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BQ于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首届“空白展”,带来一次想象力的延伸;2008年5月24日,BQ将回归主场北京,延续“空白”的理念,以“始于未始”作为2008年空白展主题。又一次思维的旅行,即将启程…… 空白展总监刘晓辉、展览策划周翊将连续走访空白展艺术家,围绕“始于未始”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Q:周翎 A:亚当•亨利 Q:最近在忙什么?
A:我最近忙着制作,思考,做了拆,拆了做,旅行,建造,毁坏,学习、忘却,展开、释放,收集、重建,停止,继续,重复……
Q:作为一个纽约艺术家,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A:纽约是我所经历过的最刺激的地方,在这里生活了八年之后,我仍然被这个地方震撼着,每天都感到惊奇。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想纽约是艺术创作的沃土。它还非常具有挑战性。这里有很多困难和诱惑。一切都来之不易。
Q:你自认为是什么类型的艺术家?
A:并不是故意唱反调,我是那种放弃追问自己是哪类艺术家的艺术家。我猜对自己最好的描述应该是个视觉思考者,我做的东西都是我思考的副产品。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我思路的图示。我真的希望它们是开放性命题,这样它们才可以提出新的,而非只是描述或者阐释已经存在的想法。
Q:请描述一下你今年参加空白展的作品?
A:我想我将专注于新作。它取名为“旋转体”,是一个把内部翻出来的雕塑。 这是一个组合作品,融合了活动家的图释,和建设主义的模型制作。 这个雕塑可能还会包含手绘的“大思想家”对世界的“误解”图。比如,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认为世界是由被海洋环绕的两块陆地所组成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完成它 。
Q:你怎么看“艺术为人民服务”?
A:我认为好的艺术会提出有趣的问题,而这对所有人都有益。
Q:你怎么看“艺术源自生活”?
A:这是当然。没有经历我们能回应什么?
Q:在你记忆中最深刻的环境事件是什么?
A:经历了“9•11”世贸大厦袭击事件,也许你会认为这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件,但是其实不确实。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在美国西南部长大,经常去我家后面广阔的大草原,在那闲逛,一玩儿就是几个小时。 我爱空无一人的广袤和辽阔的天空。有一天我忘了时间在草原上迷路了,夜幕很快降临了,我试着找回家的路,路途虽然只有三英里远,但是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也要走上一段。 太阳渐渐落山了,我实在是很害怕独自在寂静无人的地方度过黑夜。当我转过身看太阳时彻底怔住了。我见到过的最神奇的事发生了:太阳将自己和它所有的颜色反射在大草原上,好一会儿我无法分清天地,那一刻真是完美,是在时空中的视觉分裂。感官上的错位,自然环境的现象给我带来了完全失控的视觉体验。当太阳完全下山时,我独自陷入了完全的黑夜。 好像是持续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我无法挪动。我慢慢地回过神来,靠着星星辨认方向,找到了回家的路。 我想这个经验对我日后的思考和感知的角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本上在我做的任何一个作品中我都希望重现那个瞬间,那比任何毁灭性的力量,任何失去,任何地方都要有力量得多。此时此刻,在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在西南部某个小男孩可能也和我经历着同样的事情,至少我希望如此。
Q:纽约公众是在何时开始关注全球环境的?他们是怎么做的?
A:我们在行动!!!
Q:对环境的关注是否改变了你现在的生活方式?
A: 每一天的每一秒都在改变着。
Q:你的艺术如何参与像环保这样实际和紧迫的现实?
A:事实上,我试想我的作品通过意识上的警觉帮助人们避免受人为环境所摆布。
Q:理想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A:那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我们每个活生生的人的脑海里已经存在一个理想世界,我在构想一个所有理想世界的集合体。
简历
亚当•亨利于1974年出生于美国西南部。1998年毕业于新墨西哥大学,获得艺术与艺术史的双学位。他还被授予了艺术与艺术史课程的杰出毕业生奖。2000年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并取得了Richard Dixion Welling绘画奖。他曾多次参加艺术家驻留项目,诸如在缅因州Skowhegan School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和在世贸中心Lower Manhattan文化处工作室项目。他所参加的展览遍布全美画廊,如在布鲁克林的Roebling Hall、纽约的Stephen Stux、明尼阿波利斯的Midway Contemporary Art,和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他的作品在纽约时代周刊以及网上杂志Petite Mort上多次报道。亚当•亨利现在在纽约布鲁克林生活工作。
关于作品 我们的环境正在加速地被构造和设计着,它通过设计来指示、命令,并且不幸的最终控制人类。自然环境正在不断地萎缩并呈现出一种神秘的性格。我对正在不断缩减的尚未有人迹和未开发的土地充满了好奇。我对其进行的探究有时候从物质层面,有时也从视觉和心理层面。我用我的作品在这块土地上去挖掘想象力的矿石。 我的拼贴图直接注释人工粉饰的环境。它们套用和广告设计一样的语言去探索视觉操控。我相信它们把操控转变成了与之相反的抒发情感的手段。这些拼贴图不下指令,而是营造出一个抒情的和时常不合逻辑的新环境(重构的环境)。有时候奇妙的真理恰恰是通过这种不合理得以揭示。我想它提醒我们太过于受人为环境所摆布,而我们并非必须如此。 我的木筏项目把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布景。我利用湖泊的自然美构造了一个探索未知奥秘的事件。它非常像一场表演的戏剧性背景。 拼贴图 “消失的蒙娜丽莎” 把主体形象移出,因而只剩背景(环境)。由于蒙娜丽莎可能是艺术里尽人皆知的形象,她也是最常被套用的(在茶杯,日历,书包上)。这幅拼贴图戏说了她的迷失和被自己环境所吞没。它是对于广告业的致敬和批判。
编辑:
杨玉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