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博之选 | 2019 BEST OF THE BEST 杰出力量影响与改变的当下和未来
时尚
时尚 > 女人天下 > 正文

罗博之选 | 2019 BEST OF THE BEST 杰出力量影响与改变的当下和未来

P R O F I L E

年 度 人 物

每个领域,总有一些佼佼者在引领风潮,或以艺术回应时代、梳理历史,或以睿智驰骋风云、拥抱世界,或以设计改变生活、创造美好。一年一度的罗博年度人物评选正是聚焦于这些杰出之士,他们紧握时代脉搏,洞见社会文化,拥有超凡品位,并身体力行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下与未来。

年度艺术家

薛松、丁乙、邱志杰、谭平、彭薇、曹斐

年度策展人

吕澎、冯博一、乔纳森·斯坦普、蓝庆伟

年度艺术文化奖

周大为、董梦阳、鲍栋、赵力、

黄在、田霏宇

年度青年艺术家

王赫、周褐褐、张子飘、刘娃

年度企业家

宋军、张醒生

年度私享家

刘钢、乔志兵、马跃、唐炬、姚谦

年度设计师

王晖、Grace Chen、吕燕、兰玉、孙何方

年 度 艺 术 家

薛松

用灰烬重塑艺术与时代

  • 今年 5 月,薛松从艺历程里体量最大的一次个展“涅槃”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艺术家三十多年创作历程中,早期的碑帖残片拼贴尝试,以及艺术家一直在发展重塑的“与大师对话系列”、“历史与现实系列”、“城市与青春系列”、“传统山水系列”、“泡沫系列”等 50 组 200 余件代表作品恢宏亮相。

  • 从上世纪 80 年代早期探索作品至最新力作,每一件作品都由薛松独立完成,这是他三十多年来一贯的创作方式。燃烧是他的语言,拼贴是他的笔触,薛松把自己的创作方式比喻成一个“盘子”,装各种“菜”。对于他,最想做的“菜”,是新的挑战和压力之下的探索。

  • “薛松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他试图从废墟中重新塑造艺术,形成新颖的、新鲜的、独特的和非常个人化的特色。将薛松视为后现代讽刺,充满批评的评论家的角色是时尚的。对于西方世界的许多艺术家来说,这是一条常见相似的路径。他们对前任的成就佯装漠不关心。这种态度可能是一种策略,只需视而不见就能为自己创造新的创作空间。他的艺术提供了一个人为的仪式性的破坏一切的象征。”“涅槃”个展策展人杰佛瑞·约翰·斯鲍丁这样评价薛松。

获奖理由

作为中国“波普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新海派”艺术家群体代表人物,薛松从艺三十余年,始终在灰烬中重塑艺术与时代。

丁乙

从时代异类到抽象大师

  • 8 月 23 日,在二十四节气的处暑,文旅和艺术圈的朋友圈,被艺术家丁乙的“十示”艺术泳池清凉刷屏。这件历时两年打磨,由原作选取 64 种图像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由法国工匠手工烧制成 64 单元艺术瓷砖,再创作演绎成的 25 米长方形泳池空间作品,被认为是又一个“艺术融入空间”的经典案例。在揭幕仪式上,丁乙这样阐释本次创作理念:希望泳池和绘画之间达成的是一种全新的、立体的、视觉的关联。这种关联既属于绘画,又属于环境,也属于被使用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

  • 丁乙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至今30余年的创作中,始终以“十”字以及变体“×”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在 1988 年创作《十示》之初,丁乙的创作动机是针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避开一切文化性或者社会性的指向,以形式主义的符号方式,寻找一种语言的突破和新的可能性。他做到了,从少数派变成大师。时至今日,否定和反叛已然过去,“十”字变成了丁乙的笔触和艺术创作的精神 DNA。在今天,对丁乙来说,符号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创造的壮阔的精神世界里那些恒有光芒的思想。

获奖理由

丁乙作为中国抽象艺术领域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创作中延续了30多年的“十”字符号,同样是中国抽象艺术的代表因子。时代始终是丁乙获取灵感的源泉,丁乙也始终是时代卓越的表率。

邱志杰

规划未知时代

  • 2019 年的上半年,邱志杰个展“寰宇全图”在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展览以 24幅“地图”为观者呈现艺术家艺术探索的最新状态。这是邱志杰近十年创作重心的地图系列迄今为止最为全面与系统的梳理与呈现。邱志杰,一直是一位行动者,不断地在艺术家、写作者、策展人、导师、院长间自如切换,这一系列身份在其以地图为形式的创作中最终融会贯通。

  • 邱志杰早在上世纪90年代,漫游西藏、新疆,担任“长征计划”策展人期间,就已经开始对地图着迷,着手绘制。“近十年来,地图在邱志杰的艺术实践中承载了多重功能:它既是自我意识、工作框架、展览计划、思想交流、政治拓扑,也承担了历史文化研究提纲挈领之功能。”

  • 作为博采众长、自出机杼的艺术家,邱志杰所做的,更多的是未完成的“人”和未知的未来。

  • “我的总体艺术概念和工作范畴的设计,是希望能够在艺术自律和社会关怀的左右两极之间寻找到平衡点。目前的整个工作范围形成了从内省到外向的漫长的谱系。然而,最外围的肇事也是一种修身。我的目标不在艺术作品,而在人的健全。”

获奖理由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和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前卫艺术领袖,邱志杰所做的,既集成了被种种遮蔽的过去和现在,又规划了一个属于未知的未来。

谭平

双重奏

  • 展览由著名艺术史学家巫鸿策划,以谭平创作的两条主要线索——版画和绘画展开,其中 40 余件绘画、版画、场域绘画及视频,追溯艺术家的成长、生活和思考历程,经由个体生命的经验和视角观察其个人艺术的演变。有别于以往的展览,此次展览并不以时间性单向逻辑呈现,而是以艺术家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切近对语言和现实的思考。

