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4月27日专电(记者胡苏、齐中熙、李慧颖) 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D6201次动车组从福州火车站快速启动,以250公里的最高时速向厦门方向疾驰而去。26日早晨7时12分,福厦高铁发出第一列动车组,标志着福建省第二条高速铁路的正式开通运营。
业界人士分析,伴随温福、福厦、厦深等高铁的建设,东南沿海交通运输市场将在高铁的飞速发展下重新划分格局。面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动车将如何保持叫好又叫座的独特“魅力”?
高铁带来生活巨变
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的消息传出后,受到沿线群众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截至25日晚,仅福州火车站售出的福厦高铁动车组车票就已达到2.85万张,其中很多是专门参加“福厦动车体验团”的游客。
快捷、方便、舒适,使得福厦动车深受欢迎。福州至厦门间一等车票价103元、二等车票价85元,和公路票价基本相当,运行时间只需1.5小时,比目前福厦高速公路行程缩短1-2小时,比原先福厦两地间坐火车中转绕行节约了10多个小时。
26日上午,记者亲身体验了“福厦首列动车之旅”。坐在崭新的车厢内,车身平稳,空气通畅;沿途的树木、山丘、房屋、稻田,透过车窗成为一幅幅流动的“风景画”。动车乘务员身着红色套装,面带微笑地不停给旅客端茶送水。整个旅程犹如一次“航空级别”的享受。
王仁庆是一家广东企业在福建的销售代理,他特地排队买了动车车票,为自己安排了首趟福厦动车“体验之旅”。
因为工作需要,老王经常在漳州、厦门、泉州、福州等福建沿海城市之间往来穿梭。“每个月至少有十天奔忙在高速公路上,坐车坐成腰椎间盘突出。现在总算等来了高铁,以后出差的时间就不再那么难熬了。”王仁庆说。
家在泉州,工作在厦门,周末不时还可坐动车到杭州、上海散散心、购购物。福建康辉旅行社部门经理董山静说:“高铁网络飞速发展,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很大程度上也将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
高铁冲击传统市场格局
高铁、动车给百姓带来的是“航空级别”的享受,但给周边交通运输市场,形成的更多是严峻挑战。
“动车一开,我们要么卖车,要么只能转战二、三线市场。”林孝祺是一个运输个体户,自己有辆东风大卡车,专跑福厦货运。以前福厦之间无直达铁路,火车需绕行福建北部。而据业界估算,福厦高铁开通后,铁路货运成本可降低一半以上,预计将有更多货运业务转投高铁。
同时,福厦高铁对客运方面的冲击更加强烈。福州汽车北站是福建省客运量最大的长途汽车站之一,在动车开通前夕,就已给予福厦旅客较大的票价折扣。其中,商务客车票价从原来的105元降至70元,普通客车票价从70-80元降至60元。
福建省汽车客运界人士表示,目前还处在观望阶段,今后将根据动车组的客流做进一步分析,相应调整汽车客运线路的时间、价格和布局。总体趋势来看,尽量避开动车优势区域,转战省内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或将成为下一步的调整方向。
然而,同样是动车组,市场也有不“买账”的时候。就在4月12日,北京南往返福州的D371/D372次动车组停运。相关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运行时间长、票价无优势,这趟动车车票的销售情况一直就不理想。
资料显示,D372次动车组全程运行时间为15小时58分,而福州至北京的直达列车Z60运行时间也仅为19小时46分;D372次二等票价为734元,Z60次普通硬卧票价仅为400多元。
高铁时代催生新的市场需求
“高铁快速、便捷,但其建设成本高于传统运输方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文溥指出,如果票价无优势、上座率不理想,即便是动车也难免尴尬。要想打动“顾客之心”,根本上来说还是要符合供需关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据南昌铁路局有关人士透露,福厦高铁开通后,第一阶段将开行25对动车,日均运能达2.06万人,开行动车对数在全国高铁线路中排名第三。为了保证动车竞争力,福州至厦门动车二等票价定为85元,与公路客运相比,价格上的差距并不大。
去年9月,福建省第一条高铁温福铁路开通,日均运能万人左右,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往往一票难求。“福厦之间的城际客源更加充足,人员往来比温福线更热络,加上福厦动车的高性价比,我们对‘上座率’很有信心。”一位铁路客运部门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客运市场仅仅是未来高铁引发竞争的一小部分而已。去年9月开通的温福高铁,以及在建的厦(门)深(圳)、龙(岩)厦(门)、向(塘)莆(田)高铁,将把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与中部地区紧密相连,形成覆盖多个经济区域的高铁网络。
“高速铁路网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东南沿海物流业态。”一家物流企业的厦门地区业务经理高鸿认为。高铁开通后,交通成本显著降低,依托高铁沿线开办小件货物速递业务,能够达到“同城快递”的效果。但高铁运输模式仍为“站到站”,而汽车物流是“点对点”,关键还需加强高铁与城市速递业务的对接。
随着国内多条高速铁路的建成,中国高铁技术水平已占据世界顶尖位置。但从国际经验来看,高铁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将是另一大课题。相关人士建议,应加快高铁经营人才培养和高铁运营模式的探索,以适应高铁时代不断产生的新市场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