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那么多明星八卦,只有这个女人的瓜我永远吃不够
时尚
时尚 > 女人天下 > 正文

热搜上那么多明星八卦,只有这个女人的瓜我永远吃不够

过去一周,我们失去了几位对我们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5月22日13点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5分钟之后,“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举国悲痛。

随后,5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逝世。

到如今,2021年已有15位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时代正在悄然落幕。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斯人已逝,也许我们无法抵抗浪潮,但我们可以永远记住灯塔。

袁隆平去世后,最令她姐感慨的是他生前的一段采访。

《面对面》采访袁爷爷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袁隆平: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记者: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这段对话中,当袁爷爷说完两句“不可能了”后,长舒了口气。

这句“不可能了”,令无数人泪目。

袁爷爷让我们从此不缺粮食,而今天,也有一位老人用她毕生所求让我们实现了自由吃瓜,让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甜瓜强国。

她叫吴明珠,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的西甜瓜育种专家,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甜瓜女神”。

吴明珠院士

她是袁爷爷的同窗好友,两人一个影响了中国的稻田,一个影响了中国的瓜田。

袁隆平、吴明珠院士

现在的我们也可以像每天吃到大米一样吃到香甜可口的瓜,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它们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这其中包含了谁的付出和心血。

甚至在袁爷爷去世之前,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瓜果时代的伟大女性,直到她登上热搜。

今天,她姐希望大家为这位老人腾出几分钟,来了解一下她的故事,了解她的人生是怎样的一段传奇。

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1949年,对园艺种植十分感兴趣的她选择了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园艺系果蔬专业,成为这个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西南大学《吴明珠院士宣传片》

吴明珠长得很清秀,在学校的时候,还被大家称为“校花”。

但她却转身剪掉长发成了一个“假小子”。

年轻时的吴明珠

在校期间,娇弱的她干着挖地、挑大粪、播种的脏活累活。

21岁生日那天,她在日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人民日报

此后一生,她都在为这句话而奋斗着。

毕业填写分配志愿的时候,吴明珠主动写下要到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去工作。

《吴明珠院士宣传片》

表现十分突出的她,被分配到了中央农村部工作。

能在首都机关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吴明珠想的却是:

“这不是基层,我想到最艰苦的地方放飞梦想。”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吴明珠终于找到了机会,她主动要求调去新疆。

上级不放人怎么办?吴明珠就软磨硬泡,就这样25岁的她终于如愿以偿,并在心里许下心愿:“我一定扎根新疆,报效祖国。”

一开始,吴明珠被安排在了乌鲁木齐地委,但这还不是她心目中的基层。

她又软磨硬缠,终于被派到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吐鲁番盆地鄯善县农技站。

别人都想要更为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而吴明珠却一直在“找苦吃”的路上。

初到新疆的她,很不适应。

首先是饮食,作为南方姑娘,吴明珠从来没吃过羊肉,而当地老村民招待她的都是羊肉,她才吃了一口就吐了。

但她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村民们的好意。

还有住宿条件,也是极差,晚上睡觉的时候到处都是虱子和蚊虫。

村民们都不知道这样一个从首都机关来的姑娘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但吴明珠很快克服了一切,习惯了吃馕、吃羊肉,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习惯了顶着40℃的高温在田间地头干农活。

《吴明珠院士宣传片》

为了寻找品质很好的瓜,会和同事一起穿过火焰山和戈壁去寻找,到了晚上就借烧窑人的毡毯,睡在废弃的窑洞边。

为了给吐鲁番的瓜建立档案,会带着水和馕,顶着酷暑和风沙,历经3年时间,走遍全地区300多个生产队。

《吴明珠院士宣传片》

为了培育甜瓜新品种,甚至在炎热夏季的夜晚仍旧伏案工作。

为了加速选育进程,又去海南开辟了“南繁北育”基地,长期奔波在新疆和海南之间。

《吴明珠院士宣传片》

……

她那看似柔弱娇小的身躯,却总是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即使困难无数,她也从未想过退缩。

资料来源:新疆日报

就这样,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成功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培育出早、中、晚熟系列的甜瓜品种,并将其推广到全新疆,很多地方因此而涌现出一批甜瓜致富村。