  • 其中一件名为《彳亍》的记录视频,展示出谭平在包括学院管理者、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之下,作为艺术家利用工作间隙或琐碎时间所完成的创作截面。作品如同时间的碎片,记录下艺术家内心诸多微妙变化的瞬间。炭笔游走纸张的声响,正巧与萦绕在第一空间《+40m》刀刻入木板的声音同时进行,呼应展名“双重奏”。

  • 这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版画与绘画、大时代与个人创作历程的合奏篇章,我们借此得以“视听”谭平用其艺术创作所谱出的人生历程。艺术媒介的交互和拓展,个体与时代的触动和撞击,个体差异性与普适性不断交织、激荡、共鸣,激起艺术家视觉表现的确定与不确定性空间,同时也给当代艺术的宏观形式实验和概念探索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

获奖理由

谭平作为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成长始终在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现场中。2019年谭平以个人展览“双重奏”作为自己35年创作生涯基于当下的一次阶段性回溯和梳理,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出。

彭薇

国潮之上 清泉一泓

  • 被艺术圈和拥趸们美誉为“女神”的彭薇,总是自带仙气地来去缥缈,更多时候,见画不见人。彭薇 2000 年以“遗石”系列为开端,先后创作了“绣履”、“彩墨锦绣”、“脱壳绘画装置”、“好事成双”、“遥远的信件”、“七个夜晚”、“故事新编”等众多系列。她的创作惯以“从旧的好东西入手”,涉及平面绘画、三维装置、录像、照片等多种形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以水墨为材质进行创作的代表。“她以再传统不过的手法,与传统分离,又使传统文本与当代观念在纸面上合一。”收藏家乌里·希克(Uli Sigg)这样评价彭薇。2014 年彭薇入选新加坡美术馆“亚太地区当代杰出艺术家奖”。

  • 彭薇一直专心创作,但她的作品和“女神”传说始终各种流传。在一次采访中,她说自己对于艺术的公共性,没怎么考虑拥抱与否。但她认同,今天的所有艺术家都面对公共群体。对彭薇而言,在创作过程中,她对作品负责,作品也只对她负责,她和作品之间是极私密的关系。“我并没有考虑是为了公众去创作的,只是凭借真切的感受去完成我的一个想法,但愿这种个人的经验能够成为大家共通的体验。”

  • 正是这样遗世独立的态度,让彭薇始终在各种潮流之外,悠然信步于东西、古今。

获奖理由

彭薇凭借扎实的传统功底、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段和独特的私人目光,将古代艺术资源与现在连接,并与西方资源对话,寻求过去与当下的平衡。国潮之上,清泉一泓。

曹斐

切片中国 揣测未知

  • 2019 年 6 月至 8 月,曹斐筹备多年的项目“HX”在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曹是第一位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中国艺术家。HX 是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社区“红霞”的缩写,该区域在上世纪 50 年代苏联的科技援助下,曾是中国发达的电子基地。本次“HX”个展,以曹斐的摄影作品和多年搜集的酒仙桥社区众多文献、物件、影像展现红霞的过去,以及一部以苏联科幻小说和中国科幻老电影《错位》(1986 年)为灵感的、长达 109分钟的科幻电影《新星》(Nova)与装置共同组成。在“HX”中,艺术家探索了一段中国历史的时空与命途。

  • 2018 年 5 月,曹斐受“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委托创作的项目“Asia One”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部颇具未来感和科幻感的爱情故事片,它的拍摄地点分别是京东物流位于上海和昆山的“亚洲一号”仓,以及昆山无人分拣中心。这一项目还包含了一部以京东物流及其配送员为线索的纪录片《11.11》。

  • 曹斐近二十年的创作,以独特的影像和装置艺术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瞬息变化,对过去、未来、时代持续回应。

获奖理由

作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新晋中国青年艺术家,曹斐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急速不安的变化,她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度和这个世界的真实与未知。

年 度 策 展 人

吕澎

书写历史,找到未来

  • 年逾六十,吕澎依然精力旺盛,反应敏捷。出任美术馆馆长、艺术总监,出席学术会议、采访,以及策展——今年年初才落下帷幕的年度大展“艺术史:40×40”,他一直马不停蹄,笔耕不辍,甚至最近还主编出版了《中国当代艺术简史》,以及完稿了一本毛旭辉的传记。

  • 每隔十年吕澎都会出版一本阶段性回顾的艺术史书籍,至今已经出版 3 本,他的策展多始于个人的艺术史观。尽管在各种时间、空间甚至预算有限的挑战下顺利策划了多个大小不一的展览,吕澎依然不认为已有了自己的策展方法论,而是将功劳归于经验积累,甚至自嘲策展人只是懂点儿艺术的项目经理,并对在大型展览策划上不愿与他人合作的“个人英雄主义”反唇相讥。“敢说”,是吕澎的一个亮眼标签。除了在朋友圈针砭时弊、指点江山,他从来不怯于在各种场合鲜明地表达立场。过硬的经验积累和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背景确实给足了吕澎辛辣品评的资本。

  • 面对当下复杂的艺术语境,罕有人能够像他这样,坚持实干,自始秉持学术独立的严肃态度,“对于艺术的基本判断和立场并不会被人情世故影响,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可能让步的,这是思想独立性的基本标志。”在吕澎看来,无论我们如何构造过往的艺术历史,其最终目的不是找到所谓的“正确”未来,而是做出一种准备,不在“当代”留下遗憾。

获奖理由

当代艺术领域最彻底的行动者,他接受着不完善的历史,又身体力行书写着新的历史,带来中国艺术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今年10月12日,曾经惊艳亮相的安仁双年展将迎来第二届,吕澎再一次担任总策展人,以独特的策展思路,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与精彩的艺术呈现。

冯博一

艺术需要反思

  • 2018 年,UCCA 呈现了大型回顾展“徐冰:思想与方法”,作为策展人之一,冯博一希望让观众较全面地了解徐冰从上世纪80 年代末的《天书》,到最新的《蜻蜓之眼》等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和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一些带有实验过程和鲜为人知的作品。尤其是徐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获取当代社会现场的能量与灵感,以东方的智性品质转化到他的艺术实践,介入到世界当代文明的进程之中;以及在他创作中深入的思考、严密的逻辑、谨细的极限方式所构成的作品形态等个人的创造性价值。

