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两馆“转身”体现了上海的创新

2012年09月24日 06:15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从邻近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原世博演艺中心)眺望中华艺术宫 本特刊摄影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早报记者高剑平摄

  从邻近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原世博演艺中心)眺望中华艺术宫 本特刊摄影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早报记者高剑平摄

顾维华 陈若茜

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试展在即,近日,《东方早报》就此采访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有关领导。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问:浦江两岸的两座世博场馆——中国馆和城市未来馆在今年10月1日同时“转身”,分别作为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作为两馆筹建的实施部门,“转身”过程中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两馆“转身”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理念的创新,两馆的“转身”真正体现了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真义——这个真义里包括了对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组织的发育这样一个考量。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我们把两馆运营摆到一个什么样新的体制环境、体制轨道上来运行,这都是有深意的。改革发展到了深处就是体制机制问题,而体制机制背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可以说,这个项目从决策到改建、布展的整个过程,从策展、服务、公共教育等各个层面的运营方式,都体现了创新的精神。

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规律来看,艺术博物馆已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如美国纽约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伦敦有大英博物馆、泰特大英艺术博物馆和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有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从上海文化设施的实际来看,上海作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源地,汇聚了数百万件艺术作品,仅市级美术单位收藏的精品就达到3万余件,而上海只有两个市级美术馆,总展出面积仅0.68万平方米,与中国美术馆的2.8万平方米、江苏省美术馆的2万平方米相差甚远,导致绝大多数艺术精品常年深藏库房。由于展览场馆和面积的限制,也使不少国内外重大艺术展无法在上海举办。

上海的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两馆的建设可填补上海艺术博物馆体系的空白,使上海的艺术博物馆系列形成完整的格局,即上海博物馆展示古代艺术,中华艺术宫展示近现代艺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当代艺术。成熟的博物馆体系和多元的文化格局,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文化形象,有利于上海逐步迈入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行列。

问:长期以来上海一直缺少能与世界主要艺术馆相媲美的一座大型艺术馆,从中华艺术宫的“国际知名、亚洲一流、国内领先”目标看,是不是把世界知名艺术博物馆作为瞄准看齐的目标?怎么看待这一决策过程?

答:盘整文化资源,注重新旧结合,利用好后世博发展的机遇,实现文化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是上海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之一。国际知名的艺术博物馆其建筑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和历史文化底蕴,像巴黎的卢浮宫原为法国历史最悠久的王宫,伦敦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原是气势宏大的发电厂。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先后接待了近1700万观众,成为最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场馆。中国馆改造成艺术场馆,在规模、配置和知名度上将接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奥赛博物馆等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城市未来馆由南市发电厂主厂房改建而成,建筑本身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工业时代特征,其高达165米的烟囱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十分适合以创新、创意为主题的当代艺术的展示与交流。

2010年9月3日,在研究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利用方案时,俞正声书记明确指出,园区的后续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文化特性,要舍得拿出一些区域、场馆发展文化事业,并指示有关部门就这一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形成方案。2011年6月2日,韩正市长主持召开上海近现代、当代艺术展览馆选址工作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表示:两馆的建设将改变中国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地位。市领导进而明确指出,大家的认识已逐渐统一到中国馆应该成为艺术展示的殿堂,市里全力支持,请大家再作细化论证,更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

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把中国馆改建为中华艺术宫,其间经历了数轮周密的论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中国馆仅建设资金就将近25亿元,加上土地价值和世博会的全球性声誉,其商业价值可想而知。拿出来作公益性文化设施,需要的不仅是勇于割舍的魄力,更要有高瞻远瞩的智慧。

问:中华艺术宫具体如何定位?如何运营?

答:改建后,中华艺术宫将成为总建筑面积16.6855万平方米的艺术博物馆,展示面积相比世博会中国馆增加0.9万平方米,达6.4万平方米,拥有27个展厅。

中华艺术宫的运营将借鉴国内外艺术博物馆的先进管理经验,在运营机制上积极创新,形成由政府主导、理事会决策、学术委员会审核、馆长执行、基金会支持的模式。这一国内首创的模式,可以有效地和国际知名博物馆进行业务对接,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保证博物馆艺术品质的前提下,为运营注入活力。

中华艺术宫将以立足上海、携手全国、面向世界为展览策划原则,体现中国气派和国际视野。该馆将以上海国有艺术单位的收藏为基础,常年陈列反映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艺术珍品,并联手全国美术界,收藏和展示代表中国艺术创作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联手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合作展示各国近现代艺术珍品,成为中国近现代经典艺术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展示的中心。

问:刚才提到两馆的“转身”真正体现了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真义,在改建方面如何理解?

