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里的男人们
时尚
时尚 > 女人天下 > 正文

《八佰》里的男人们

本月初,蛰伏了一年的电影《八佰》宣布定档,8 月 21 日电影正式院线上映,至今已获得 15 亿票房,也拯救了疫情之后国产电影市场的低迷走势。此时,距离 2017 年 9 月这部电影开机,已经过去了三年。

《时尚先生Esquire》约请到了电影中的几位主要演员,与他们聊了聊角色内外的精彩故事。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电影情节剧透)

王千源

我是演员王千源,《八佰》中的羊拐。

“羊拐”肯定不是真名,是个绰号,这人从小放羊,没读过书,不识字。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留下的将士签名的时候他画了只羊在那儿。他到四行仓库是 1937 年,这之前他跟过不同的部队,从这支队伍逃出来又被那支队伍抓了,又从那支队伍逃出来又被另一支队伍抓去接着打仗。那个乱世打仗的地方太多了,他已经打烦了,打累了,对生命有了珍惜,他不想打仗,就想活命。

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老光棍呢?我想是阴差阳错,他年轻的时候可能也有喜欢的女人,但是人家可能不喜欢他,跟别人结婚了,他一赌气就去参军了。另外一种可能是,他是个苦孩子,还没多大就被抓了壮丁,一直跟着部队到处打仗,没读书,也没机会接触女人。再加上他那种不好惹的性格,他就是个孤独的命吧。

他亲身经历过太多次军阀混战,亲眼看见过政权更替,那年代打仗都是什么东北军跟桂军打,打仗不是保护我的家人、保护我们中国人,反而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军阀混战根本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就是军阀之间争权夺利,打仗是为了占地盘、捞军饷。所以羊拐打来打去觉得还是自己的命最重要,回家孝敬老娘最重要。

老算盘说:你们都能打仗,我就不想打仗,全中国不是每个人都要打仗。在那个客观环境下存在着这样的人,老算盘和老铁一出场的时候是怂包,不想打仗,因为他们心里明白活着最重要。羊拐挺刚强,也能打,但其实他心里头也不想打仗。

黄晓明演的特派员说了:其实战争背后都是政治。真正上战场的人和鼓动这场战争的人完全是两个人群,他们的目的不一样,出发点根本不一样。鼓动战争的人几乎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而大部分的军人不懂这些,只是在战争中被人当作一颗棋子。

当年四行仓库这一仗算是淞沪会战的尾声。我们看了大量淞沪会战相关的纪录片和文字史料,那时候我们国家很落后,日本人的舰船、大炮都很厉害,我们会战的状态完全是靠血肉之躯去拼去扛,一个团一个团的士兵们冲上去,就这么死了。我看得很感动,那种装备的落后让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在《八佰》的表演中,难的不是人物塑造,而是你得演出那个年代的感觉来。我很喜欢我和辛柏青的那场戏,羊拐让方记者给自己拍照,又欺负人家,又要烟。最重要的是演出了刚打完仗懵懵的那个感觉,羊拐总是这样,对人生生的、冷冷的,“你给我拍个照片,你给我寄到我家里,你先给我看看照片,”羊拐这样的大老粗哪懂相机和拍照,不知道胶卷要洗了才能看,非让人给他看看。方记者说“这得洗了才能看”,他就说“我就知道你是骗人的”,羊拐的状态就展现出来了,他打了很多年仗,根本不知道战争之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很无知,很自我,还很倔。他的无知代表着当时很多国人的无知。

在四行仓库,羊拐的心态是一步一步转变的。之前很多年,他看到的都是国人之间你打我、我打你,突然间看到正规军打起仗来一个个都不要命,他发现这些人不再是为了争夺地盘,是为了让这个国家不被侵略,为了让中国人不再被外人欺负。所以他从一开始看不惯这帮正规军,动不动跟人杠起来,中间经过挖战壕、杀日军俘虏、看着正规军背着手榴弹往下跳,他刚好捡到了冲锋牺牲战士的遗书,也听了人家读信,慢慢觉得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升旗、护旗的时候,羊拐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正规军为了护旗和日军打得特别猛,机枪热得眼看就要炸膛了,羊拐冲上去拿着机枪打,又冒险去把旗子扶起来。他已经投入到这个情感当中了,当时他也没想什么国家荣誉,就是人的一种冲动、一股劲儿:咱们不能输不能败。他从一个出场时的杂牌军、一个那么不懂生活的人,最后奔向了战旗,那是信念。