  • 上世纪 90 年代初,冯博一就以激进、大胆的策展概念和方式为人所知。从早期的“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不合作方式 I、II”、“重新解读——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到连续五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首届 CAFA 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两届“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等,冯博一策划了很多重要的国内、国际的艺术展览,由此使他备受推崇与关注。

  • 但这也成为他的困扰:“现在我由边缘变成主流了,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境。”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策展人,实验性、创造性和自我反省在当下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在各种赞誉声外,冯博一考虑和做得更多的是如何“安然若素地与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狭路相逢”。

获奖理由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早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冯博一始终以独立策展人和批评家的身份介入到当代艺术领域。在关注于边缘的、另类的艺术家和群体,以及年青一代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和艺术创作的同时,更注重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批判性、实验性。

乔纳森·斯坦普

观看之道

  • 2019年8月16日,CHAO艺术中心年度艺术大展“观看之道”于北京 CHAO 艺术中心举办,呈现了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班克斯、徐冰等在内的 17 位 / 组中外著名当代艺术家,包括多件艺术史级的“教科书式”的作品及不乏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的重要之作。这是一次关于艺术存在状况的展览,也是艺术作为展示形式的某种宣言。而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正是乔纳森·斯坦普与“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副总裁肖戈。

  • 作为一位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和策展人,乔纳森自 2001 年起,已经在欧洲、美洲以及中国策划了近 50 场不同的活动与展览,推出了 380 位艺术家。2017 年,他加入北京红砖美术馆,任高级策展人及资深研究员。英国作家、评论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曾在自己的著作《毕加索的成与败》中写道:“对于那些把生活当作景观的人来说,艺术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这对乔纳森的生活及他对艺术的理解不断产生着越加深远的影响。

  • 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下才有了这次的展览“观看之道”。经过历时逾一年的讨论与准备,展览从除作品文本之外多角度的延展呈现,构建深层次的视觉语境,以对纪念碑性、创新性、 唯一性等艺术中的普世观念和意义提出质疑,从而探讨何为当代艺术的“观看之道”。

获奖理由

在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看来,艺术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虽然它在图像最容易被创造、复制、传播甚至是泛滥的时代展示了艺术是如何通过景观传播生效的,但也正是如此,真正的观看由此产生。

蓝庆伟

后语境与新艺术史

  • 作为具有艺术史论专业背景的青年策展人、评论家,蓝庆伟一直致力于艺术史研究和美术馆的管理,于 2016 年出版的《美术馆的秩序》一书呈现了美术馆管理的实践总结以及中国美术馆史深入研究的成果;在理论探索之外,他从未停止过策展方面的实践,有着大型双年展、国际现场艺术节的策划经历。

  • 蓝庆伟在策展方面大多从艺术生态的大环境出发,善于将艺术家个体放置于当下的历史语境中去展示和叙说:“新艺术史:2000—2018 中国当代艺术”(银川,2019)梳理一段还未完全走过去的 20 年。对刚刚发生的“昨天”进行历史性的总结,充满了危险性。但蓝庆伟接受了挑战并直面质疑,试图书写更具“现场感”的文本,在艺术本体之外用更多的研究方法与视角来审视艺术发展历程。“中国新影像:2010 年以来的新态度”(安仁,2018)带来了小镇策展——展览不再一味追求新、大、国际化,而是更多强调艺术与在地、艺术与公共的关系。

  • 对于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以及艺术的未来发展,蓝庆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理性观察。他相信艺术在时代、科技等因素影响下拥有各种可能性。从“革命”成为“传统”,而艺术本身为人类带来的精神享受和启发是不变的。

获奖理由

在传统策展行业高融合性逐步走向专业性、领域性的今天,蓝庆伟在新一代活跃的年轻策展人中极具个人特色。带着专业扎实的背景知识与前沿开放的心态,这位青年策展人砥砺前行。

年 度 艺 术 文 化 奖

周大为

无所顾忌寻找可能

  • 周大为,这位自小在加拿大长大,现今坐标上海的年轻“生意人”,曾这样解释自幼喜爱收藏的根源所在:“天生的,本身就有恋物的情结在。”而这份天生的恋物情结,或许就是推动他在艺术领域常年“耕耘”的动力。

  • 2018、2019 连续两年,由 ART021 团队精心打磨的艺术博览会品牌艺览北京(JINGART)为北京持续低迷的艺术市场带来一股全新的思想与风潮。周大为正是 JINGART 艺览北京的幕后推手。以一种“慢下来”的艺术体验来推动这个从零开始打造的全新艺术博览会品牌,周大为说:“我们不怕从零开始,因为我们永远抱着一种长远的心态来打造、支持艺术。我们相信,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位,这个市场就会包容和欢迎我们。

  • ”如同年轻就是 JINGART 最大的优势,年轻同样是周大为的优势。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每一位在辉煌的履历中奋力寻求新创意的艺界人士难免都要面对壮士断腕的绝境,而看似从零开始、“一无所有”的周大为却可以带领他的团队在无所顾忌中寻找最多可能,这些新鲜和蓬勃的可能性也许将会在此刻或者未来重新定义中国艺术的基因。

获奖理由

同时拥有ART021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始人、JINGART艺览北京联合创始人、CC艺术基金会创始人等众多头衔的周大为,对中国艺术行业的推动有目共睹。

董梦阳

诚实地书写历史

  • 2019 年,注定属于一个转型的时刻,机遇与危机接踵而至。在急速膨胀又迅速垮掉的时间裂缝中,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对于这个已经走入 14 岁的本土艺术博览会赋予了更多反思的意义:“哪怕走得慢一些,只要驶向正确的航道,就有机会发现希望的灯塔。”