答:除了刚才介绍的决策理念,另一个是改建理念,如何从原来的中国馆变成中华艺术宫。以16万多平方米的中国馆来说,改建部分是6.9万平方米。

改建中遵循几个原则:科学规划布局与共生共享共赢的原则、延续建筑风貌与利用现有设施的原则、满足功能需求与彰显时代特征的原则。中国馆为世博会专项展览而建的永久性建筑,展览内容唯一,中华艺术宫作为常年开放,展示方式多样的综合性展览建筑,其使用性质和性格特征与中国馆虽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中华艺术宫在建筑内部空间对改造对象进行了适度改造:使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布局满足大型综合性展览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建筑的外部形象更趋符合中华艺术宫的性格特征,体现其独特的艺术性和经典性。中华艺术宫的改造设计首先应体现对现有改造对象的延续和保护,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的资源和设备设置。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所处地区为上海现代工业发源地,也是2010上海世博会场址所在,如果把延续与发展看作当代艺术博物馆建设的两条轴线,那么在其中的任何建设活动都是由这两方面要素构成的。因此,改建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协调延续与发展两方面的需求,达到历史与现实、艺术与技术、功能与形象的和谐和品质的整体提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会让人感到很惊奇——它比中华艺术宫改得更多,包括拆梁、拆柱等,其设计理念非常新。该馆的改建总设计师章明,对改建规划进行了多次精心修改。他的谨慎是有道理的,坦率讲中国真正设计过美术馆的设计师很少,都是设计厂房、商品房、学校、公共设施,设计美术馆是个挑战。

上海向来有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传统,率先建立大型当代艺术博物馆,再次体现了海纳百川的上海精神,将充分展示全国的当代艺术,改变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格局,更好地展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形象,稳固上海作为中国创意文化策源地的地位。

问:策展与布展中的“创新”又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到所有的展览精致精彩不空洞?

答:策展与布展理念方面,我们建立国内外、老中青相结合的开放式、项目制、柔性化的“策展人”机制。以项目为任务编组,聘请海内外一流专业人士担任策展人——以后的策展希望能形成“一湖活水”,不能是“一湖死水”。策展人的位置很关键,直接决定哪些艺术能够进入展览,不能培养新的学术“霸主”。两馆今后也会加强自主策划,提高展览质量,每年自主策划的展览应占展览总数65%以上。

具体而言,中华艺术宫弥补了中国近代艺术的不足,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弥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不足。中华艺术宫作为大众的艺术殿堂,将以上海国有艺术单位的收藏为基础,常年陈列反映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艺术珍品,并联手全国美术界,收藏和展示代表中国艺术创作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联手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合作展示各国近现代艺术珍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中国文化创意的源头活水,将汇集海内外当代艺术优秀成果,使上海成为当代艺术传播、交流、展示与合作的中心,引领、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输出中国当代文化价值观,树立中国当代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在中华艺术宫的布展中,上海这次把压箱底的收藏都拿出来了,不光是上海的库存,和上海美术界、文化界有渊源的名家作品也拿来展览。比如严格说来,像吴冠中并非上海人,也不是上海画家,但他是上海美专毕业的学生,这体现了以后两馆策展的重要思路——即不要搞成单纯上海画家的一个美术馆,它包括整个海派——海派就是包容,“海纳百川”,只要历史上跟上海有过文脉方面传承关系的我们都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更是这样,这次策展人方面我们请了中国美院的邱志杰,并不是说上海没有这样的人才。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种开放、包容、历史的美术走到今天。要重振海派美术雄风,理念是一个关键。

在布展理念方面,施大畏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这两个美术馆我们真正得要把它打造成人民群众欣赏文化的殿堂,而不是美术家、美术界的小天地”。美术馆为百姓,美术为百姓,画家也要为百姓。两馆改建极大地改善了布展条件,吸引更多画家。有展示空间,也给了美术事业本身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期间两个新馆开馆,还比较注重中国元素,开展效应之后我们还将引进不少世界级的美术大展,如法国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珍品等。

问:中华艺术宫在公共教育方面将建立学生专场、免费举办专业讲座等,可否具体透露公共教育的打算与安排以及如何把公共教育向纵深方面发展?

