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刮鱼刀与中国的家电
2007年01月17日 10:19凤凰网论坛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Tag

《大国崛起》最近很火,究竟为什么火,很多人意见并不统一,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第一次系统分析了各国崛起的根本原因,让我们有了借鉴。

荷兰人的崛起经历最为有趣,这样一个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半北京,人口只有150万的国家,却一度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最为富庶的地区,成为当时世界第一海上强国。这样辉煌的成就,却是由一种小小的海洋鱼类——鲱鱼开始的。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它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正是从小小的鲱鱼开始,荷兰开始了它的崛起之路。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国,尽管荷兰的例子不见得适用于中国——荷兰是贸易国,中国则处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荷兰是小国,而中国是大国。但有一点是任何国家都共通的,那就是一个国家想和平地崛起,一定要有一个或几个行业为经济提供支柱性的帮助,从而在市场上确立独有的优势。而且,如果说荷兰崛起靠的是鲱鱼,那么当时的荷兰只需要控制欧洲市场,它的竞争对手也无非是英格兰、苏格兰等少数国家,而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个行业的发展却时刻面临来自整个世界的压力。中国的崛起仍然任重而道远,这是一点也没错的。

目前看来,中国的家电行业、日用消费品行业,正在逐步开始扮演“荷兰刮鱼刀”的角色。尤其是家电行业,发展势头之猛,抢占市场能力之强,令世人为之耸然动容。

传统意义上,一直认为家电行业是我们的紧邻——日本的主要经济支柱。对,这个说法曾经是正确的,即使是在今天,家电行业也仍然为日本提供着大量的市场和就业机会。但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日本的这一传统优势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很多中国人也许并不能理解,或者说不相信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程度。但事实是,这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确确实实存在的现实。

家电行业里最为人所关注的彩电领域,曾经是日本一家独大的地位,而在今天,这种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吴璟薇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