  • 在董梦阳的描述中,这个已满 14 周岁的艺术北京,就像是一个在顺境与如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完成了思想的启蒙之后,他应该拿起自己的笔记本,书写自己的文化与历史。“所以让我们诚实地工作和学习,最重要的是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我们怎么去带领、服务整个社会,在一年一年,甚至是一代一代的成长中,让我们诚实地书写自己的历史”。董梦阳说。

  • 对于这样的酝酿与雄心,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说道:“过去西方说什么好,我们就跟着说什么好,人家说这是艺术、这是大师,我们就必须承认这是艺术、这是大师。可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在哪里呢?现在看来,或许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要相信中国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东方的大国。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使命感,唯有教育的进步才能让我们真正产生一种文化自信,一种对于文明的自知。”

获奖理由

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在他的带领与坚持之下,一个拥有14年历史的国内老牌本土艺术博览会,将“中国特色”作为核心名词,尝试重新思考一个老牌本土艺术博览会的方向,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鲍栋

助推中国当代艺术

  • 鲍栋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策展人、艺术总监、艺术评论家,但他直言艺术策展人“最好玩儿”,因为每一次展览都是全新的,需要崭新的灵感。

  • 2019年,鲍栋创办并担任艺术总监的艺术博览会“北京当代·艺术展”迎来了第二届,他希望以此助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通过“北京当代”,一方面,他在试图打开中国艺术市场的丰富度,让更多有价值、多层次的艺术作品有机会在市场上流通;另一方面,他希望借此机会把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连接。

  •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鲍栋说,一个好的策展人不应该顺应热点,而是创造新的现象。作为策展人,他一直希望把中国艺术真正发展起来,真正地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包含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不同的地域发展,让当代艺术和这些东西能够对接起来。他责无旁贷地表示:这不光只是一个潮流,也是一个使命。他希望以本土性、策展性和公众性三个立足点与原则,做一个最能够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特点的博览会。

获奖理由

2019年第二届北京当代·艺术展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鲍栋致力为中国打造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优秀的画廊和艺术家呈现了当代艺术的全景视野,这更是一场中国当代艺术的年度盛典。

赵力

艺术的理想主义者

  • 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赵力一直是一位开拓者,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除了留校任教以外,还实践性地从美术史论、中国书画鉴定、当代美术批评、艺术经济研究、展览策划推广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其中,“青年艺术 100”这个平台就是 2011 年创建的以挖掘和推荐青年艺术家为己任的高端平台。

  • 在赵力看来,青年艺术这几年的变化很大,特点也很鲜明。更年轻的一代艺术家具有很强的国际视野,同时在技术、手段和语言方向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这样的趋势实际上可以看作当今时代精神的缩影,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和他们的发展。不同于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呈现出的中国特色,当今青年更能够融入国际的环境,有更多创新的途径。青年艺术是面向未来的艺术,它的力量在当下也已经让我们有所感触。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外部对它的关注,也来自其内部逐渐成熟的水平和素养。

  • 而对于“青年艺术 100”,赵力寄予了相当的期待:“期待年青一代中会出现非常有代表性的个体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并展示出中国人真正意义上融合世界但又具有自我特色的创作的力量。”

获奖理由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让艺术走进生活、支持青年艺术家是赵力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他的热忱与信念深深地感染着众多学子和有志于将艺术作为人生事业的年轻人,让人不自觉地追随其后。

黄在

激发成都艺术魅力

  • 2018 年,小而精的 Art Chengdu 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带着这座城市的热辣蓬勃,初试啼声便一鸣惊人。2019 年,第二届 Art Chengdu 又在诸多方面焕然一新,更上一个台阶。不仅汇聚了全球顶级画廊,也不断推动成都本土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与国际平台的交流和发展。2019 Art Chengdu 的规模更大,联动全城带来一场艺术的盛宴,打造一场属于成都这座城市的艺术节日。

  • Art Chengdu 既有成都的在地性,又具国际视野。一方面,它让国内及国际优秀画廊和艺术家作品集中亮相,活跃了成都的当代艺术氛围;另一方面,它吸引藏家以及更多领域的爱好者共同关注艺术发展,并激发了更多新晋藏家进入艺术收藏领域。“很多朋友人生中的第一件艺术收藏是在 Art Chengdu完成的,这是件很棒的事。”黄在说。

  • 作为 Art Chengdu 的创始人,黄在的尝试,让更多人发现成都的本地艺术,让更多人看到成都本地艺术的魅力, 以及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黄在的努力,让一个年轻、活力的 Art Chengdu 正引领一个城市的艺术氛围,真正体现了成都爱艺术、艺术爱成都。

获奖理由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黄在和友人黄予一同创办了Art Chengdu,以艺术的形式激发了这座艺术之都、文化之都、消费之都的魅力。

田霏宇

探索UCCA的更多可能性

  • 自成立以来,UCCA 一直位于北京 798 艺术区核心地带,尽管机构在艺术领域颇具声望,但其入口却毫不起眼。2019 年初,UCCA 终于迎来了主馆——UCCA 北京新建筑的落成揭幕,原来步入狭小通道才能进入的小门,终于转换方向,在主街上拥有了一个宽敞的入口和大堂。虽然只是一个建筑的更新,但小门到大门的转变整整走了 12 年。

  • 在 2019 年 6 月,UCCA 承办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毕加索作品展。过去的 UCCA 还不足以承受如此大型重要的展览带来的压力,但如今它做到了。这些转变都在证明着UCCA的成长,它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作为馆长的田霏宇在这个过程中居功至伟。UCCA 的这些转变意味着它更加大众化,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观众,承办更大型的展览,同时也代表着 UCCA 的功能更加全面。

  • 开始新时期的田霏宇直言,未来会更忙,他已经开始筹备未来 5 年的发展。他也将探索 UCCA 的更多可能性,并将引领着中国当代艺术有更长足的发展。

获奖理由

今年,UCCA大楼落成揭幕,作为机构的里程碑事件,此次改造强调了美术馆面向大众的开放属性,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馆长的田霏宇功不可没。

