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心有余悸 私人银行面临洗牌
2009年02月12日 09:50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

面临洗牌

面对这样的形势,吕志华认为,香港股市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仍然要经历一番调整,私人银行部门可能要度过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他甚至想不出有什么好建议可以提供给私人银行,让他们重建投资者的信心。

“可能在IPO方面,他们还能帮上一些忙吧。”他说,“一些私人银行可以协助客户在比较热门的IPO时获得更多的股份。”此外,私人银行也会提供比零售银行更有吸引力的存款利率,这在当前利率不断下调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投资者或许还有吸引力。

然而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美林或是高盛这样大型国际投行已身陷融资困境。

“许多投行自己都面临大量的坏账问题,这是很令客户担忧的,虽然他们可以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吕志华说。

对冲基金经理桑尼最近接到一家大型投行私人银行部门发来的ELN(Equity linked notes,一种与股票挂钩的债券工具)产品介绍,内容让他吓了一跳。

“对方提供的债券有相当优惠的收益,两年期的债券年利率高达17%,而且还打折销售,相当于面值100港元的债券,它们的报价只有35港元。”桑尼说。他认为,以这么高的折扣销售债券,反映这些投行对于融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

桑尼就此判断,投行旗下的私银业务将面临重大不确定因素。于是,近期桑尼大大降低了跟投行私银部门的交易规模和信贷额度。“我不得不控制一下对手风险,谁能保证不出现第二个雷曼。”他说。

吕志华也表示,现在许多富人宁可选择中银香港或汇丰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旗下的私人银行或是理财部门,也不愿意选择美林、高盛这样的投行旗下的私人银行。

渣打的私人银行部门便是这场“变故”的受益者之一。

“许多富人买了Accumulator之后亏损严重,已经达不到大型私人银行的客户标准,只能转至像渣打这样规模小一些的机构,而渣打银行本身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受到的冲击并不大,因此也成为不少富豪信任的对象。”在一家香港投行担任投资顾问的郑先生告诉记者。

香港私人银行的员工们日子也不好过,随着业务的萎缩和客户们不信任感的增加,这份工作越来越难做。特别是近期新鸿基金融集团向雷曼迷你债券的“苦主”发放了赔款,更令许多销售员产生了戒心。吕志华说:“相信新鸿基金融的赔偿事件,也让私人银行们认识到自己的确有不足的地方。”

裁员风险也悬挂在私人银行员工们的头顶。上月巴克莱银行调整私人银行部门,在新加坡与香港裁员30人。去年底,高盛也在香港裁员10%左右,包括了其私人银行部门。此外,汇丰、星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都传出裁员的消息。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舒时   编辑: 阳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