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两根金条,请问哪根是龌龊的,哪根是高尚的?”说这话的人叫谢若林,就是《潜伏》里那个党通局的投机商。我觉得,他的话里也包含一定的生活哲学与市场意识。
想到这句台词,是受到一则最新消息触发―――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许多人对这个排名感觉不高兴。那些消费奢侈品的人,不仅被指责为缺乏财富文化与财富伦理的人,甚至还会被贴上“腐败”的身份标签。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我觉得,奢侈品就像谢若林所说的金条一样,本身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而消费奢侈品的行为也绝没有原罪。总是患上奢侈品消费敏感症,实际上是生活理念与市场观念落后的表征。
很多人对于奢侈品的认知,目光视角短浅,价值判断单一。其实,奢侈品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它需要人们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比如,很多年前,人们把彩电当作奢侈品,现在不过就是一种很普通的家电罢了。社会是分层的,文化是多元的,人们对消费品的层次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很多奢侈品都包容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工艺精湛,成为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比如中国苏绣、法国香水、瑞士钟表、意大利霓裳,甚至不同层级的豪华汽车。看不到这些所谓奢侈品的文化性与社会性,自然不会理解奢侈品消费可能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在今天,奢侈品包含的文化品位与市场价值,是应该得到充分尊重与理解的。很多时候,为别人的奢侈品消费行为瞎操心,其实还是对文化与市场缺乏应有的价值判断。不要再把奢侈品仅仅当成一件华丽而优雅的外衣,也不要把所有消费奢侈品的人都视为缺乏文化灵魂的暴发户。在发达国家,奢侈品消费早就成为一种生活文化与艺术美学。中国要到全球化经济中试水,向着世界经济强国转身,那么,在消费文化理念上,就须逐步进行转变。
中国的节俭思想,从古至今已成体系,绝大多数人有着强烈的节俭意识,这是好事情。在这种传统心理背景下,面对金融海啸寒流强烈侵袭,连欧美国家对奢华品牌的需求也普遍萎缩,中国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奢侈品愈发热衷,这当然会令很多人觉得不是滋味,甚至产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境联想。
对于今天的中国,尊重全球化文化理念与市场规则,以制度正义践行社会公平,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意义。其实,奢侈品消费背后可能存在 “腐败”,与奢侈品文化和市场完全不是一回事,二者根本就不应该捆绑在一起接受炮轰。现在,奢侈品已成为极具投资价值的商品,在满足特定消费文化与社会交往方面,也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更何况,“富人的奢侈消费给穷人制造了工作的机会”,经济学家曼德维尔这种观点,也说明需求对拉动经济是多么重要。可以说,极具投资价值与文化品位的奢侈品,已经客观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载体了。也只有让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才能拥有更多看得见的“仁爱”与“正义”。
作为一介平民,我当然消费不起奢侈品。但我真的觉得,没有哪一种奢侈品是绝对龌龊的,也没有哪一种奢侈品就是绝对高尚的,奢侈品消费本身并非天然具有原罪,还是不要“滥杀无辜”为好。(单士兵 知名媒体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阳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