年 度 青 年 艺 术 家

王赫

梦入时光机

  • 今年 7 月,时间博物馆举办了展览“时光机”,34 件作品以传统为路径,以“慢”为态度,以童话为注脚,带领观者于时间和空间的交叠之间来回穿梭,也让人们的眼光再度集中到艺术家王赫身上。

  • 3 年前,《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播出就引发了一波大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热议,王赫的正职是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复制师。出生于北京的王赫从小在红墙黄瓦中奔跑长大,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接受清华美院产品设计教育,成为专业古书画修复师也已超过了 10 年。而作为一个深受日本动漫影响的 80 后,在沉浸于中国传统经典艺术中的同时,王赫将这一代人共同的记忆——蓝胖子、圣斗士、七龙珠也绘制到意境幽深的中国古代画卷中。

  • 对于自己的创作,王赫的坚持充满了理想主义:“很多人觉得中国传统工笔让人难以接近,会说这个样式太老了,或是青绿色太怯,而我要扭转的恰恰是这种刻板的印象本身。这些片面的、刻板的印象可能来自于很多糟糕的作品。中国古书画的流传和传播本身是一个特别缓慢的过程,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作品,通过当代化的表达,让我们今天的人有机会走入传统。”

获奖理由

在王赫的作品中,穿越到唐宋、明清古画中历险的“蓝胖子”系列作品最为人所熟悉,他用“蓝胖子”这个广为流传的童年记忆符号,为观者进入古画的欣赏打开了一道任意门。

周褐褐

生命之力的争择变化

  • 雕塑、装置、影像、服装和音乐,所有的手法、作品、展览都是“器”。周褐褐一直希望实物的创作至少能够在一个微小的层面上传递出隐匿在“器”背后的感觉。

  • 2017 年的“驱散阴霾”小中见大:具体的形象是小,无限扩散的想象是大;黑色的碎片是小,视觉的阴霾是大;个人化的作品是小,综合的生命是大。

  • 2018 年的“因彼而行”从儿童的潜能出发,借由不曾停止生长的作品提示我们最初的感动。因为那些潜能正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逐渐被社会和规制隐藏、尘封起来,或为习惯所掩盖、为时间所荒废、为惰性所消磨,甚至自己都不再记得。

  • 至 2019 年的“虚室生白”,令我们摒弃使人头晕目眩的缤纷色彩、使人听觉失灵的嘈杂声音、使人味觉受伤的浓郁味道、使人心烦意乱的缭绕念头,感受“虚极”的心室之中会诞生怎样的往还万象。

  • 澄怀味象,见素抱朴,虚室生白,虚怀若谷。“一切都发自内心。”于是,周褐褐的作品多数仅呈黑白二色——五色之中,“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

获奖理由

由生命创造生命。周褐褐的作品从内心破壁、萌发,拥有了自己的生命。静态抑或动态,它们都是变化的定格,释放曾经降生于她的黑与白的力量,力图为大家驱散阴霾,重新觅得早已获取却遭掩埋的种子。

张子飘

幸运之外

  • 个性强烈的张子飘给人的印象很深,生于艺术家庭也让她早早对艺术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知。一身反骨的她身上有很多看似矛盾的地方,既自在也自律,既自负也自卑,同时还有自知和自省,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倔气冲着自己的目标径直努力。她的存在如同一根芒刺,不但让人无法忽视,甚至会隐隐刺痛敏感的神经。

  • 可以说,张子飘是幸运的,2015 年大学刚毕业时应空间画廊就为她举办了第一个个展“性感的歇斯底里症”,富于强烈速度感的绘画,给观众留下了奔放的印象;之后很快迎来了在星空间的第二个个展“肤浅绘画一零一”,不过两个展览从主题到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似涂鸦的疯狂笔触消失于明丽的色块中,介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图形,似乎是有意制造着误读的“陷阱”;2018 年,空白空间呈现张子飘新个展“极度湿润!”,十余件作品不同于过往那些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对形象极度简化的画面,而是更具“表现性”地将多种元素叠加。正是这种不断进化变异的思考与创作,让张子飘在幸运之外一路继续成长。

获奖理由

在很多年轻艺术家将创作的目光投向新媒体和实验艺术的今天,张子飘依旧专注于绘画,初出茅庐便崭露头角的她并非仅是一时幸运,清醒的头脑和追求艺术的韧劲使她在这条孤独的路上走得坚定又充满了自信。

刘娃

从人的角度出发

  • 刘娃自小对人文领域充满兴趣,因此在考入耶鲁大学后她选择了与人文领域最密切的两个专业——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为她提供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观看世界和观看身边人的角度,而她亦将这种视角和自己的艺术结合到一起。

  • 对于艺术,刘娃从不为自己设限,也一直在寻找各种可能性。从几年前开始的“自拍”系列、表演作品《生命之树》、装置互动作品《Still》到最新的视频作品《看最后会到哪》与《浮光掠影》系列,通过装置、影像与绘画等多元化的媒介,刘娃从个体经历出发,探讨人对外界感知的主观性与局限性。她的作品采用脑科学等技术手段,来构建沉浸式的互动场域,并依据观众实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改变作品的视觉形态及效果。她跨学科的艺术实践试图在当今的科技时代中,重新讨论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等人文课题,并探索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相互联系。

  • 对于刘娃来说,成为艺术家面对的除了创作的孤独以外,还有无尽的怀疑与自我怀疑,她认为真正的职业艺术家需要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一种坚信,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二是有面对质疑的勇气,并坚持下去。

获奖理由

刘娃相信艺术的本质是探讨人性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她总是在关注当下时代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同时,不断尝试用科技表达艺术并呈现思想。

年 度 企 业 家

宋军

沙漠里的澄澈空明

  • 企业家未来的归宿,是否必然是公益组织或者慈善机构?宋军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从巨人集团企划院到西部建设,从投资沙漠旅游到创办阿拉善SEE生态公益协会。每一次在外人看来犹如“疯子”的举动,对宋军来说却那么顺其自然,笃定、平和,近乎信仰。

