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疆人出门约会都要带把刀?
时尚
时尚 > 女人天下 > 正文

为什么新疆人出门约会都要带把刀?

ID | meerjump

作者 | 院办碳酸狗

作为中国唯一一处可以用「异域风情」形容的地域,在大部分同胞眼里,新疆都有一层神秘的面纱。

网上每年都不断有人提问:「新疆人骑马上学吗?」、「新疆人中考体测考不考猎狼?」,最狠的是有人问「新疆人是不是每人每年都有3个鲨人名额?」

尽管这些梗多数都源于地域黑或刻板印象,但民间对新疆的异域幻想有一点是真的:

「在过去,新疆人确实会随身佩刀,不管出门约会,或是去吃一碗兰州拉面(现在只能放车底下了)。」

它就是英吉沙小刀。

「英吉沙是一种新疆传统民族刀,原产自英吉沙县,色彩绚丽,大小、刀柄款式多样,是新疆人心目中象征勇气与浪漫的图腾。」

英吉沙县的地标

在其他地区,人们用刀十分讲究,杀猪有杀猪刀,剔骨有剔骨刀,吃饭有吃饭的餐刀,扒皮做皮具有专门的皮革刀。

但在新疆,英吉沙小刀站在了全品种工具刀的巅峰。

人生第一次见识英吉沙小刀的勇猛,是阿里木叔叔说要请我吃羊。结果到他家时,我连羊毛都没见到,阿里木别着把英吉沙小刀就发动摩托绝尘而去,只留下一句口信:

「走,我带你进山抓羊吃去!保证新鲜!」

这就是新疆人的魂,外表野蛮,内里纯粹,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浪漫。

英吉沙的刀魂亦是如此。

这事是真的,没开玩笑,那天阿里木追羊,我爸正在追牛

抵达草原后,阿里木骑着摩托连续漂移围追堵截,半小时就整回来一只绑好腿的羊。

他不急着宰羊,反倒先跪在地上,一边念古兰经一边安抚羊别害怕,完成整个仪式后,他立刻抽出了腰间英吉沙小刀,直攮羊脖——

英吉沙小刀刀鞘尖而薄,目的是为了好挑破皮肉近墨筋膜扒皮,刀身末尾带有弯钩,是为了防止羊血滑腻宰杀时失手,刀背宽厚,方便撬动骨头,顺利将羊斩成小块。

每一寸设计,都为实战而生,干脆利落不徒增痛苦,这就是英吉沙小刀,善良的刀。

在新疆,英吉沙小刀也是本地人的餐刀。

尽管它曾开膛破肚浸透鲜血,但这并不影响食欲。

相反,刀身上贵重的红绿玛瑙与蓝绿色的托帕石,反倒是一种具有心理暗示的贵族buff,让新疆人更珍重眼前一餐。

能有这样的魔力,不仅是因为小刀设计时文武双修,更是因为它寄托着新疆人面对危机时,哪怕必死无疑也要边唱歌边战斗的精神。

一种浪漫到死的气魄。

在传说里,英吉沙曾经肥牛满地跑,结果有一天沙漠里来了一只喷沙吐风的怪兽,一夜之间,所有的草原都变成了沙漠,河流也一夜之间全部干枯。

人根本不是怪兽的对手,维族小伙阿斯尔更是为此夜不能寐,直到有一天做梦时,他梦到老天赐予了他两把小刀,可以杀死妖怪。

怪兽比楼高,小刀比手掌小,但阿斯尔不怕,他说干就干,第二天拿着两把小刀就去和怪兽决战了。

图源@百度百科

「只见阿斯尔从腰间拔出那两把小刀挥舞着刺向怪兽,当怪兽面目狰狞地扑向阿斯尔时,只见他手中匕首的手柄闪着耀眼的蓝色、红色、黄色的光!

