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富二代”接班人更成熟(组图)
2009年07月29日 09:46南方周末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家族企业] [骷髅会] [富二代]

婚姻 婿养子

2006年年底,一条“宗庆后为女儿选女婿”的新闻被媒体们炒得沸沸扬扬。据当时来自娃哈哈的消息说:宗庆后如今关心宗馥莉的个人大事甚于接班问题,要“解决其个人问题后才考虑其接班事宜”。杭州街头,一个20岁出头的眼镜男扛着“我愿娶宗庆后女儿”的求爱信公开示爱。后来还上了当地电视台的地方新闻。

故事最后被演绎成了一场闹剧。然而,在民营企业发达的杭州地区,老板们通过为女儿挑选青年才俊以确保家业得到传承,早是公开的秘密。据说,有一阵子,浙江大学里年轻有为的博士颇得民营老板们的青睐,以至于博士间流传着“干得好,不如娶得好。人生少奋斗20年”的玩笑。

“富不过三代”。这是一道让中国企业家和富二代们内心纠结的魔咒。在西方,当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有其他的人生抉择,或者其才干不足以成功管理企业时,聘请职业经理人是常规做法。然而,在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家族之外的人缺乏信任。这和中国目前信用体制不完善相关,也和东方独特的家族文化有关。

然而,同样是家族观念浓厚的日本采取了一种独特的优选传承制度——养子制。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众多家族企业历经20年不衰,不乏养子之功。住友集团仅1900年到1945年,总管家等29位家长中,出现6位养子。其他著名财阀,如丰田汽车第一任社长、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传位的对象,都是养子。

在继位的养子中,女婿占了很大比例。通常,掌门人会在公司年轻人中物色一个能力最强的年轻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再通过仪式将之正式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再后,这个“女婿养子”成为家族的掌门人,并正式掌管企业。这种捆绑了家族联姻和养子身份的广义家族传承方式,就是日本特有的“婿养子”制度。

三井家族一位掌门人甚至说:“我宁可要女儿而不要儿子,因为有了女儿我可以选择我的儿子!”因为现任掌门人的可以到血缘之外找“婿养子”做接班人,这给他们的子女带来竞争压力。在这种竞争中,即使家族企业最终由儿子接管,“富不过三代”的概率也会比在中国低一些。”

据学者研究发现,在日本,“婿养子”掌控的家族企业平均业绩高于亲生儿子接掌的企业,而不管是“婿养子”还是亲生儿子接掌,家族企业业绩又平均优于代理人管理的非家族企业!其中,唯一被牺牲的,是一个年轻女性的情感和人生选择自由。

这种介于“女婿”和“职业经理人”的模式,成了中国部分企业家的备选方案。如果是女儿接班,可以是女儿直接接手,另外,也可以通过选择女婿竞争“上岗”——由女儿控制着股份,再对女婿的婚姻和权力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从碧桂园的故事中,我们已经嗅到了“婿养子”的气息。2006年杨惠妍大婚。这位“乘龙快婿”的公开资料显示:清华毕业、留学英国,其父为东北官员,之前一直效力于碧桂园。婚后,碧桂园新业务大动作的背后不时出现他的身影。迄今为止,杨家二女儿从未在公开场合露过面,也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在外流传的是几张模糊的婚礼截图——新娘端着酒杯,一身喜庆色彩的中装。

她的内心对爱情有着怎样的憧憬?对婚姻有着怎样的梦想?看客们无从得知,似乎也从不关心。

缪新颖干过最叛逆的事,就是不顾父母反对谈了一场恋爱。我和他聊起了《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为家族复兴,舍弃青梅竹马的表妹,另娶当地首富女儿的情节。“父亲他们肯定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们家是天主教徒,还算民主,不会一定强求我这个。他们要我找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对形象、气质、学历上的要求都很高。很多还需要磨合。”

父辈的财富是祝福,也是个体的枷锁。相比较而言,女性接班人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更少的自由选择。在沉重的家族责任之下,这些正值年华的女孩,或无暇考虑感情问题,或因为特殊的身份和家族财富,和幸福有距离,有的甚至从未真正谈过一次恋爱。

陈天红是“富二代”中的活跃分子。这个弹古筝、爱看书的女孩有着一股浓浓的文艺味。用“闺蜜”许涛芳的话来评价,“天红是很梦幻的”。和所有年轻女孩一样,她喜欢谈人生,谈爱情,谈星座。她有个弟弟,羞涩腼腆,“个性和我完全不同”。因为是长女,“从小觉得有责任为父亲分担些什么”。

“门当户对”是父亲对未来女婿的基本要求之一。天红在这方面和父亲并无冲突,“如果家庭背景差太大,在很多方面没法理解,对方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是,她雾蒙蒙的眼睛朝我投来一瞥,有些迷茫。

一个在现实中已经穿上水晶鞋的公主,没有生活在童话里的权利。

欢迎订阅凤凰网时尚电子杂志《摩登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