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临近年终,越是让中国持币待购的“正在买车族”感到困惑——是听从广告的劝告心动不如尽快行动,还是如某些行家预言的那样等到春节以前再出手买车?今年的情况尤其让人难以琢磨:一方面不断传来车价大降1万甚至2万以上的消息,有行家不断地分析买车正值最佳时节。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反应却没有出现以往那样的热烈,显然许多持币待购者极可能等过了春节还不愿意下决心最终出手买车。
从中国市场的变化规律来看,年末11、12月应该与1、2月(即元旦前后至春节以前)的车市是一个整体,是一年之中少数几个汽车购买力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其背景是人们在辛苦工作一年以后,最终盘点自己的荷包,觉得有点余钱,便大方一下花一大笔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与过去“短缺经济”年代的“买年货”类似,而与眼下在中国正被人热议的“流动性过剩”或者“跑赢CPI”之类高深话题本来关系不大。
问题是,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买车的与卖车的就像是一群小孩在玩一场 “藏猫猫”游戏,抓的人与躲的人都明知只有这么几个点适合藏人,但谁能够晚一点被人抓住或者早一点抓住别人谁就是赢家。这个本质上十分简单的游戏玩久了,自然就会让人生厌,必须要停一段时间不玩才能够重新引起大家的兴趣。眼下中国车市的“藏猫猫”游戏,或许正处于双方或者至少是一方觉得生厌的时刻——对于消费者来说既然下决心看牢自己的辛苦钱,就干脆耐下性子完全退出索然无味的“藏猫猫”游戏,等到车价下降到自己能够接受的水平方才出手。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对于几千或者不足一万的价格差别也如此地敏感,愿意一等再等,甚至半年一年以后还是没有下决心买车。
其实,车市中的买家与卖家虽然永远是一对冤家,但双方还是一个共生的关系,彼此因为对方的存在与需求而存在。长久以来,中国车市的买家与卖家的共生一直比较紧张,或者说小摩擦不断——买家永远认为车价过高,而卖家永远觉得车价合理,于是在汽车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买家就必须在定价的基础上多出钱(所谓的加急费),汽车供应宽松了卖家又必须在定价的基础上让出一些自己的利润来吸引买家(所谓的经销商让利)。这样一来围绕着车价变化的利益之争就成为了一场斗志斗勇的博弈,没有丝毫“藏猫猫”的轻松,反而增加了许多你死我活的“战斗气息”。
经过了这些年买卖双方的博弈,如今的中国车市似乎正向着一个相对的平衡点迈进。具体表现便是眼下这种车市虽然依旧有热有淡,但旺季与淡季的反差不如以往那样强烈,决定买车的在没有降价的时候就已经买了,而犹豫不定的人即便是价格大降以后也不愿意出手。从今年年末的情形推测,来年的春节甚至五一、十一都有可能延续这样温而不过热的局面。
对于中国汽车消费者来说,面对这样的变局,也必须以变应变,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过于看中汽车价格下降,认为车价大降以后肯定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并且觉得这时候买车才比较合算。其实,在车价大势走低的情况下,每隔半年一年车价必有一定的变化,想要等车价完全稳定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年终买车还是春节买车这样的问题回答只有一个——价格降到自己的预算里面就可以买车,不去计较什么元旦、春节或者其它的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