羊拐是一匹独狼,狠,孤独寂寞冷。不过他在四行仓库还算是交到了一个朋友,就是老铁。最初的时候,在羊拐的眼里,老铁和老算盘都不够爷们儿,太怂了。因为老在一块干活,挖战壕什么的,慢慢熟悉起来,羊拐觉得大家活一辈子都不容易,老铁也是为了儿子。虽说这人胆小,又懒,但是到最后还是站出来了。

送老铁上楼顶的时候,羊拐打心眼里觉得老铁不是瓜怂,是个爷们儿了。他俩抽着烟,聊着女人,羊拐的眼睛望向远方:“如果有来生,一定要尝尝这滋味。”其实女人代表的就是家庭,就是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羊拐向往的其实不只是有个老婆,更是向往下辈子的自己能有个安定的生活。

看《八佰》的时候,观众的哭泣是在脸上,我们的哭泣是在心里。我们更多的是怀念,这么多演员磨合得特别好,拍了那么长时间,大家用的功都不少。管虎不容易,编剧不容易,所有人都不容易。

特别感谢管虎导演,让我加入到一个正能量、大制作、非常精良、正规化工业流程的好电影。其实我在银幕上从来没演过那个年代、那种样式的军人,那种冷峻感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很喜欢羊拐这个角色,又正义,又够男人,很帅,太难舍难分了。羊拐也 PK 了我以往作品中的表演,我的演艺生涯中又多了一个留得住的角色,挺高兴。

张译:老算盘是个让我犯难的角色

我是演员张译,电影《八佰》中的老算盘。

说实话,一开始我不敢轻易接下“老算盘”这个角色。我本人和这个角色的差距太大,我实在想象不出老算盘的内心画像以及外部形象。在这样一部电影当中,大家可能都希望能扮演一个英雄,抛家舍业,战死沙场,我也一样。我特别喜欢羊拐、老铁、端午这样血性的角色。我本身又当过兵,从内心对“逃兵”这种字眼确实有一些抵触,也担心观影之后,观众会来骂这个角色等等。

但是我也知道,老算盘是唯一一个背离这个群体的角色,困难,同时更兼具着巨大的挑战。容易的事儿不找我,难的角色才找我,我也该感觉挺荣幸的吧……我常常这么安慰自己。管虎导演更是帮我做了很久的思想建设,他想完成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愿意拉上我一起去搏命,我干嘛还不愿意呢?

老算盘这个角色更多的是出跳。本身他的形象往那儿一放,身材跟别的士兵比就瘦削了很多,还有另类的长发,从来不正常架在双眼之前的眼镜,他的胆怯以及口音,各个方面,都挺出跳的。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更不符合大家惯常认知范围内的“战士”的固有形象。

进组拍了几场戏之后,我逐渐找到了这个人物的内心逻辑。我比较担心的是把这个角色演得让人反感,因为老算盘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利己主义者。但是说到底,一个人害怕战争有错吗?一个人想保住自己的性命有错吗?

当姜武饰演的老铁去救伤兵时中弹倒地,老算盘的第一反应是去救老铁,这个举动反映出了老算盘这个角色内心丰富的地方。他是一个胆小鬼,但从头到尾他都没有伤害过别人,只是在努力地保全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同样具备着保护同胞的善良的本性。所以当他看到自己认识的人、哪怕是有过矛盾和争执的老铁中弹,他还是会去努力施救,这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高光时刻。

整个拍摄过程花了几个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穿了方记者风衣准备潜逃的老算盘跪求端午放他一条生路的那场戏,那是我的噩梦。台词量几乎是全剧本最长的一段,又有方言的障碍,还需要情感的爆发。在这场戏拍之前,我一直是尽量想把这场戏往后拖,但该来的早晚都会来。拍摄前一晚,我睡不着觉,一直做功课,但心里还是没底,我就给管虎导演发消息,说我呀,明天可能要发烧,拍不了了……这条消息还没发出去,我的一位好朋友知道我一直揪心这件事,直接打电话过来开导了我半天,连蒙带骗的,我就坚定了很多,决定第二天振奋一下了。

