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琉璃工房从传统中来

2013年04月27日 02: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国美术馆“琉璃之人间探索”展展品

本报记者 李婧 文/图

他们曾是知名导演和演员,他们让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在世界现代玻璃艺术的舞台上被认同。记者见到琉璃工房的两位创始人张毅和杨惠珊时,他们正在为4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琉璃之人间探索”大展做准备,此次为夫妇二人首度创办联展。26年前,他们“改行”进入琉璃产业,创立琉璃工房。如今,琉璃工房已成为中国琉璃的知名品牌,在全球已有超过70余家艺廊。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灵感

1987年,在世界玻璃艺术蓬勃发展,而独缺中国琉璃的时候,杨惠珊和张毅开始探索琉璃艺术的发展,创立了琉璃工房。至今,在台湾琉璃工房淡水工作室的院,还保留着一个巨大的“琉璃冢”,深1米、面积10余平方米,里面堆满了失败的作品。

创业初期,他们花了3年半的时间研发琉璃铸造技法,二人负债高达7500万新台币,经历多次失败,勉强做出了作品,送到日本展览。结果被日本学者告知,他们的铸造技法在中国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墓中的琉璃耳杯就是用此法铸造。张毅说,当时只觉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竟对历史如此无知。

此后,张毅和杨惠珊决定将琉璃工房的风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灵感。他们的探索得到了国际玻璃艺术界的认可。记者了解到,杨惠珊的作品在美国玻璃艺术界最权威的康宁博物馆的标价超过了欧美重量级艺术家作品的价格。

品牌经营胜在细微之处

相对于创意总监杨惠珊更集中精力于创作来说,张毅需要考虑琉璃工房这一品牌的管理和经营。为了保证琉璃工房品牌在市场中的号召力,张毅很早就提出实行“限量销售”的理念,琉璃工房作品的底部,都刻着一个用钢钻镌刻的号码,如“68/2750”,表示这件作品限量制作2750件,68表示是第68件。

一件琉璃作品上市之前,至少经过6到8个月的设计、企划与制作过程,投入很高,为什么要限量生产?张毅解释说,限量生产要求设计师必须不断地去思考和创新,也就保证了琉璃工房一直在市场中居于潮头。

此外,每一件琉璃产品都有一份文辞优美的说明文,如一座名为“石莲”的摆件,其说明文为“片片碧绿晶莹,潜修如玉如石,人间自我清凉,宁静金刚不坏”,寥寥几语,就将其材质、颜色、意境交代清楚。杨惠珊说,在琉璃工房,专门有企划人员负责写这些说明文,如此费心思的原因在于想与社会沟通一种伦理价值与情感,“每一件琉璃工房的作品,不仅仅是工艺美术品,它更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情感。”

琉璃,走入现代生活

如何让琉璃走入到现代生活是张毅和杨惠珊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杨惠珊开发出以琉璃为主要材质的首饰品牌——“观念佩饰”,推出的每一系列首饰都有一个特别的主题,如“不会因为你而改变我的样子”系列,表达对拥有自主性格、特立独行的美国知名女画家欧基芙的敬意;“打开心里的窗户,让阳光进来”系列,以海伦·凯勒的故事激励女性追寻生命的阳光。“如果有一些作品,能将女性在人生历程中深刻的情怀表达出来,一定很美好。我期许观念佩饰带给女性朋友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力量。” 杨惠珊说。

从2001年开始,杨慧珊将琉璃与其他材质如陶瓷、木头等结合,开发创意家居产品。“琉璃给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工艺美术的范畴,其实琉璃也可以很生活。我们不断从材质出发,探索琉璃在现代生活中设计的种种可能,超越琉璃在装饰性与工艺性上的表现,将文化生活融入衣食住行中。”张毅说。“透明思考”餐厅就是杨慧珊和张毅的探索成果。这家餐厅从屋顶、墙饰、地板等,到客人所使用的餐具等都与琉璃有关。

回想20多年的创业历程,将无人所知的中国琉璃推广到国际舞台,并融入现代生活,张毅和杨惠珊两人都很感慨。张毅表示,产业容易做,文化传承难。琉璃工房之后,台湾很多大学都设立玻璃艺术学系,各种琉璃品牌也出现,好似一片繁荣,但他们反而更加谨慎,产业的发展,只要各环节执行到位,基本上能有所成就,但文化传承需要长期培养,不是一夕之功。张毅说:“20多年来,勉强自励,只能说,我们诚意地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