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中,10—19岁青少年占了31.8%,超过1.2亿人。而充斥于网络的不良信息,持续威胁着亲近网络的青少年。
8月1日,《网游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在2008年采购“绿坝·花季护航”软件一年的使用权及相关服务,虽然引起争议,但有关功能还是得到了一些家长的认可。
而香港除了限制不良信息传播外,还有一整套系统帮扶青少年树立健康上网习惯的机制,能有效动员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培育青少年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我抵御能力。对于已然养成不良上网习惯的青少年,香港青年协会成立了专门的沉溺上网支援中心提供定向帮助。
“像我儿子这一代的年轻人,放学回家不是上网就是打机(玩电子游戏),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周末甚至还要熬通宵。都已经形成习惯了,大环境是这样,要限制孩子上网显然不太可能。”家住湾仔道的陈先生说。
究竟该如何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依靠不间断在网上巡查的“虚拟警察”,还是凭借过滤软件筑起“电子大坝”?互联网产业更新迅速、信息海量,单纯的隔离政策似乎并不现实。再者,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处于塑造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并满足其特定的信息需求。
因此,我们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引导青少年善用网络?
香港坚持“有组织的自律”原则,除了推行网络标签制度、过滤软件等一系列外部制约手段外,还成功激发了网站、学校和家长甚至是部分青少年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了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虚拟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黄拯 编辑:张银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