  • SEE 生态协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环保公益机构,也是联合国环境署成员。该协会的成立被誉为中国企业家企业社会责任觉醒的标志。

  • 阿拉善本是内蒙古著名的贫困区,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1/3,居民以放牧为生。由于乱砍滥伐,这里沙尘暴肆虐。理想主义者宋军萌生出让这荒沙大漠恢复当年生态系统的大胆想法。前后奔走大漠两年左右,一条完整的“沙漠生态产业链”终于产生。宋军投入所有家当,买树苗给当地牧民,等成熟后再回购加工成保健品推向市场。“生态产业化”系统的社会价值很快就彰显出来。原住民逐渐从项目中受益,当地政府也乐见新的产业模式帮助当地改善生态系统和发展经济。2001年,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宋军开始着手打造月亮湖生态探险度假区。2年后,“月亮湖”成了沙漠环境改善最亮眼的代言人,在宋军的邀请下,众多专家、学者等人来到沙漠,见证这里的美和伟大。企业家也从普通的游客转变为生态环境的了解者、参与者,在帮助阿拉善的同时提升自己,2004年SEE顺应成立。2008年,宋军又在内蒙古投资了一片占地50万亩的生态草原。目前项目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获奖理由

深耕荒漠,以商业的智慧和时间的力量共建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张醒生

弄潮浪尖 广结善缘

  • 从国家机关到国有企业,再到跨国公司,从电信到信息科技,从风险投资到环境保护,张醒生的每一次转型都冷静睿智,他坚持以全球视野和本地化的行动为不变的信条,并相信“抓住机遇,团结同仁,广结善缘”是事业成功之道。

  • 张醒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后获挪威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作为一位活跃的风险投资人,他将目标主要定格于新兴高科技领域,他的团队在 VR(虚拟现实)/AR(增强虚拟现实)、AI、Fintech(金融技术)、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生物科学等领域均有布局。

  • 作为一位活跃的“社会企业家”,他影响了中国一批重要的企业家开始关注并深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环境保护领域。张醒生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国企业家论坛”、“阿拉善生态保护协会”、“未来论坛”等组织的发起人,还出任“永续自然资源保护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区首席代表”。在过去的 20 年中,他因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杰出贡献,曾获得多个国内外荣誉称号。

获奖理由

除了是活跃的风险投资人,张醒生还是一位活跃的“社会企业家”,他是用商业智慧实现公益理想的变革者,也是践行永续自然发展的生活家。

年 度 私 享 家

刘钢

讲故事的人

  • 刘钢,作为中国大陆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者之一,2017 年,以一本名为《时光收藏者——品味中国艺术三百年》的书籍,为公众分享自己在收藏领域的见解与观点。在书的序言中,刘钢写道:“喜好对收藏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藏家的趣味,也会左右收集藏品的方向。”而刘钢对历史的独特理解成为他收藏体系建构的基点,“我喜爱阅读历史书籍,收藏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品,就好比迈进了通往历史的大门”。

  • 沿着刘钢收藏的艺术作品,我们将要走进的是一段跨越了近300 年的中国历史:从郎世宁用西方古典绘画技法对乾隆皇帝妃子《容妃》的细腻绘制,到高小华以《赶火车》反思时代创痛,再到赵半狄在《蝴蝶》中对茫然与不安的表述,不管是历史情绪,还是个人记忆,又或是那些被遗忘的时光灰烬,一段段值得铭记的记忆,在这些画笔落下的表述中带我们进入历史的另一个维度。

  • 记住并且进入那些我们未曾参与的事件,需要借助故事与讲故事的人。如果说绘画作为可以触摸的视觉物证,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而刘钢则是作为收集并讲述这些故事的人存在。听收藏家刘钢讲述这些故事,翻阅他的书与文字,就像是沿着记忆的线索走进历史的深入,拂去时光的尘埃,在亲眼见过这些绘画的证据之后,我们的故事得以流传。

获奖理由

刘钢,中国大陆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者之一,他的收藏是中国近300年历史的物质见证。

乔志兵

以艺术记录时代

  • 乔志兵,亚洲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之一,国际艺术界 100位最具影响力人士之一。但他不仅只因收藏而为人所知。今年年初开放的油罐艺术中心是乔志兵继乔空间之后又一重要艺术项目。该项目被全球多家有影响力的建筑与艺术媒体评为 2019 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美术馆之一。

  • 乔志兵的藏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含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等。他的收藏开放,不限于国界与媒介,富有冒险精神,呈现出当代性、多元化与国际性。同时他亦不遗余力地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并关注未来艺术发展的方向。“艺术家是对世界有洞察力的,这些人有着超前的思维和独特的智慧。关注艺术,让我和很多有智慧的人在一起。”

  • 从收藏到展览,乔志兵始终保持着前行的姿态。从以个人身份支持北京 UCCA 和上海外滩美术馆,到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明显是乔志兵更往机构化的尝试。他曾在乔空间收藏展“此时此地”展墙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代艺术记录这个时代,也影响这个时代;因此我希望通过收藏同代艺术家的作品,记录我经历了的这个时代。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与任何时代的艺术同样伟大。”

获奖理由

行胜于言的行动派,以直觉的敏锐和相信的力量构建当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用“油罐艺术中心”缔造无穷的可能性。

马跃

收藏是一条长路

  • 在成为收藏大家之前,马跃的人生早已写满辉煌风云。未至而立,他就已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20世纪 90 年代初期,他自科学界转投商海,创办多家企业,成为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人物。早在那时,借工作之机去往世界各地之时,马跃就喜欢把不多的闲暇时光消磨在博物馆和美术馆,早年间这些不经意的艺术游历,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遇到合适的环境时,在某一刻突然就发芽了。收藏对我来说,就是这么开始的。”