刀光与闪光合成一束更强大的光束,直刺向怪兽的双眼,只听怪兽一声惨叫之后落荒而逃。」

战斗过程极其浮夸,英吉沙小刀简直成了灭霸手套一样的法器,很扯。

英吉沙80年代制作牦牛角老刀

但新疆人就是要告诉你,在困难面前,别怕,就是要保持浮夸,哪怕犯傻逼也不要紧,当你义无反顾到极致时,光是信念也足以击溃敌人。

为了传递这份战斗到底的信念,所以家长社会老猎人们教给崽子们步入社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送他们一把英吉沙小刀。

9岁那年,我爸第一次送了我一把英吉沙小刀迷你版,小拇指头那么大,我没把它当武器,更没想要炫耀,因为我爸嘱咐欺负弱小的人不配佩刀。

结果到了学校,我刚掏出来想削铅笔,就被西安来的老师立刻没收。她大声斥责我居然带真刀来学校,我立刻怼回去:

「这刀是我爸送给我,让我带的!」

「那就把你爸给我一起叫到学校来!」

我爸以为英吉沙小刀能陪我走入社会,但他却没料社会并不欢迎英吉沙小刀。

图源@百度百科,我爸送我的大概是最后一个

在新疆,从法律层面说,英吉沙小刀其实是管制刀具。

以前出于对民族文化的respect,在乌鲁木齐大巴扎里,曾经到处都是英吉沙刀铺。

当看到上百把利刃横在眼前时,联想到那些新疆街头gangsta怪谈,几乎每个被震住的游客都会主动掏出钱包,买两把防防身先:

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出于安全大局考虑,这种默许被迫终止。

从此,管制刀具取缔英吉沙,成了小刀的新名字。

每年新疆安检都能扣下大把游客们携带的英吉沙小刀。很多人直到被乘警带走谈话时才猛然惊醒,眼前这把耀眼的工艺品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利器。

怎么把英吉沙小刀带出新疆,成了一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管制难度的提高,让英吉沙小刀难以外销,这从侧面限制了英吉沙小刀的市场,甚至让市场发生了退步。

如今,大巴扎上已经不允许英吉沙小刀出现。被淡化民族底蕴后,英吉沙小刀退去浪漫主义的外衣,变成了一把普通的商业小刀。

年轻人开始用流水线制刀,半机器半手工的已是少见,而那些依旧靠手工打铁有名气的老刀匠,都已经步入古稀之年。

英吉沙小刀无论是市场还是手艺继承,都出现了断层。

中国广播网的新闻报道

目前,全国最大批量的英吉沙小刀生产地已经不再是新疆,而是广东阳江。好吧,不仅是英吉沙小刀,全世界的刀具如今都能在阳江找到对应的代工厂。

对双立人这种商业刀来说,阳江是天堂,用加速的流水线带来更多的收益。

但对英吉沙小刀、或者更多同样没落的手工刀种来说,阳江更像是一座刀冢。

网传非新疆的英吉沙小刀质量十分脆皮,刀胚和柄是流水线上的散件,轻轻掰扯两下不是卷刃就是散架。

或许这些传言可能多少有些被夸大,因为骂阳江英吉沙最狠的人,恰恰是那帮无法从新疆带走正宗英吉沙的刀迷。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过去制刀时,只有有名气的老刀匠才有资格在英吉沙小刀上刻字,在石榴花这些民族图腾旁留下名字。

而如今,工业英吉沙小刀上也敢直接把英吉沙三个字刻在刀上,试图欲盖弥彰。

朋友问我,这种刀是假刀吗?我想了想,说这把刀确实无论是刀刃、石榴花、还是握把的形状都有些变形。

但总体来说,它依旧保持着一把英吉沙小刀的轮廓。

然而联想到近几年英吉沙小刀逐渐没落,这些商业刀的技艺退步,又似乎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当一门文化开始没落时,需要做的或许是复兴或者记录,而不是抓住没落过程中的不完美批判到死,加速它的消失。

所以想到这,我只是长叹一口气,告诉他:

刀,不算假刀。因为真假只是相对概念——

而这些手艺文化的没落,才是真正的遗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