第二天,机器一开,管虎导演跟我说,你就大胆演,我只拍你背面,不用担心。我又松了一口气。等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忽然发现摄影机就在我的正前面,对着我的脸拍,好在情绪到那儿了,也没什么怕的了。后来那场戏出来,导演和我都还比较满意,也算没白折腾。

老算盘和老铁、羊拐是面对同一困境的人,他们都是意外走进四行仓库的人,他们是正规军眼中的“杂牌军”,所以他们更容易彼此理解,会彼此帮助。他们一开始都想保全自身,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他们根据自己的角色特性,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扮演老算盘的过程中,开局虽然不够理想,后来忽然发现这个角色是有可为之处的,对于演员而言是一次全新的表演体验,所以我就一直在想办法丰富他,让这样一个乍一可能惹人误解的角色变得更有层次,有血有肉,让大家觉得他最终无论是留下还是逃亡都是有道理的,都是为了人性最本真的一个活命的本能。这么久过去了,至今我也谈不上是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但是只要进入那个场景,我就是他,我就理解他。

有位朋友看完电影之后对我说“(老算盘)对于你而言太压抑了,却又那么妥帖。非常不讨喜的角色,是整组角色里最鼠辈的人,却是真实的代表……”我想,老算盘能代表一些人,这个角色的存在让八百壮士这个群像更加丰富、立体和可信了。多样的众生相,平凡的小人物们,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他们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有些人选择勇敢,有些人战胜不了恐惧。也有人说,这个角色其实是一个符号,因为老算盘一直是在比较冷静地权衡危险利弊,这也符合了当时那个环境下各方势力的拉锯和权衡,所以说老算盘这样一个人物其实是有象征的意义和隐喻的价值。我觉得这些解读也很有意思。

我其实是在这个月的首映礼上才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八佰》成片,第一反应当然是震撼、是感动,也会有无尽的回忆,回忆我在这个团队中看到的、经历过的种种。作为其中一员,我挺骄傲的。

关于电影本身给我的感受,我和大多数观众一样,观影开始,眼泪几乎就没有停过。这大概应该算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很好的一部战争题材影片了。无论是叙事的角度、导演的艺术、摄影的画面、美术和音效的质感,以及一众演员的表演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现阶段的顶峰。我想这样一部感人至深、技术顶级的影片是可以告慰战争中死去的那些民族英雄的英灵的。

姜武:为什么说老铁是孤胆英雄

我是演员姜武,电影《八佰》中的老铁。

看剧本的时候我就喜欢这个人,他胆小,爱吹牛,自私,又贪财,性格丰富多彩。他是东北人,媳妇在老家被日本人杀死了,就剩下一个儿子,所以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儿子,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着。

在四行仓库,他本来只想活下去,并不想成为英雄。但最后,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自己冲上楼顶,去做一个孤独赴死的英雄。

刚到四行仓库,一帮逃兵被关在库房里,老铁就开始吹牛,说自己跟过张大帅、李大帅什么的,其他人围着听。他这话里头有真有假,他把自己想象的甚至听别人说的安在自己身上,说成是自己的经历,把假话当成真话,他自己都相信。但是他确实有一定的经验,比如“子弹飞过来,听声我就知道落到哪儿了”,他知道危险在哪儿,听着枪声炮声知道该怎么躲,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他跟过那么多人,打过那么多仗,如果没有这种机智,他不可能四肢健全地活下来。

他没有全名,只有一个名字叫“老铁”,浑身江湖气。抽雪茄,有个小酒壶,还有望远镜,可能这些都是他在之前的战役中攒下来的宝贝。当时老算盘一看,这人跟过大帅,身上的东西也跟别人不一样,还送了他一个怀表。老铁也没客气,跟他说:“以后我在哪儿你在哪儿,你跟着我,不会挨枪子儿。”

紧接着,日本兵不知道什么时候摸进来了,一军刀咔一声把一个小逃兵的脑袋砍下来,脑袋轱辘着,就这么一路滚老铁的眼前。刚才这个小兵还围在老铁身边听他吹牛、一起藏钱呢。老铁一下子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他之前打过仗,但是没见过这么血腥的刹那。所以他躲在沙包堆中间,他是真的怕得很。羊拐后来在一堆沙发中间发现了哆哆嗦嗦的他,以为他只是畏战,才叫了他“瓜怂”。