  • 从友谊商店、燕莎商城,到潘家园的鬼市,二十多年间,马跃逐渐通过收藏建构起贯穿中国古代文化脉络的文物艺术收藏体系。

  • 在马跃看来,收藏家应该同时是学问家、艺术鉴赏家、投资家、实践家以及研究家。而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显然早已驾轻就熟。他曾经是科学家、企业家、实业家,他还是收藏家和文化学者,又是南开大学的客座教授、世界经济学研究生导师。

  • 除此之外,马跃还认为收藏家应该把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不光要收藏,还要梳理、研究,对这些历史遗存做全方位的解读,并整理成一套系统的文献,最后一起呈现给后人。”

获奖理由

从科技精英到企业家再到收藏家,马跃用每一次转身谱写一段新的传奇。他以真金白银,建构起贯穿中国古代文化脉络的文物艺术收藏体系,近千件藏品,上自史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下至南北朝、隋唐、明清,跨越7000多年华夏文明。

唐炬

点燃艺术新传说之 “炬”

  • 谈起中国架上绘画收藏,不可不提到唐炬。从 1995 年,独闯无人问津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到如今,数百件藏品已经摆满了他的“唐园”,价值无从考量。近 20 年的艺术收藏之路使他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传奇。他的收藏以中国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实力派画家 2000 年之前的作品为主线,藏品囊括了罗中立、冷军、陈丹青等知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

  • 唐炬毫不掩饰这一类写实作品带给他的力量与触动,但他并不满意“仅收藏写实油画”这样的说法,在他看来,“写实”与“当代”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鸿沟,他只是反感市场上千人一面的急功近利与故弄玄虚的躁动不安。唐炬愿意支持那些有真正实力、有自己观点,并认真创作的人,也试图让自己的收藏呈现更加多元化的面貌,使收藏线索更加丰富多彩,并从梳理华人艺术“民族性”开始,逐步完成了自己收藏系统的构建。唐炬 80% 的藏品都来自于拍卖场,他在拍场上永远都坐在前两三排,遇到自己心爱的拍品绝不拖泥带水,往往毫不犹豫、志在必得。在收藏艺术品方面他喜欢独来独往,买作品之前从不与人探讨意见,享受自己孤单的“狠、准、快”举牌。他就像一只“独狼”,极具目标性地驰骋在艺术原野中,一步一步筑建出属于自己的收藏王国。唐炬收藏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美术馆,并带着从自己“收藏国度”中挑选出的 100 件重要精品到全世界去巡展。

获奖理由

特立独行的收藏家,理智冷静又充满热情地坚持自我,以个人收藏之力只身抗衡艺术市场和所谓潮流。

姚谦

细看与阅读

  • 作为著名词人和作家,姚谦创作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而笔耕不辍的他更将自己的生活、阅读以及艺术鉴赏和收藏心路记录于散文集《品味》和《一个人的收藏》之中,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趣味与观点。

  • 去年,姚谦更进一步,作为策展人为台北诚品画廊策划了展览“细看常玉”。在展览前言中,他写道:“常玉在今日看似蓬勃的艺术圈里,在论述比比皆是、看似弘大却空洞的浪潮中,艺术品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和金融共同构成的消费与展示场;于是大家都在流量和大数据的煽动之下疲于奔命,在一个接一个艺术展、一个又一个销售平台上出没。但是,在千头万绪的浮动表象之下,究竟如何来选择、如何摄取有价值的养分呢?我们究竟看过什么?‘细看’成了一种奢侈的态度,但其是一条清醒面对真实世界的途径。现在,细看与思考都成了珍贵之事。”

  • 细看与思考是姚谦在一个人的收藏之路上做得最多的事,此外还有阅读。姚谦认为,没有人可以成为艺术真正的拥有者,而只是“暂时”的保管者。在保管期间,可以近距离去阅读艺术、感受艺术,并且延伸阅读跟艺术相关的文章、书本。阅读艺术,成为姚谦永远热衷的一件乐事。

获奖理由

多年来,姚谦在从事音乐创作的同时,更涉足艺术与收藏领域,拥有既深且广的艺术品收藏资历。从20世纪的亚洲绘画开始,一直拓展到印象派以及中西方当代艺术,形成了个人独有的艺术鉴赏与收藏观。

年 度 设 计 师

王晖

社会价值与艺术理想

  • 在初期的作品中,王晖便追求建筑与周边环境结合、建筑的空间利用和功能效果,而不过分追求标新立异的形式。正是这一份淳朴的追求,他的代表作西藏阿里苹果小学及柿子林卡会所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 在接手今日美术馆·未来馆的项目时,他便思考艺术作品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把建筑的功能放在第一位。最终,在他的创造下,未来馆就像一个云空间,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美术馆将承载数以万计的展览,任何一个展览都像“点”一样的存在,而每个“点”打开又将是一个全新的立体空间,承载着物理空间无法展示的艺术作品。这样的超前的设计完全符合“未来”的设想,这将是一个自组织、不断生长的文化共生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艺术黑洞。这个具有创造性的建筑,凝聚着王晖的建筑追求与目标。

  • 在今年 8 月刚刚结束的 2019 北京当代·艺术展中,王晖担任空间总设计,对整个场馆规划布局进行优化升级,还为北京当代推出了“集装箱”概念,除了农展馆主展场以外,北京当代“集装箱”还会在城市中不同的艺术坐标地点同时出现,成为一道独特的都市艺术景观。

  • 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建筑师,相信王晖将带来更多的惊喜,用他的建筑话语表达理念,用先进科学的设计改变城市的形态。

获奖理由

用建筑谱写理念,用设计改变城市形态。作为国内资深建筑师的代表之一,王晖始终坚持把社会责任感和艺术理想充分融入建筑设计之中。

Grace Chen

带着情怀追寻普世之美

  • 自 2009 年回国创业至今,Grace Chen 初心未改,要在这个以西方审美为主的世界里,树立起中国之美的旗帜,不单纯地堆砌中国传统和古典文化,也不附庸世界潮流,而是追求最本质和隽永的美,最震撼心灵的魅力。

