这样的动作,每天至少要重复四十八次,不论什么时候,就连女孩子每个月那几天特殊的日子也是如此。在农村三年,没见过有女人挑水,我们集体户用水都是男生轮流挑。

 豆腐做多了,本村消化不了,我就到外村去卖。说是卖,其实就是交换,一斤黄豆换三块豆腐,用换回的黄豆,再做豆腐,周而复始。那时候农村很贫穷,农民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个现钱,生产队做豆腐也不是图挣钱,就为赚下豆腐渣喂牲口。

出去卖豆腐需要车子,生产队里唯一的人力车就是一个木头架子的独轮车,我首先必须学会推这种车子。推车的要领是,两手提着车把,又腿叉开,走鸭子步,才能保持车子的平衡。于是,我推着空车,在豆腐坊的院子里练习走鸭子步,很难为情的。

殊不知,更难的还在后面。记得第一次外出卖豆腐,是到榆木桥子公社所在地那片区域。选择这里,一是因为这里离我们屯子最近,大约有三里地,二是这里人口多用量会大。

这一天,我早早地做好豆腐,装上车,满怀信心地出发了。一路踉踉跄跄地来到公社,找了一个偏僻的巷子,停好车。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想象着人们会陆陆续续地端着盆、拿着碗来捡我的豆腐,因为我做的豆腐好吃已是家喻户晓。

然而,我高兴得太早了,大半个上午也没有一个人光顾我的豆腐摊。于是,我推起车子换了一个巷子继续等着我的顾客。还好,临近中午,总算开张了,卖了几块豆腐。我耐着性子,忍着饥饿,又走了两条巷子,可是,再也无人问津。这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我开始着急起来。照这样下去,恐怕到天黑也卖不完。

那个年代,沿街叫卖的少,更何况一个大姑娘家。

看着这满盘子的豆腐,我心急如焚。于是,我鼓起勇气,硬着头皮,吆喝了一声:“卖大豆腐!”这喊声尖声尖气不在调上,但尽管声音不够高亢,但总比默不作声强一些。我必须赶在做晚饭之前把豆腐卖完,这样想着,我就加快了脚步,一边走、一边喊、一边卖。

天渐渐暗下来,还有一半的豆腐没卖出去。怎么办?推回去,明天做的豆腐怎么办?我又急又饿又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搜肠刮肚地想着办法。

忽然,我有了主意:把剩下的豆腐送到公社粮食所去,那里有集体食堂。

于是,我推车来到粮食所。食堂炊事员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听了我的来意,他半天没吱声——看看我,又看看这半盘子的豆腐,就是不言语。我心里忐忑不安,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心想,行不行倒是给个话啊!

终于,大叔开口了:“丫头,你这么多豆腐,我们食堂也用不了啊!”其实,我也心知肚明,这得多少人才能吃掉这半盘子的豆腐!

大叔不再说话,只顾忙他的活,我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大叔忙完手里的活,走人了。我的心彻底凉了,后悔不该让他全部留下这些豆腐;再等等吧,只要他能回来,哪怕只留下一块豆腐我也知足。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大叔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帮干活的工人。我心想,这是开饭了?大叔没再与我搭话,只见他下命令似的和身后的工人们说:“帮帮这丫头吧,这盘子的豆腐咱们包圆儿了,每人三块,多要更好,豆子先由所里垫上,明天大家再带来。”

这些人二话没说,呼啦一下子围拢上来,顷刻间半盘子豆腐一块没剩。

我被感动得连声说“谢谢”“谢谢”,顿时,如释重负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往回走的时候,天完全黑下来了。那时乡间的公路没有路灯,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公路两旁几十丈高的树木在晚风的吹拂下哗啦啦不停地响着,我的心像揣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于是,我推着空车,几步一回头,急冲冲地向着远处山脚下那片灯光奔去。

第二天,我照常做好豆腐,正犯愁怎么办,小石头来了。这个五六岁大的小男孩是教我做豆腐的马哥的儿子,他经常来豆腐坊玩。看到小石头,我好像见到了救命稻草。

于是,我说:“小石头,阿姨要去公社卖豆腐,你去不去玩啊?要去,阿姨用车推着你。”小石头听说去玩,还能坐车,乐不可支。

于是,独轮车的一边坐着小石头,另一边放着豆腐盘子,我们出发了。一路说说笑笑,我们来到了昨天的老地方。我停下车,一边休息,一边做着小石头的工作:“小石头,阿姨推着车,你喊‘卖大豆腐啦’!咱们卖完豆腐,阿姨到供销社给你买糖吃。”小石头自然高兴。

刚开始,人们还以为是小孩子喊着玩呢。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了我们,也喜欢吃我做的豆腐。因为我做的豆腐洁白、细嫩、光滑,口感特别好,豆腐表面还结有一层薄薄的油脂;即便用来做鸡刨豆腐,也会全部聚拢在一起,很受大家欢迎。

我们这个村子的人有个习俗,每年进入腊月,每户人家都要自己订做一个豆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也算是备年货吧。

每当这时,全村一百多户人家的活计更是排得满满的,我每天必须完成三个豆腐。

这时,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家等着过年去了,最后集体户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村民们看不过去,就自发地前来帮忙,轮到给谁家做豆腐,谁家就出一个人给我打下手。这样,腊月三十这一天,我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正月初六我又返回集体户,开始新一年的劳作,而很多同学不过完二月二是不会回来的。

四                                                                

这样,每年年终决算,我挣的工分不但是集体户知青中最多的,而且在生产队全体妇女中也是名列榜首。

那时,虽然没有什么物质奖励,但是兴隆一队知青中出了一个非常能干的女豆腐官儿,不仅在我们兴隆大队家喻户晓,甚至连榆木桥子公社领导都知道。

于是,在1971年12月,我被民主推荐,全票通过招工回城。我也是我们大队五个集体户中第一个回城的知青。这一年,我21岁。

1972年元旦,我扛着行李回到家里。得知我被招工回城,全家人喜出望外。这个晚上,我整整一夜没能入睡,第一次由于兴奋失眠了。

 
 

蓝莓 凤凰时尚情感专栏作家

蓝莓,某报首席编辑,编辑、主持情感栏目十余年。文风质朴,重写实,轻虚构。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

蓝莓邮箱:liuli211a@sina.com

 

 

[责任编辑:闻捷 PQ011]

责任编辑:闻捷 PQ01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时尚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