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致市文广新局:赏,绚烂秋色不褪色

2012年08月07日 15:02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陈棣桢

秋色巡游是每年深秋佛山人重要的民俗活动。

寄信人

姓名:陈棣桢

性别:男

年龄:67岁

身份:省级非遗项目佛山彩灯传承人

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令人着迷的不是华丽的装扮,而是触碰到历史弦音的那份震撼。佛山市民最喜闻乐见的,莫过于秋色。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秋色艺术离现代都市生活越来越远,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大部分已渐渐消失。民间艺术家们呼吁政府应出台措施,通过定期展示和培育人才,保留传统的秋色手工艺制作;与此同时,秋色巡游也应加入更多现代元素,打造成与民同乐的全民嘉年华

尊敬的佛山市文广新局:

你好!

又到一年的秋色巡游准备时,每到这个时候,过去多年的秋色盛景总会在脑海中浮现。从我十多岁加入民间艺术社学习秋色的制作,到退休被返聘为灯色工艺美术师,半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已经说不清是秋色伴着我长大,还是我跟随着秋色变化的脚步不断获得新的领悟。这其中,有失落,有兴奋,也有无奈。要市场还是要艺术,我曾经在脑海中不断挣扎。

看着眼前徐徐转动的走马灯,思绪仿佛把我带回了这几十年的秋色光影中。这几十年来,秋色变化太大了,有些让人欣喜,有些让人无奈。上世纪50年代末,我加入当时的民间秋色工艺社,我们108个一起学习秋色手工艺的学员,让当时濒临失传的佛山秋色艺术得到及时的挖掘与整理。最传统的佛山秋色,最大特点就是以假乱真,出奇制胜,懂手工艺的市民,用扎作、粘砌、纸扑、雕刻、剪贴、雕塑、灌注等技法,制作成各种仿铜铁器物、仿瓜果等,代代流传,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少有人掌握制作的手工艺了。

还记得,当时我们花上两天制作鱼鳞灯、瓜仁灯等秋色,一边展示一边制作,尽管进度很慢,但那确实是最有乡土气息的制作乐趣。

近年来,我们挂在嘴边的“市场经济”对秋色的影响是颠覆性的。照理说,晚上流光溢彩的灯色是最美的。但近年来,我们制作的本地彩灯,更多供给港澳、新加坡等地,往往本地市民在中秋、元宵、农历新年等节假日,都无法欣赏到彩灯。没有人“买单”,自然市民也没有欣赏的机会。

时代巨轮在前进,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它对历史文化造成的冲击。我们看到,秋色中加入动漫表演,加入时装演出;看到秋色从夜晚搬到了白天……这一切,我认为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不是每一项内容都能完整保留,但其中的变与不变,政府主管部门也要拿出决策的根据。

我认为,流光溢彩的灯色不能少,只靠花车表演撑起的秋色只是过眼云烟;假可乱真的各种仿真手工艺不能少,即使不参与巡游,也应辟出专门的展示场所,供年轻一代了解佛山秋色的发展历史,因为那是秋色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想起13年前那个秋色夜游,万人空巷的夜晚,那是不少佛山人心中保存着的美好画面。佛山与中国的其他许多城市一样,表面看,就是人的集合,但因为有了人,有了关于秋色衍生的许多集体回忆,才有了这个城市的文化积淀。

希望今年的秋色,在文化传承与时代特色中,找到更好的结合点;更加希望,此后每一年的深秋,秋色的印记永不褪色……

此致

敬礼!

佛山彩灯省级传承人 陈棣桢

文广新局回信:

传统非遗项目

不要“抱着传统睡大觉”

尊敬的陈棣桢先生:

您好!

感谢您的来信。同样感谢你40多年来对彩灯扎作技艺的传承。

曾听到不少“非遗”项目传承人感慨,一方面技艺面临失传;另一方面制作出来的工艺品没有市场,生活难以为继。其实,“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除了政府必要的扶持、引导外,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传承人及相关企业进行革新,将原有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制作出让老百姓觉得既经典又时髦的工艺品,只有这样,才有市场。有了市场,自然能吸引年轻人学习技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项目为了谋求发展,必须与市场对接,不能光靠政府包办。传统“非遗”项目孤立地站在原地,传承人抱着传统“睡大觉”是不行的。如何发展?首先要有将工艺产品主动投入市场的意识。其次,要有专业人才负责宣传、策划、包装。在市场经济下,只要有为就有“位”。

老是怪政府不重视佛山秋色等非遗项目,至少是不全面的。近年来,我市率先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立足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扎实有序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普及工作。佛山秋色有6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保留至今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动,我们也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力争把秋色打造成佛山独有的文化节日。今后每年十一月初,佛山秋色欢乐节都将在祖庙历史街区举行,我们将在活动内容、形式、规模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逐步打造成地方文化品牌。

今年也不是没有灯色,而是变成流动的灯色。你来信中提出,应该辟出专门的展示场所,展示以假乱真的工艺,供年轻一代了解佛山秋色的发展历史。这个建议非常好。市博物馆新馆目前正在筹建,建成开放后,我们初步考虑将有固定的展厅长期或轮换展出陶塑、秋色等“非遗”精品,供市民免费参观。

此致

敬礼!

佛山市文广新局

记者手记

秋色,

让更多人爱上佛山

经过上百年的演变,佛山秋色已经成了佛山的文化象征,它既存在于古文化中,也存在于年轻人的都市生活里。

秋色巡游对老一代的佛山人而言,有着不可磨灭的集体回忆。每到深秋11月份,老一辈佛山人都乐于在观赏巡游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万人空巷的欢乐,诉说着人间的温暖。

去年,佛山的文化部门将秋色巡游定在秋祭的当晚举办,把这项活动回归到最传统的起点。纵观近三年来的秋色巡游,从五区白天巡游,再到千灯湖展示,到去年的回归传统路线,每年的变化都很大,为什么?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一切其实还是受制于客观硬件。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市民可以一齐参与的地方,去年还遇上供电问题取消了彩灯展示……问题很多,但坚持是唯一的答案。

秋色巡游是最好的文化交流生态,能激发出更多灵感与激情。有看过秋色巡游的外来务工人员说,欣赏一座城市,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而秋色巡游,则是佛山展示自己的最好载体,只有走近了,融入了,才能对城市产生依赖与喜爱。当他爱上了佛山秋色,便会爱上佛山。

不可否认,我们眼下正经历着佛山的旧城改造等大拆大建,但这不等于排斥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现代化也不等于高楼大厦、都市广场和立交桥。相反,从秋色巡游等凝聚人心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城市现代化离不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宽容和尊重。珍惜每一次的秋色巡游,抛开阻碍,用尽一切方式传承属于佛山的印记,保留秋色巡游的乡土特质,才会让更多的人爱上这个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秋色 佛山 文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