答:很多人一直梦想着有这样一个场景,上海的中小学生在艺术馆、博物馆中席地而听“两馆”的专职教师生动讲解。公共教育是一篇大文章,比较重要的是课程化设计,而不是简单地组织中小学生来参观,我们要组织美术老师来培训与互动,重要的是课程化,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直接把这两个馆作为美术课的另外一个课堂——上海在全国可以带这个头。

所以,公共教育方面我们将建立学生专场活动机制,免费举办专业美术讲座、艺术教育师资培训、美术爱好者临摹等活动,每年各类教育活动不少于400场,受益人数100万人,占总参观人数不少于1/3。我们还以两馆长期陈列为基础,与上海市教委共同研究适合中小学生的美术课程教材,逐步实现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年至少参观一次中华艺术宫或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此外,还将总结“上海美术大课堂”、“流动的美术馆”等品牌活动的经验,开展美术馆公共教育工作研究。以两馆为中心建立美术馆研究基地和实践基地。

问:改建后的中华艺术宫展览面积达到6.4万平方米,27个展厅,怎么做到观众“舒适地欣赏艺术”?

答:这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这次对上海和中国的民众来讲,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可以说是两个艺术“庞然大物”——但巨大的公共艺术空间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有更宏大的目标——就是为了老百姓能真正舒适地来欣赏艺术。

对于世博中国馆,大家并不陌生,但“变身”中华艺术宫后,确实变大了,参观路线变长了——这些变化给我们的运营者提出很大挑战,你怎么给公众创造舒适度?

当代艺术也一样,发展才30年,很多人说看不懂,不知道它的艺术创新体现在哪里,不知道它与我们、与我们的孩子的联系在哪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得跟他们讲解,帮助他们建立这种关系,给他们心理的舒适度。另外,我们还有800名志愿者将会为参观者提供专业的讲解等服务。这种“常驻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志愿者机制也是一种“后小白菜”时期的机制创新。

这次的中华艺术宫拿出了1400多件作品,当代艺术博物馆拿出300件作品。从上海美术馆来讲,1400件作品只是它馆藏的十分之一,为满足更多老百姓的要求,今后要不断地换展,而为了提高展厅的舒适度,每个展馆有休息的空间,座椅、走道上可以让观众歇一歇,休息的时候我们也设置了艺术品欣赏的机会,我们摆了很多雕塑和作品在走廊里。这两个馆我们要突出这样的理念,展馆是美术,公共空间也是美术,配套服务是美术,整个中华艺术宫就是一个大美术馆,不能说展馆里是艺术,出来之后就是没有艺术氛围的公共空间。两馆可以让你休息,或让你继续欣赏,或让你享受贴身的志愿者服务,或让你喝咖啡、买艺术书籍,给你的孩子艺术体验和互动,买一些艺术衍生产品等,有很多东西舒解你的紧张和压力,让你在其中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处处是美术,人人可观画”。

“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两馆的建设可填补上海艺术博物馆体系的空白,

使上海的艺术博物馆系列形成完整的格局,进一步丰富上海的文化形象。”

“两馆的‘转身’真正体现了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真义,

这个真义里面包括了对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组织的发育这样一个考量。”

名家寄语

世博展馆的建设,使用了公共资源,既然取之于民,就该用之于民。在回归市民的举动中,相当重要的就是城市文化建设,而(中国馆)改建成中华艺术宫,就是有远见的具体举措。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

洛塞泰斯

Vicente Gonzalez Loscertales

中华艺术宫的创意是世博主题精神的延续和落实,同时也是上海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带来亚洲乃至国际艺术格局的变化。北京奥运会为北京留下了一系列的体育场馆,世博会为上海留下了一片文化场地,世博场馆后续利用的重点落在文化艺术方面,真的让我们全中国的艺术家感到非常振奋。

许江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柯罗夫

Rolf A. Kluenter

德国艺术家

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参观之后作为艺术家的感受,那就是“震惊”。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完全可称之为达到国际的水准。中国的艺术家已经达到国际的层面,受到广泛的尊重,所以今天是一个恰当的时间来开建这两个馆,不管是中华艺术宫还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而且我绝对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符合不管是上海、中国,还是国际上对你们的期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