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童谣滋润孩子心灵
2010年08月11日 15:51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让新童谣滋润孩子心灵(资料图)

记得小时候,妈妈在晚上哄着我睡前唱的儿歌,奶奶在夏日乘凉时教我吟的童谣,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人生的道理。前些日子,在一次新童谣朗诵会上,一位童谣小使者告诉我:“爷爷奶奶对我们说,他们小时候念的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爸爸妈妈对我们说,他们小时候念的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可是今天,我们身边常被灰色童谣缠绕。我们要朗诵新童谣,对灰色童谣说不!”

灰色童谣在一些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中并不陌生,它大都改编自经典儿歌、古诗词或流行歌曲。比如,流行歌曲《牵挂的人是我》被改编成:“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此类儿歌是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孩子们身上的投射,值得我们反思。孩子用灰色童谣的形式发泄一种不满情绪,并不完全是坏事。当然,对于那些确实不健康的灰色儿歌,要加以正确引导。

童谣,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接受主体,孩子都是主角。刻板的说教,会让人产生排斥心理。好的童谣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可喜的是,当前在新童谣的创作中,有一批很有内涵的作品,《十朵花,九个瓜》就是其中之一:“十朵花,九个瓜,瓜藤藤,爬上架,一开开出十朵花。十朵花,九个瓜,那朵为啥不结瓜?孩子问,爷爷答:那朵花,是‘谎花’,开‘谎花’,不结瓜,说谎话的没人夸。”形象的“花与瓜”、简洁的“问与答”,告诉孩子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诚实”。诸如此类的新童谣很多,《小眼睛》告诉孩子要端正坐姿远离近视的道理;《蝴蝶与蜜蜂》的拒绝懒惰、坚守勤劳;《山羊与公交》中的文明礼让的好风尚等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让更多的孩子把新儿歌唱起来,装点他们的童年生活,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年下半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开展了全国优秀童谣推荐评选活动,选出了80首获奖童谣,并以《中华是我家》为主题编印成册。我省也曾出版了《中华新童谣》。这些童谣充满了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体现了童心童趣,是孩子们愉快身心、净化心灵、启迪心智的有益读物。

希望有更多人关注童谣的发展,以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多创作一些好的童谣,多出版一些优秀的童谣书籍、音像制品,让孩子们在传唱优秀童谣中陶冶情操,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李晋
凤凰亲子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