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给孩子报兴趣班吗?

2012年05月18日 14:37
来源:《心理月刊》 作者:李芬芬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给孩子报兴趣班已经成了让家长两难的事情:不报,其他孩子都有这个那个兴趣班,自己的孩子将来没特长;报了,又挤占了孩子玩的时间,更重要的,那是孩子自己的兴趣吗?

重庆9岁女孩姗姗(化名)给父母写下了一份保证书:“我自愿不学钢琴、电子琴、二胡、舞蹈等,还包括绘画、武术,我长大不怨妈妈、爸爸。”

这是前不久媒体上的报道。姗姗在3年换了6个特长班,仍无任何特长兴趣,而焦虑的父母则害怕在将来落不是,于是有了这一纸保证书。

兴趣,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我喜欢,我愿意,然而姗姗显然是“被兴趣”的。很难统计,中国到底有多少像姗姗这样“被兴趣”的孩子。一家都只一个,父母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给孩子报了什么兴趣班?”年轻的父母们互相探听着,比较着,而很多孩子则上着这个班那个班,少则1~2个,多则6~7个,全面普及,重点发展。父母们期待着:这么多兴趣班,总能让孩子培养出兴趣来吧?

“我还不如一条小狗!”

李海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工作者,中年得女,视如珍宝。女儿李玉从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现在,7岁的她,每天放学后、周末都奔波在学琴的路上。有一次,李玉偷偷对妈妈说:“我还不如一条小狗!”因为,李玉在弹琴的时候,弹错一个音,李海就会一个巴掌把她从钢琴的位置打到沙发上去。李玉经常问她家的保姆,能不能在爸爸的饭里下一点毒,这样她就永远不用弹琴了。

李海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特别喜爱音乐,他说自己上小学时,到同学家玩,第一次见到钢琴,特别想坐在钢琴前弹一下,但是同学的妈妈嫌他的衣服太脏,不让他弹,这件事李海记了一辈子。虽然,他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事音乐工作,并且小有成绩,但是他总觉得在自己最好的年纪没有受到音乐训练,因此女儿出生后,还没满月,他就兴冲冲跑到琴行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摆在家里。

杨丽一直喜欢二胡,她小时候缠着爸爸买二胡学二胡,都被专制的爸爸拒绝了,在她爸爸看来,学习好才是真好,其他都是瞎掰。因此,当杨丽的女儿5岁时,她毫不犹豫地给女儿选了二胡。虽然每次练习时,女儿总是磨磨蹭蹭,心不在焉,一会吃个水果,一会上趟厕所,她在边上陪着心里憋气到快要爆炸,考虑到为了培养女儿的艺术气质,杨丽还是咬牙坚持着。除了二胡,杨丽还给女儿报了国际象棋、舞蹈、画画。每到周末,就跟赶场似的,一个兴趣班接一个兴趣班,“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我小时候没条件学这些,不能让孩子像我一样啥特长也没有。”父母如此的良苦用心,孩子能体会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张银萍] 标签:兴趣班 孩子报 奥数比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