英雄并不是一上来枪林弹雨我不怕,多勇敢的士兵都有胆小的时候,这是人的本能,胆小才知道自保,毕竟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

没人不渴望和平年代,战争代表着妻离子散。尤其刚开仗那段时间是最恐惧的,每个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不知道第一枪在哪儿响起来。等真开了枪了反而没事了,打起来就顾不上害怕了。

流落四行仓库的第一天,他们几个杂牌军在仓库的隐蔽角落发现了金库,全是钱。老铁和老算盘几个人在里头为了拿钱打架,闹得乱七八糟,羊拐在门口看着大家。他们把钱藏在绑腿里,方便也不容易被发现。我估计老铁心里合计的是:我多留点儿钱带回去,等以后让我儿子过好日子。

大事临头的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修防御工事,稍不注意就会被日本兵一枪命中脑门,但老铁和老算盘两人必须出去一个,怎么办呢,抽签吧。老算盘用硬币坑他,他发现了,一巴掌扇过去,但是那一瞬间他也理解,都想活命,对老算盘又恨又心疼,很矛盾。

后来老铁去救伤员,挨了一枪,老算盘过去救他,被他一脚踹回去,意思是“别过来,你一露头,可能就一枪要你命了”。就是这一踢,老铁的腿又被打折了。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老铁的善良和义气。

在四行仓库,老铁、羊拐、老算盘是同命运的三个人,但谁也瞧不起谁。老算盘鸡贼,爱算计别人,最后把自个儿算计进去了。羊拐从头到尾都是一硬汉,性子烈,不知道害怕,也懒得算计。老铁是“我得活着,但我不害人,不干损人不利己的事”。

虽然怂,老铁也有自己的态度。看到河对岸歌舞升平,他很愤怒:“唱唱唱,就知道唱,商女不知亡国恨,要是都这么唱下去,谁来打胜仗。”

因为看到了小逃兵的死,看到了河对岸那种生活,看到身边这些士兵的英勇战斗,参与了升旗,听了那些信和遗书,老铁从不拿枪到拿起枪来,舍身去救人,一点一点改变了。

到最后大撤退那个晚上,壮士们要冲桥,需要留下一部分人吸引日军的注意力,老铁留下来了。一来是因为他受伤了,跑起来不方便,他不愿意成为别人的累赘。更重要的是,楼顶有一台高射机枪,只有他会用,因为他之前在东北军时做过炮兵。他上去等于占领制高点,用高射机枪把日军的机枪火给炸了。

都不用电影介绍,老铁最后肯定是赴死去了,护着了冲桥的这些士兵能顺利通过。羊拐他们也是,他们是从另一边出去吸引敌人,估计最后也会全军覆没。

老铁和羊拐在某些方面有相通之处,一开始羊拐看不起他,笑他“瓜怂”,后来看到了他救人受伤,慢慢发现很多话题能谈到一块,烟酒不分家,俩人还坐在一块流着哈喇子色迷迷地偷看送国旗的姑娘。

时间最后一晚,腿断了,脸上还被枪子儿打了两个窟窿的老铁一瘸一拐、蔫不出溜地往楼顶走,遇着羊拐了,俩人还是斗嘴,他说:“哟,瓜怂!”这时候他对老铁已经不是嘲笑了,是玩笑。老铁回他一句:“瓜怂瓜怂,你才是瓜怂!”羊拐跟着他,送他上电梯,算是送老哥最后一程。两个男人之间没有煽情的告别,老铁还逗他:“你不给我烟,我就不告诉你女人是什么滋味。”因为他知道羊拐是个光棍,一辈子没碰过女人,心里头就惦记老娘跟家里人。现在知道都得死,老铁接了羊拐的烟,抽着,告诉他那到底是啥感觉。那段台词其实都是我们自个儿写的。

我一开始就说了,老铁活着是为了儿子。我觉得这是一个挺有血性的父亲,这是一个男人对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但到了最后关头,他知道已经顾不了儿子了,要是考虑儿子,他也就不单枪匹马上楼顶了。他在那时候已经升华到一种信仰,凭着一股气、一股劲儿就上去了。

