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伟忠:小众的竹雕,总有人执著地去追求

2012年05月07日 05:57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陆斯嘉

46岁的张伟忠是国家级“非遗”嘉定竹刻的传承人之一。21岁进入嘉定博物馆竹刻工艺部拿起竹刀,他就未曾罢手。上世纪90年代,嘉定竹刻遭遇困境,几近失业的他还独自钻进山里研究竹材。

四十岁前后张伟忠遇到了创作中的瓶颈,作品极少。出门与远行,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从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寻找适合竹刻的表现语言,他刀下的表现渐渐地丰富起来,并形成了清淡幽远的风格。

理解张伟忠的人这样评价他:“四十岁前,他的创作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步履艰难;现在的他依然戴着镣铐,但可以有随性地舞动了;终有一天,他会卸下束缚,自由舞蹈。”

一体两面 亦文亦野

艺术评论:2005年嘉定竹刻申请非遗时表示要保护濒危的传统竹雕技术如立体雕、镂雕等,你如何看待这方面保护现状?

张伟忠:嘉定竹刻是一体两面亦文亦野的。存世量大、雕工繁复、视觉强烈而热闹的,大部分是作坊产品,而文人作品显现的是清静之气,含蓄内敛,两者审美取向截然不同。但现在很多人将雕工繁复的一路技法视为嘉定竹刻的代表。普通人的欣赏标准是养眼、热闹,市场上多为此类,而文人追求的是一种心境,更偏向于清淡幽远的气氛。

艺术评论:民国初年,竹人金西厓对自己已无法掌握圆雕、高浮雕技法感到遗憾。他曾经一度希望刻痕能如同笔墨,但后来领悟到竹刻不能为表现书画所局限。

张伟忠:这只是对他文字表面的理解,他所说的雕刻的深浅也是相对而言的。以表现书画为主体的竹刻是从清代的周颢开始的,但乾隆时期还不是很多,到了嘉庆时期用竹刻来表现书画成为一种风气,并影响至今。钱大昕对周颢的评价是“用刀如用笔”,但在嘉庆时期的《竹人录》里,却被表述为“以刀代笔”,两者概念完全不同。“用刀如用笔”指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而不是“以刀代笔”的技术层次。晚清民国以来,几乎没有人对这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如果雷同于其他样式,那么它的独立性和纯粹性就无从谈起了。

艺术评论:有人认为,嘉定竹刻技术表现留青过多。

张伟忠:样式没有高低,决定高低的是艺术家本身的修养。任何样式只要能做到艺术高度,我都喜欢。创作时,我要的不是风格而是感觉,感觉到了,自然会有一种样式呈现。

师古人之心

艺术评论:明清嘉定竹刻有家族传承的传统,现在没有了。

张伟忠:家传有优势也有劣势,往往很难变革。传承和变革,必须在一个个体上同时具备,光有传承不够的。文化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把“非遗”竹刻停留在表象上,要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非遗”传承要的是“师心”而不是形似。学习的过程是从外求入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内求上的。

艺术评论:你欣赏前人的什么作品?

张伟忠:我很喜欢朱三松的《松下高士图笔筒》。作品采用了透雕。古人没有“虚空间、实空间”一类语言,但他的刀下,虚实处理早就有了。作品中,松树非常细密,旁边是镂空的,再旁边是一块大山石,但不做过多雕饰,以免抢了松树的气氛,整个作品很有节奏感,虚实空间错落布置,密而不结,松而不散,使整件作品呈现空灵幽深的感觉。

古人在竹刻上的智慧值得后人学习。顾珏、周颢和王梅邻等的处理手法有自己的风格。顾珏以表现全景见长,中景与近景以方刀为主,光影强烈,使画面更出挑;在远景的处理上用圆刀为主,使远近景物拉开了距离,增强了层次感。王梅邻的虚实过渡,没有了顾珏大开大合,多了些微妙含蓄,于不尽处见意味深长。周颢更多的借鉴了绘画语言。吴之璠也是。他的晚期作品,风格是很简约的。

竹人要尊重竹材的朗润、条达与素雅之美,如果雕饰过多,竹子本身的肌理美感就破坏了。木、竹、象牙等材质各有气质,如果把竹子做成牙雕一样玲珑剔透,就失去了竹子本身的质感了。

山泉冲洗 以竹煮竹

艺术评论:竹材的选择和处理有什么讲究?

张伟忠:《考工记》里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描述。现在,腊月里竹子已经不多了,很多竹子在秋天就被砍伐了。竹子易裂。我存放着每年从不同地方采伐来的竹子,最早收的竹子已经有23年了。我买竹子从一岁的竹,买到十几岁的竹,从春竹买到冬竹,做对比试验并进行记录。除了时间考察,对地域也要分辨,比如纬度偏北优于偏南,还包括具体生长位置、山阴山阳、水分含量,甚至竹子的雌雄,同时具备几个优选要素的,每座山就那么几根竹子。有的山今年去过,要隔十几年再去。去年中我就跑了奉化、东阳、嵊州、诸暨等五六个地方。

艺术评论:新砍的竹子要做哪些处理?

张伟忠:竹皮娇嫩,刮不得碰不得。早几年我没钱雇人,竹子是自己扛下山再处理的。曾经砍到一根蛀了的竹子,很沉,但不能放下,怕擦伤了,背下山后发觉里面满是水。

现在砍下竹子后,我当天就用山泉水清洗,用自带的白铁皮制成一口锅,把竹子切成2米一段,放在锅里煮,烧火就用废竹子,以竹煮竹是最好的办法,两者内在性格一致,煮出的效果最好。

新砍的竹子不会马上死,立刻煮熟就是将纤维素收缩、凝固。如果不及时处理,没死的竹子还在呼吸、进行氧化,而它那时候还在消耗营养,竹子的品质就会变差了。

艺术家的个性

与时代无关

艺术评论:“非遗”申请后,你觉得嘉定竹刻大环境有改变么?

张伟忠:对群体起了很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非遗,根本不是你看到的样子,可以说现在是嘉定竹刻解放后最好的一段时间。

艺术评论:嘉定竹雕目前从业者不多,你觉得“文人竹刻”的理想还在吗?

张伟忠:竹雕历来是小众艺术,近500年来的竹人加起来也不多。“文人竹刻”是一部分,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不是竹刻艺术的全部。

艺术评论:竹刻艺术走向工艺化甚至商品化,你担心嘉定竹刻未来吗?

张伟忠:竹雕是小众艺术,但总有一部分人会执著地去追求。艺术家的个性与时代是无关的,艺术创作是作者个性与心境的呈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张伟忠 竹刻 嘉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