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少芬:孕期变化大 女性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来源:凤凰亲子

人参与 评论

应该提醒准妈妈们做好三方面的准备:第一是生理准备,你的身体怎么样,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没有急性的疾病是需要治疗的;第二是心理准备,我确实想生一个孩子,我的家庭要接纳这一个新成员的到来;第三是一些经济方面的准备。

'正在加载中...'
 

专家简介:

李少芬,原任北京积水潭医院产科主任,现任北京明德国际医院产科主任,北京女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西城区围产医学专家,善长于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妇科炎症和内分泌疾病诊治。在危重孕产妇抢救和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工作中贡献突出,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和西城区妇幼工作及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准妈妈要做好三方面准备

应该提醒准妈妈们做好三方面的准备:第一是生理准备,你的身体怎么样,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没有急性的疾病是需要治疗的;第二是心理准备,我确实想生一个孩子,我的家庭要接纳这一个新成员的到来;第三是一些经济方面的准备。

我们那时候还好,大家没有给孩子准备像现在这么多,比如从备孕开始就用很多产品,什么纤维蛋白原、DHA很多,而且还喜欢托人从国外买,有些还是挺昂贵的。因为时代变了,我们那时虽然也刚刚提倡独生子女,但是大家都觉得生孩子挺正常的,而且刚刚改革开放,食品从特别困乏的状态变成比较丰富了,如果跟我们的父辈去比,大家觉得我吃这个就已经可以了,但是现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了30年,大家的关注点更集中了,对每一个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高。我在三甲医院的时候经常跟科里的同事说,虽然我们天天做这个工作,一个月生几百个孩子,但对一个家庭来讲生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现在的孕妇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她小时候全家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她身上,然她又生一个孩子(现在刚刚放开“单独”),你想期望值多高啊!这还跟我们的国情有关,一个孩子要出生了,父母、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要关注,再加上其他亲戚,很多人都会关注这一个小孩的出生。

孕妇也会有压力,会想我的孩子正常不正常啊,而且本身孕期就有很多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变化。

每个孕妈妈都会有这些问题,但是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对妊娠知识的了解不同,家庭的环境和本人的性格也不一样,所以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最严重的可能会有孕期忧郁症等,表现就是非常纠结,有很多担心,比如早孕的时候担心会不会有宫外孕,因为她听说宫外孕会造成腹腔大出血有生命危险;她也会想,这孩子发育得好不好啊?急着盼下次检查,看孩子长得多大了,缺胳膊少腿不。随着孕期检查的进展,关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知识普及非常重要,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做了很多孕妇学校、孕妇课堂,参加的孕妇们经过教育会相对缓解一下。

孕妇需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

我觉得最有用的,首先你要了解怀孕这个生理变化的特殊性。特殊性有哪些呢?我们大多数都会看到肚子变大了,皮肤有腹白线了。正常情况下我们看不到这条线,但是怀孕以后粗黑素分泌得多,所以我会有蝴蝶斑,所以腹白线包括乳晕上的色素都会沉着变黑。还有妊娠纹,我们皮下是一个弹力纤维网,子宫越来越大,腹部皮肤也会被撑开,到了一定程度弹力纤维不能再支撑时,就会断裂形成妊娠纹,这应该是不能去掉的。但是有避免的措施,首先你不要让孩子长得过大。老一辈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浅,会希望能够生个大胖孙子,就会说吃什么什么孩子才能长得好,比如吃DHA脑子发育好将来就聪明。其实孩子到三十七周足月时,标准体重只有2.5公斤,很多人会说这孩子是不是太小了啊?我说全世界都一个标准,三十七周只要足月都是五斤的体重,当然对我们亚洲妇女的骨盆来讲,六斤半以内的孩子自然分娩更好。现在我们也提倡自然分娩,所以在孕期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如果你怀一个八斤的大孩子,再顺产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

控制孩子体重促进自然分娩

我觉得,无论是人类还是哺乳类,都是经阴道的自然分娩。它是一个自然规律,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是自然分娩,所以国家也提倡自然分娩,这样的话有利于孩子也有利于妈妈,所以孕期当中就要做准备,不要把孩子生得过大。孩子过大了骨盆就非常困难,子宫收缩力要求非常大,它要使劲收缩才能把这么大的孩子推下去。在每一次宫缩的时候,胎盘是暂时停止供血的,对孩子来讲,这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的憋气。比如我们游泳的时候憋气,虽然我们没有呼吸,但是细胞仍然是代谢的,这氧气是我们的肺在每一次呼吸的时候储存的。但对于孩子来讲,他的储存需要妈妈的胎盘供给他足够氧气和养分。如果一个强健的孩子,是能够适应暂短的缺氧的,而且在缺氧的状态下,他的神经细胞是分裂的。所以我们说从孩子的角度讲,经过自然分娩锻炼的孩子是非常强壮的。从达尔文进化论来讲,应该优胜劣汰,生不下来的孩子应该就是劣势孩子。

相关专题: 妇女节策划:男人“孕期”大挑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徐红]

标签:孕期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时尚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