战场太残酷,人注定要面对生死,那让谁去死呢?让这些比自己年轻的士兵们死,还是老铁这些老兵们去死?而且老铁知道自己的腿受了伤,还需要人抬着过桥,都得死。与其这样,不如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我呢,就去做一个真正的军人,让大家看看我不再是大家嘴里那个“瓜怂”,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实际上,老铁是一个很值得尊敬的壮士。他活着的寄托和价值在这四天四夜中发生了变化,从只惦念一个小家最后变成了国家,但他不会喊口号,但他明白一点,假如没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自己的儿子也会没人保护。

剧本里原来是写老铁背着大刀上了楼顶,我跟管虎导演说:电影前头有山东兵(李晨)讲了赵子龙,到这里我也可以抡着大刀唱一段《定军山》,管虎说那好啊,这个好。

站到天台的时候,老铁已经把自己比作了老黄忠,意思就是:有我在这儿守着,兄弟们都能活着过桥。《定军山》的唱词也跟剧情贴合: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站立在营门高声叫/大小儿郎听根苗/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进退都要听令好/违令项上吃一刀/就此与爷我归营号/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

老铁一个人站在四行仓库的楼顶,还耍了一趟大刀,含着泪,笑着唱起了《定军山》。之前那四天烟熏火燎没吃没喝又受惊吓,腿上嘴上都带着伤,唱得声嘶力竭,对人生是一种呐喊,对入侵者是一种震慑。电影最开始,他活得多带劲?那么多人围着听他吹牛,到最后孤独一人在那儿抡大刀,脚下冲桥的是他几天来同仇敌忾的队友,苍茫天台上陪伴他的只有那门熟悉的大炮,一人以这样的方式死去,是非常动人的。这是很了不起的战士,到了最后,这是他一个人的沙场。

这个电影最吸引我的,就在于除了标准 88 师的士兵,还加入了我们这样一群老兵,之前被人打得乱七八糟,如今又从天南海北都在了上海四行仓库,一个个丢盔卸甲灰头土脸,看着像杂牌军,让人瞧不上,每个人都有这么多缺点,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都成为了英雄。你看老铁那么懦弱,老想着得机会我能躲就躲,到最后那么酷,成了孤胆英雄,像个真正的军人,就是六个字:国家、荣誉、责任。影视剧里就是因为有这样不够完美的人物才能让人感到真实。

管虎说过,这个电影里,羊拐像狼,老算盘像猫,老铁像狗,这个比喻非常恰当和准确。羊拐这个人物确实具备狼性,我在意团体作战,我战斗能力强,遇到事儿我往前冲。猫就不同,赶紧溜边儿,能跑则跑,心思活泛,遇到事儿喵喵叫,让人同情它,其实早知道自己要奔哪儿去,所以老算盘还是逃到对岸租界红灯区那儿去了,但是最后他也有一瞬间的忏悔,觉得这帮人都是汉子,只有自己躲在这里,不行,我得拉他们一把。

老铁呢,确实挺符合狗的特性:忠诚,对家人忠诚,对国家忠诚。狗有时候也胆小,你朝它扔块板砖它也害怕,受个伤嗷嗷叫,让所有人都注意他。狗的性格其实也挺丰富,很聪明,有眼力价儿,知道谁厉害、谁对它好,它就会拍谁的马屁,该勇敢的时候也勇敢,为了主人敢拼命,瞬间勇猛地冲出去,舍了命也愿意。狼和狗的属性是相通的,所以羊拐和老铁后来并肩战斗。

演老铁的过程非常过瘾。我为这个角色减了将近 30 斤,虽然管虎导演说老铁这个人可以胖,但我知道那个年代、吃的用的都不行,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日子里,老兵再胖也有限。剧本上写老铁是东北人,但我没选择说大家熟悉的那种东北话,我特意找了一种更有地域性的东北方言,就是丹东话。

很多观众看了电影之后评价它“感人”,这是真的。但我想,在一群战士的舍生取义面前,他们希望获得的不仅仅是众人的眼泪。这个群体之所以动人恰恰是因为当怕死的人敢于慷慨赴死,是何等壮烈。当时还躲在杂物堆连枪都不敢开的“瓜怂”老铁最后决心赴死,签下名字,独自一人在仓库屋顶护旗时高唱一曲《定军山》,人们应该可以感受到战争带给那个时代的每个人命运和理想的改变。也许在这场战役打响之前,他们是“瓜怂”,但炮声响起之时,他们就成为了真正的壮士,是民族的脊梁。

