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时尚 > 科技数码 > 相机·手机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手机] [移动视讯通] |
手机,最初只是一种在模拟技术基础上建立的可移动通话工具。手机的出现,改写了电话只能固定使用的历史,将以前人们所熟悉的电报的无线通信功能用在了电话上,没有了电报编码发送信息的麻烦,直接用语音通信。
这很类似于我们从电影上看到的军用移动式无线电台,但无线电台在通话时,接收就不能送话,送话就不能接收,而且要通过调整频率暗语呼号先联系上才能通话。手机的出现,使这一切变得极其简单快捷了。
我们最早看到的手机的附加功能,是一种身份象征。曾几何时,拿手机的人一定是一个在江湖上有身份的人,以至于手机的俗名都变成了“大哥大”。其后,电子计算机的大信息量运算、存储技术被移植到手机,让手机有了文字短信编辑传输功能,进而有了图形传送、音乐传送和播放、视频传送播放功能。
这些功能,让手机变成了一个集成的信息传输和接受载体,具有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__流媒体的功能,而且成为第五媒体中应用最广泛的主流媒体。与四大媒体比较,以“移动视讯通”为代表的手机媒体具有以下诸方面的特征:
1移动性:时下,人们走出家门时的一个常见习惯,就是要检查一下是否带了手机、钥匙和钱包。钥匙和钱包的使用频次是有限的,而手机则是人们时时要用的工具,它随着人们的活动处于不断的移动之中,离开了主人,手机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理由。
2私密性:以往的四大媒体都是公开的。尽管互联网为个人设置了很多个性化的、私人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在监控之下的,一些个人隐私和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信息仍然不方便通过互联网传输。而手机则不同,尽管现在也有了个体对群体的技术应用,但其主要方式还是一对一的,使用者通过手机发出个人的信息,个人消费从手机上收到的信息,这一点是其他媒体所没有的。
3互动性:互动性是报纸、广播、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它们的信息传输是单向的,获得受众的信息反馈要在信息传输系统之外去实现,而且实现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长到人们几乎忽略了其反馈影响。互联网在这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互联网的互动性受其固定性制约,不能实现时时互动。手机媒体在这方面有了飞越性的进步,它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和接受信息,进行个体间联络,还可以进行群体间联络,如召开电话会议,使用者既是信息源,同时也是信息受众,其身份在随时转换。
4泛众性:国家信息产业部到的统计表明,2007年4月,中国大陆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4.8亿部,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终端媒体,使用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4%,几乎覆盖了全部健康的劳动人群和学习人群。
5分众性:与四大媒体不同,手机媒体具有强烈的分众性,其泛众性并不影响其使用者人群的分层。作为终端设备,处在不同消费水平的人们会选择适应其身份的手机,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价格、功能、品牌等因素。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媒体,人们又会根据其对信息需求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手机,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手机所传输的内容。
编辑:
秦晶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