  • Grace Chen 的设计中鲜少见夸张的民族符号,也不强调设计师的个人爱好,更多的是回归到基本美学的材料和剪裁。她设计的衣服是“水的哲学”,是“善利万物而不争”。Grace Chen品牌风格柔美,但柔中带刚,衣服里带的独立感很强,一群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成功的政要、高知、独立女性,都是该品牌的忠实顾客。她的设计将人变成艺术,用时尚的力量来将每个人的个人品位、身份、修养等充分展示,并散发出个人的气质与风韵。她不仅仅制造美,还极其善于帮助每位女性发掘自身的美,以及她们的个人价值和影响力。

  • Grace Chen 完美平衡了西方和东方的美学韵味,强调“实用与艺术”的双重属性,立体剪裁,独创“小六码”,融入编织、苏绣、立体盘花等一系列传统元素,“很多中国传统手工艺已经濒临失传,与其想如何保护它们,不如思考如何让现代人发自内心地需要它们。真正保护手工艺的方式就是使它为生活所用。” Grace Chen 一直笑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当你实现了情怀,自然就会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获奖理由

最懂女人的设计师。带有哲学思考的审美,将自己对现代女性精神的通透理解深深融入千锤百炼的时装艺术。

吕燕

像我一样,越战越勇

  • 这几年,吕燕几乎已经完全隐身幕后,完成了角色转化的她,全情专注在 2013 年创立至今的个人品牌 Comme Moi 上。凭借着准确的市场定位、兼顾设计感与实穿性的设计,Comme Moi 已经成功打入了介于快时尚与奢侈品牌之间的空当,进驻了包括连卡佛、栋梁等在内的品牌集合店和买手店,并且稳步在全国范围内扩展着店铺数量。目前,30 多人的团队,营收已经实现平衡。

  • 吕燕身着自己品牌的衣服,轻松又时髦,这张曾经登上世界舞台的东方面孔上的笑容,似乎很轻盈地就抹掉了初创品牌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不被人理解。她从不避讳提及自己的初创时期,也从不认为这些困难是辛苦。“大家走过的路都是一模一样的。”

  • 对吕燕来说,创立 Comme Moi 绝不是一时脑热的灵感迸发,而是长期沉浸在时装产业、全方位地了解产业内部的商业逻辑和运行规则后,自发酝酿、生成的结果。随着品牌的成长,她已经能够放心大胆地让自己的喜好去主宰品牌的定位。如今,吕燕俨然是一位成熟的创业者,高效率的工作和规划让她维持着事业和生活的平衡。从与设计师交流,到致力于建立财务、人事的管理思维,吕燕说自己像一个战士,主导贯穿着整个品牌,越战越勇,而挑战才刚刚开始。

获奖理由

成功转型的超模典范,一路用坚韧和自信化解困难和艰辛;独立现代的女性代表,在事业与生活的双重滋润下绽放出别样光彩。

兰玉

编织精灵梦想

  • 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兰玉手中编织着许多女孩的梦想,她渴望为女孩们设计出专属的高定,只为了将每一个女生都变成夺目的精灵。

  • 无论是高定嫁衣,还是高定礼服,兰玉希望为每一位女性定制生活,定制一种“女为己容”、专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在高定婚纱系列的梦想,是让所有女生历经生活风雨之后,穿着七彩婚纱去遇见一段“有盔甲,有软肋”的爱情。

  • 兰玉不仅只局限于奢华的高定设计,目前更是着眼于“平民高定”,帮助更多女性活出自我。2019 年,应 NYFW 官方邀请,兰玉第六次在时尚之都纽约发布 2019 秋冬高级成衣最新系列作品——“&Les Fées de LAN”,这也是她第一次将兰精灵系列搬上时装周舞台。而兰精灵系列正是兰玉打造“平民高定”的尝试,她希望把高定的价格降下来,让不同阶段的女性,如刚步入职场的女生,甚至是学生,都有机会用便宜的价格买到高品质的服务,而绽放光芒。此系列的灵感,包括颜色、面料和造型,都来源于这些女性的闪光点。

  • 在未来,兰玉直言,她仍需要努力,从女孩们身上挖掘出更多的故事与亮点,打造更多的“平民高定”,满足所有女性的需求。

获奖理由

将传统苏绣融入到现代设计,与西方设计碰撞、交融、绽放,她第一次将苏绣用于婚纱,第一次搬到巴黎时装周,第一次用于成衣设计,她不断在尝试,在突破。

孙何方

用珠宝传递共鸣

  • “Enjoy the shining things 享受每一个闪耀时刻”——这是孙何方成立的设计师珠宝品牌 HEFANG Jewelry 所传达的理念。通过设计讲述动人故事,珠宝不再是器物,而是传递情感与共鸣的载体。

  • 毕业于世界著名艺术设计殿堂——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珠宝设计系的孙何方,在留英期间就曾荣获伦敦国际珠宝组委会设立的“Bright Young Gems”设计大赛金奖。

  • 她擅长以具象手法打造雅致与趣味兼具的时尚珠宝,精致的传统手工密集镶嵌被大量运用在作品中,用富有巧思的多种佩戴和小机关赋予珠宝充满趣味的呈现方式,孙何方打破了传统珠宝给人们的刻板印象。如今年发布的“Emotion 表情包”系列,将虚拟世界的表情包从二次元带到三次元,传达生活的趣味。又如“Adorable Piggy 萌趣小猪”系列,将储钱罐小猪形象与中国农历新年的猪年生肖寓意相结合,既传统又时尚。

  • 近年来,孙何方还受玛莎拉蒂、SK-II、Ritz-Carlton、哈根达斯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相邀进行跨界合作。作为备受瞩目的年轻设计师,孙何方代表着新一代国际化中国设计师独具一格的审美与情怀,也希望能够为更多国内外的时尚人群带去彰显个性、体现态度的设计。

获奖理由

通过独特的视角发掘生活细微处的情感与共鸣,孙何方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再将作品回馈给生活,用珠宝讲述动人故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