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
关注订阅
微博

@凤凰时尚

扫描微信
微信

第108期:水果母的比公的好吃?

导语:民间流传着挑水果的小窍门“水果分公母,母的比公的好吃”,且据说,水果底部的“肚脐”凹进去的是母的,凸出来的是公的。这一民间鉴别方法涵盖了苹果、梨、橘子、橙子、西瓜等常见水果。那么,水果真的分公母吗?能用这种方法挑到好吃的水果吗?

水果分公母?


1.网友:叶子 26岁 教师

自从网上看了挑选水果公母的秘诀后,全买“母”的试过了,确实都很甜。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了水果分“公母”的消息:母苹果的果蒂大、汁多皮薄,而公苹果的果蒂要小些,汁少皮厚,既酸又涩;母梨底部凹坑比较深,个大光滑,味佳汁多,口感好,公梨底部是凸出来的,形状不规则,质粗味淡;母橘子的“肚脐”较大,核小且少,个大皮薄,公橘子“肚脐”较小,核多且大,皮厚个小。后来我买水果的时候就特意按照上面的说法买母的,确实感觉都挺甜的。看来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2.网友:天天 34岁 行政

我买的梨的时候经常买“公的”,依然很甜啊!

其实网上那个水果分公母的方法我早就看过,但我偏偏不信这个邪,好几次我都买底部凸出的梨,也就是“公”梨,网上不是说不好吃吗?可我偏偏觉得又甜又可口,那种底部凹坑的“母”梨,恰恰味道不尽如人意。况且,我并没有觉得不同形状的水果之间味道有什么明显的差别。所以,我觉得水果分公母的说法应该是假的。

“水果分公母”没有科学依据。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 张汉荣

1、“水果分公母”没有科学依据,水果的味道与表面形态特征差异无关。

社会上流传的“水果分公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水果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公母之分,民间流传的分辨水果公母的方法都是依据一两种简单的表面形态特征差异,与植物的性别没有关系,也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差异与果实的味道相关。

2、水果的味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所长指出,因为授粉、土壤、温度、天气、营养等条件的影响,水果的形状以及味道确实存在差别;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形状不同的水果,也会影响口感,但与所谓“公母说”无关。

3、果实中的“脐”是怎样形成的?

位于果实顶部 (即与果柄相对位置)的“脐”,只是脱落的花器官在果实上留下的永久疤痕。这些疤痕主要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维管束的残迹,因为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通常比果实的其他部分慢,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并且因为不同果实这一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同一品种的橘子或西瓜中能看到不同大小、 由点状到环状的脐部。

栏目介绍
    为了健康,你恪守着关于身体的各种小道消息。但那些你从小就知道一直深信不疑的“知识”,其实很多充满了片面性的谣言。
    《谣言》栏目运用专业知识为你揭示真相,树立理性思考的生活方式,让谣言止于科学!
本期调查
  • 1.你觉得水果分公母吗?(此问必选)
  • 2.你觉得水果好不好吃主要取决于什么?(此问必选)
往期回顾 更多>>
谣言第79期

购物小票会致癌?

购物小票中含双酚A,可进入人体,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并致癌。”这是真的吗…[详细]

谣言第78期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民间俗语。这些都是真的吗…[详细]

谣言第77期

耳朵会越掏越聋?

很多人都听说过“耳朵越掏越聋”的俗语。难道要任凭耳朵里的脏东西肆虐吗…[详细]

谣言第76期

咬指甲是缺锌的表现?

身边一定有愿意咬手指甲的小伙伴,按照传言,他缺乏了锌元素…[详细]

谣言第75期

喝隔夜水会得癌症?

隔夜开水均有一种亚硝胺的物质,此物是强致癌物。这是真的吗…[详细]

谣言第74期

柠檬水不减肥伤胃?

很多明星都分享过自己用柠檬水减肥的方法,李孝利曾表示喝柠檬水7天减了6斤…[详细]

谣言第73期

喝啤酒吃炸鸡能暖身?

全智贤在剧中遇到下雪天就要吃炸鸡喝啤酒的桥段引来不少吃货模仿…[详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