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erso Gyrotourbillon 2 球体形陀飞轮双面腕表
将球体形陀飞轮若隐若现的美妙运行,纳入可翻转式表壳的方寸之间
继震惊表坛的第一只球体形陀飞轮腕表Gyrotourbillon 1之后,积家选择Reverso系列的可翻转式表壳来承载这款尖端科技的创新杰作。遵循瑞士高级钟表传统精工装饰的球体形陀飞轮机芯,彻底推翻钟表机械装置的成规,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只配备圆柱形发条的腕表。集华丽的外观与精准无误的性能于一身,球体形陀飞轮不仅在三度空间中的高速旋转美不胜收,而内层陀飞轮框架每圈18.75秒、外层陀飞轮框架每圈1秒的超高转速更令人叹为观止。在此款举世称赞的革命性陀飞轮问世四年后,积家采用造型独特的Reverso表壳来与之匹配,传奇表壳与完美的科技结晶相得益彰。
积家的第一只球体形陀飞轮腕表Gyrotourbillon 1是前卫创新之作,2004年一经推出即轰动表坛。围绕两个成90度角的轴心旋转的内外两层陀飞轮框架,是目前唯一能让腕表机芯完全摆脱地心引力的不良干扰,永远保持精准无误的机械装置。
全新球体形陀飞轮
由上百枚零件组成的球体形陀飞轮是机械装置之瑰宝,其构造之复杂、旋转之迅速以及在三度空间中运行之美,的确散发着难以抵挡的魅力。然而积家表厂的设计大师对此精采绝伦的表现还不满意,此次他们添加色彩,加强其视觉上的诱惑力。在设计师的建议下,表厂技术部门为此腕表著名的末端曲线圆柱形发条加上大胆的热涂层处理,使其带有与时分针及动力储存指针相同的蓝钢色泽。此外,摆轮支架也施以精细的镂空雕刻,既优雅细致又能减轻重量,符合积家兼顾性能与美观的一贯原则。
第二代球体形陀飞轮的关键要素:末端曲线圆柱形发条
第二代球体形陀飞轮Gyrotourbillon 2具有一个关键特征,即末端曲线圆柱形发条。英国钟表师John Arnold发明了这种发条,并于1782年申请专利。这项巧妙的发明可以保证发条稳定且完全等时的运行,但是由于制作过程极为繁复,而且需要高难度的微型机械工艺,所以过去只用于制作航海计时仪和大型怀表,想用于制作腕表几乎希望渺茫。但是专家一致公认这种发条的调节能力优于传统扁平发条甚多,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对于积家表厂的工程师及制表师而言,越是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危险的暗礁,越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制表师籍此机会,呈献出球体形陀飞轮的崭新概念,以及设置于腕表正中心的圆柱形发条装置。这项创新发明使球体形陀飞轮如虎添翼,在腕表精准度的领域树立了划时代的里程碑,无论手腕如何摇动,腕表都能达到前所未有的运行精准度。
轻如鸿毛、巧夺天工的球体形陀飞轮
球体形陀飞轮是钟表机械史上的一大创举,它对于腕表的重要性不亚于宝玑在十八世纪末发明的传统陀飞轮。当时流行的怀表大部份时间都是垂直收在背心口袋中,传统陀飞轮能够有效抵消地心引力的影响,大幅提升怀表的精准度。但是对于大部分时间处于水平位置的腕表而言,传统陀飞轮的作用并不显著。钟表师必须对腕表进行多种不同位置的调校,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成果。
围绕两个成90度角的轴心旋转的球体形陀飞轮设计,是目前唯一能让腕表在任何位置均能抵消地心引力干扰的机械装置。积家特别采用轻如鸿毛的高科技材质,来制作此款同时操纵两个陀飞轮框架的机芯。以外层每圈1秒、内层每圈18.75秒高速旋转的陀飞轮框架,使摆轮无论朝何种方向,振动的幅度均能保持不变。因此,腕表无论处于何种位置都能保持精准无误,这在钟表史上是一件破天荒的创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积家并没有采用缩小摆轮、减少振频等省事的方法,而是遵循原则,一丝不苟认真地创新发明。精准度无懈可击的球体形陀飞轮双面腕表具备大型K金摆轮,达到12.5 mg×cm2的惯性,无视于任何震荡、碰撞的影响,永远保持每小时28,800次的稳定振动。不仅如此,摆轮上还添加K金砝码,以免碰撞时损坏最初的调校,万全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