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武侯区力推七大文化旅游产业

2012年01月13日 07:4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委员代表们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纷纷献计献策。

昨日,记者来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成都市武侯区采访,解读武侯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在新形势下,武侯区发挥“头雁高飞”作用,不断壮大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城市功能布局优化中,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意与市场相得益彰,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内核”。现在武侯区文化产业正朝着集聚发展、规模发展、特色发展、高端发展路子不断前进。

如何发展好文化产业?武侯区第六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刘守成提出,未来五年武侯区将立足悠久的历史文脉、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战略,鲜明主题文化、彰显特色优势、提升竞争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现在游客到武侯区旅游,除可游览文化旅游景点外,还可购买到诸葛亮的羽毛扇、实地体验草船借箭游戏等大量以三国文化为衣钵的手工艺品、传统服装等产品,武侯文化产业发展已取得较大成绩。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成支柱产业

武侯区有武侯祠、望江楼两大文化瑰宝,有成都最密集的科研院所资源,还有西部地区科技信息资源最为发达的科技一条街,人南科技商务区、西部智谷等区域内更会聚着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传统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已在武侯结下丰硕果实。”武侯区有关负责人说,2010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8.28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8.12%。文化产业已成武侯区支柱产业。

武侯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博览、数字新媒体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教育、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加大对龙头骨干文化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建设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支柱性产业。整合转化、多元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三国蜀汉文化旅游、都市休闲旅游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大力培育发展数字动漫、演艺娱乐、原创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

提档升级

文化推动产业大繁荣

去年5月初,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在成都获赠了一双充满浓郁成都本土文化元素的成都女鞋:丝绸面料,使用蜀绣工艺,鞋面上绣出了象征自由、美丽、缘分等内涵的蝴蝶,她当场表示把这双成都造女鞋当成最高规格的收藏品。

文化与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大繁荣。女鞋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近年来,武侯区以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和“商务高地·宜居武侯”为契机,推动以文化提升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思路,传统产业通过文化实现了提档升级。

三国蜀汉文化推动了以三国文化为衣钵的手工艺品、传统服装、收藏、新传媒等市场的繁荣,以“三国文化”为内核,武侯区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元素,推进了旅游业从观光到休闲的高端迈进。

音乐、酒吧、原创动漫、数娱游戏工作室,以及新浪四川、百度四川等智力产业和文化产业现已集聚武侯。西华大学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代松认为,武侯区实现了文化产业与资源的完美结合,三国蜀汉文化衍生出旅游、节庆、婚庆、寿庆、服装、女鞋、教育培训、动漫等关联产业,武侯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五年

力推七大文化旅游产业

“武侯区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载体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一轴支撑、两带带动、三区聚集’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实现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将建设成为西部领先的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武侯区文体旅游局负责人说,一轴即建设人民南路科技商务文化旅游走廊;两带即建设锦江南岸文化旅游发展带、江安河文化旅游发展带;三区即建设三国蜀汉文博旅游核心区、女鞋之都工业旅游示范区、西部智谷创意体验旅游发展区。

《武侯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七大文化旅游产业:创意设计业重点发展以女鞋设计为代表的轻工产品设计、家居装饰设计、软件设计,突出三国文化、诗竹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的运用;文化博览业着力开发三国蜀汉文化特色的文博旅游产品,培育、扶持民办博物馆;数字新媒体将打造西部地区数字新媒体产业高地;演艺娱乐业将培育壮大表演团体和演艺企业;酒店住宿业将加大高星级酒店、以三国文化等为代表的主题酒店的建设;餐饮美食业依托景区、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建设,打造成都城南特色美食休闲旅游区;节庆会展业将整合电子信息、数字娱乐、女鞋采购节会资源,提升成都国际电脑节、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周、中国女鞋之都国际采购节等品牌节会的影响力。

武侯区的实践与省政协委员刘毅的想法不谋而合。今年省两会上刘毅委员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就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形成,建成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一批创意产业精品和知名品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发展模式的自主创新的生产体系。构建文化产业链,推进园区和基地等集聚发展,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彭文春华西都市报记者姚长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