杜淳

我是演员杜淳,在电影《八佰》里饰演的谢晋元。

《八佰》我在电影院看了两遍,感受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一是感动,二是悲壮,然后震撼、兴奋;但是影片结束、出字幕和真实的八百壮士的姓名和照片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堵得慌,感觉一口气没有出去。那些人往桥上冲的时候,你希望他们能够全部冲过去,一颗心提着,电影却戛然而止,看完回到家还要消化很久。其实我们也只拍到了这儿。

我父亲是个演员,以前经常租录像带回来看,其中就有《八百壮士》。那时候我还小,跟他一起看了,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一听说管虎导演要拍八百壮士的故事,我就毛遂自荐找过去跟导演说,我想演,我对八百壮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导演说,这个戏不好拍,时间也长,在拍摄过程中,演员只能安安静静地做这一件事情,不能在这拍着戏,明天请个假出去做个活动,后天又请个假出去录个节目,所以只能选志同道合、真的想来一起完成这个作品的演员。这些我全都欣然接受了,拍摄《八佰》的 10 个月,我真的什么活动都没参加过。

演谢晋元很难,因为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八百壮士中观众能够查到史料记载最清晰的一位。而且谢晋元将军的后人健在,所以我们必须非常慎重。谢晋元将军原来是从文的,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时弃笔从戎,他可以说是一名儒将,身上带有文人气质,有一点孤独感、忧郁感,眼神有一点深邃,不是那种杀红了眼、很暴躁的军官。这让谢晋元的气质非常不同。

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在四行仓库这么残酷、严峻的战争环境中,谢晋元还让军士们烧水洗澡,因为他老家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有一个传统习俗——上天见长辈的时候,要干干净净的。当时他们认为那天要打的就是最后一仗了,所有人都会死在这里,所以大家先把身子洗干净,好上天去见祖辈先人。这是谢晋元身上非常动人的一点,可能别的将军不会这么做,他会这么做。

但这并不意味着谢晋元不够血性。从升旗那个决定就能看到他身上的硬气。他就是要让河对岸的中国同胞看看,只要八百壮士还在守卫四行仓库,上海就没有全部沦陷。谢晋元希望河对岸四万万的中国同胞,都拿出中国人民的血性来,一起对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役才有可能成功。

电影里从楼顶给到了南岸镜头,谢晋元在向他们展示,还有 420 多人站在这里,中国军人并不是都在逃跑,还有人站在这里,还有人在保护人民,保护这个国家。河对岸的人们也是有变化的,民族热情被点燃,从这个角度来看,谢晋元的孤注一掷,还是在当时的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谢晋元其实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走进四行仓库的,当时他并不知道上峰“孤军奋战博取国际同情”的想法,所以他一开始就说:“兄弟们,四行仓库是上海最后的防线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坟墓,大家就把自己葬在这里吧。”这 400 多个人进来,就没想过能活着出去。

还有影片中骑马和日本军官会面那段戏,所有人都让谢晋元别去,谢晋元说,不,我要去。不能丢了中国人的气势啊。他都准备好后事了,“如果我没回来,杨瑞符接替我指挥。”他就带了个小孩(小湖北)去了,这也是在向对方表明态度:中国人不怕你们。

在电影中,我很想说说,谢晋元有一场情绪爆发的戏,就是跟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之间的争执。之前有场戏是南岸向仓库递电话线,刀子的“壮烈”就在那里。而这电话线,就是当时上峰要给谢晋元打电话,命令他撤退,但他在电话里拒绝了。所以,特派员来到了四行仓库。按推算,特派员应该是谢晋元在黄埔军校的老师。对谢晋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上峰来说,你只是一枚棋子,带着这帮兄弟在这里演戏给国际观察团看,别再做无谓的牺牲了,不撤退,反而会让这些壮士成为一个笑话,就跟河对岸那些戏班子演员是一样的,别再演戏了,你谢晋元一个人的名誉真的不重要。