当地人民对她十分认可和喜欢,并给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阿依木汗,意思是月亮姑娘,夸她有月亮般明媚的心灵。

在吴明珠的故事中,让她姐感动的还有她和丈夫杨其祜的爱情。

他们是大学同学,杨其祜和袁爷爷还是同寝室上下铺的室友。

两个人在大学期间就志同道合、感情甚笃。吴明珠离开北京的时候,杨其祜还在读研究生。

对吴明珠的选择,杨其祜说:“你先去,等我毕业了就去找你。”

资料来源新疆日报

而杨其祜也没有食言,一毕业就放弃北京大好的前程去追随吴明珠。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爱情质朴而又浪漫,只要能够在一起,千山万水也不觉得辛苦。

1958年,两个人在新疆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一开始,两个人各自忙工作,总是聚少离多,后来,为了支持和照顾吴明珠,杨其祜选择到吴明珠的工作地,并主动承担下照顾家庭的责任。

《吴明珠院士宣传片》

给她送饭,陪她去寻找更甜更脆的蜜瓜,帮她给瓜授粉,帮她翻译各种和瓜有关的学术刊物。

无论何时,杨其祜总是坚定地站在吴明珠的身后,做她最强大的支撑。

可是他们却没能白头偕老。

1985年年底,杨其祐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吴明珠请了一生中最长的假来陪伴他。

在丈夫临终前,吴明珠问他是否会后悔为了她来到新疆,没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像当初义无反顾地追随吴明珠一样,杨其祐笑着说:“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无怨无悔。”

他们二人的婚姻,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花前月下,却用一生践行了什么是相知相守。

《吴明珠院士宣传片》

在杨其祐去世5天后,吴明珠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就连家人都觉得她不近人情,但吴明珠知道,只有把共同的梦想完成,才对得起他。

因为一心扑在种瓜事业上,吴明珠也很少能照顾到家里的两个孩子。

母子二人

儿子才3个月大时,就让母亲带回了南京,女儿刚满月,她就出差走了。

两个孩子很长时间都见不到妈妈。

吴明珠很清楚,选择了这一条道路,注定会经历一路的苦难,注定会留下对家庭的遗憾。

但这条路总要有人去走,不是吗?

袁爷爷将一生奉献给了稻田,吴明珠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瓜田。

62年的时间里,吴明珠培育了30多个优质瓜种。

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黑眉毛、香妃蜜瓜、皇后蜜瓜、郁金香甜瓜、金凤凰、绿宝石瓜、麒麟瓜,还有西瓜中的“王牌”——8424西瓜。

微博@西南大学

因为她的贡献,我们可以买到各式各样便宜的西瓜和甜瓜,可以在炎热的夏季吃着西瓜解暑,也可以在冬天吃着清脆爽口的甜瓜。

截图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风华少女”到“甜瓜女神”,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甜蜜的事业”。但身为新疆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她的生活却极其简朴,谢绝“院士楼”,一直身居陋室。

她说:“我一年大半住在育种基地,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纪录片《爱国情奋斗者 吴明珠》

不在乎功名利禄,却一直挂念着自己的瓜田,直到87岁的高龄才恋恋不舍地退休。

她总挂在嘴边的话是:“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如今,全国网友都认识了她,91岁的吴明珠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认不出人了,但她却始终记得瓜田里的那一片瓜,会嘟囔着瓜该授粉了。

微博@人民日报

有人说,瓜果那么甜,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

是啊,我们的生活那么甜,也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

像袁爷爷、女神吴明珠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一辈子围着“小木耳”打转的李玉院士;

让我们实现吃鱼自由的刘筠父子;

终结北方冬季无菜历史的李天来院士;

让中国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柑橘的邓秀新院士;

专注杂交油菜育种60余年的傅廷栋院士……

微博@新华社

我们能够衣食无忧的背后,甚至是被我们忽略的日常,都是他们在用一生去守候。

我们离不开他们,但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不知道他们是谁。

她姐并不希望,这些伟大的老人在去世登上热搜的时候,我们才会关注他们,才知道他们是谁。

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知道是谁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付出,默默守候。

至少,我们能够知道谁才是我们一生值得追随的偶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