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重新"认识"中国 被坚强不屈的民众深深打动
2008年05月22日 10:09解放日报 】 【打印

中国四川的地震灾害连日来牵动了欧洲民众的心,欧洲社会在哀悼和慰问之余,也积极对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与此同时,欧洲舆论此次对中国政府在重大灾害面前的突出表现刮目相看,并被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和奉献精神深深折服。

2008年5月19日 这一刻,全国同哀悼 5月19日14时28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轮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新华社记者唐召明摄

截至21日下午,三天的“全国哀悼日”活动吸引了欧洲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比利时政府、各国驻欧盟及驻比利时外交官纷纷前往中国驻欧盟使馆和中国驻比利时使馆表示慰问,对地震罹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并表示会尽快落实对华援助。在正式的外交辞令之后,慰问者总会在言语中表露出对中国政府迅速、及时地组织抗震救灾工作、中国民众顽强奉献精神的赞赏。

欧盟理事会对外关系总司长库珀在中国驻欧盟使团吊唁时表示,他一直十分关注中国四川灾情,对这一悲剧的发生感到悲痛,对中国救灾行动之高效留下深刻印象。比利时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夫人奈斯·顾青特地携自己义卖所得的千余欧元来到使团,希望能将其用于救助受灾学生。她说,几年前她曾去过四川,并对四川地震灾民的悲痛感同身受,她希望尽自己绵薄之力,为抗震救灾作出一点贡献。

因为爱,不轻言放弃 5月20日凌晨,在地震灾区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中心小学的废墟里,抢险队员正在搜寻幸存者。 5月19日下午5时许,空降兵某团、唐山抢险队、西南石油抢险队的数百名抢险队员发现地震灾区绵竹市九龙镇中心小学的废墟里有生命迹象。抢险队员冒着余震的危险,采取轮流作业、分工负责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展开施救。 新华社记者 杨楹摄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窦德龙   编辑: 杨玉鑫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