我当时的处理,在谢晋元听到这番话时,第一反应是崩溃。特派员的话与他的认知完全相悖,他不能理解,自己奋战这么久,怎么就变成了一枚棋子?一个戏子?88 师 262 旅 524 团,是经受最严格训练的精锐部队,就这么无足轻重?这个情绪的递进是:先经历崩溃,然后极度愤怒,对特派员拍了桌子。

“再打下去,战争没完没了,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全国百姓的生命高于你们这些军人的荣誉。”谢晋元和特派员在会议室里完成了一场无声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他低头了。

在我心里,谢晋元最扎心的一句台词是最后他对士兵们说:活着,就是胜利。这跟他进入四行仓库时的想法完全相反,最初大家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这里,结果最后成了:“活着吧,大家都活着,这场仗我们就算是胜了”。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而谢晋元此时能做的,就是让他手底下的兵好好活着,还能继续战斗。

我跟导演也讨论过,这么一支孤军被“扔”在四行仓库,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进来,可能精神上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甚至会有一点神经质。但是我们不会这么去表现,谢晋元是战士们的定心丸,他就是那个坚毅的指挥官。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可能这 420 多人早就散了。只有眼睛中的红血丝,能透露他的焦虑和灼心。

我觉得,谢晋元像鹰,非常准,一击即中。你看鹰展开双翅傲视群雄,看准机会俯冲下去,精准地叼住目标,抓起来就走,谢晋元指挥战斗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我在展现战斗中的他时,更多是在表现沉稳,没有波澜壮阔的情绪,没有过多的表情,眼里不能流露出丝毫的犹豫或者动摇。

在谢晋元的语言上,导演和我也纠结了很久。谢晋元将军是广东梅州蕉岭客家人,临近开拍了,决定就用这里人的语言。从定下来到开拍,差不多 15 到 20 天,我请了广东的老师教我说带有客家口音的普通话,老师都懵了,不知道该怎么教,一遍一遍试,最后才定了现在的这种口音。

其实角色之间日常对话说方言好接受,但是谢晋元的台词有很多大段慷慨激昂的独白,配上口音会怕观众难以接受。所以重复做了很多调整。目前来看,观众们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我们在拍天台升旗的那场戏之前,彩排的时候,我跟千源哥聊,说我这段台词该怎么说啊,该轻着说还是放出来说啊,节奏该怎么弄,有点怕节奏不好,就像喊口号了。他也说,这样的词是最难的,你就放开了说吧,只要你把谢将军当时的情绪放到这段词里,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观众一定能感受到。

说实话,《八佰》这个电影,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很难。电影里的一秒钟,谢晋元带着仓库里的军人士兵们看到对岸的人们,这一个镜头就要调动多少人员和部门。升旗、护旗加上端午牺牲那一段,呈现在电影里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前后拍了一个月。所以我觉得每一桢、每一秒都非常重要,我们每个演员都特别珍惜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不允许自己出任何问题。

假如有机会,我还想再演一次《八佰》。你要问我除了谢晋元还想演什么角色?我想试试羊拐,一样是个硬汉。

《八佰》中刻画了很多小人物,即便出场几次的女大佬蓉姐,为了送电缆不怕身死的刀子,绑着炸弹跃入敌军的陈树生,夜里送旗的童子军杨慧敏,看似孱弱但满腔愤怒的大学教授,诸如此类,每个角色也许在电影中只出现了几个镜头,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背后故事,在战争年代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随着电影热映,位于上海的四行仓库纪念馆也火爆起来,预约已经排到了 9 月中旬,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曾在这栋旧楼里战斗过的「八百壮士」。有人像羊拐和老铁之间一样,给他们点一支烟,也有人送来纪念花束。

C o n t r i b u t o r s

监制:余辉、王锋

编辑、策划:暖小团

摄影:张亮(王千源、姜武)

张译供图:@安瑞传媒

杜淳供图:@华谊兄弟影业

口述:王千源、张译、姜武、杜淳

采访、撰文:Maggie

王千源化妆、发型:建伟、曹杨

姜武化妆、发型:Nicole

服装造型:傲寒(王千源、姜武拍摄)

灯光大助:苹果

鸣谢:陈进、海洋、张亦驰

场地鸣谢:惠州野岛文化生活社区(姜武拍摄) 东莞康帝国际酒店(王千源拍摄)

新媒体执行:Kyra

新媒体责任编辑:Neil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