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UBS),说出你的秘密
2009年04月13日 11:08世界新闻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波士顿] [银行保密法] [瑞士银行]

  在本次20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上,瑞士等几个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压力很大,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松动银行保密法。对西方第一个制定银行保密法的瑞士来说,其秘密也许很快就要失守。

  3月4日,瑞银集团全球财富管理部门首席财务官布兰森(左二)接受了美国参议院调查小组有关美国人逃税问题的质询。听证会上,他拒绝把旗下数以万计美国客户的名单提供给美国政府

瑞士最大银行瑞银(UBS)在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

保密法造就铁嘴铜牙

  所谓瑞士银行,其实是瑞士的银行统称。其中,瑞银集团、苏黎世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是最有代表性的。瑞士银行存放着世界1/4的个人财富,这里的职员能有幸接触到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原因是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非常严格。

 “银行保密法”规定,瑞士银行一律实行密码制,为储户绝对保密。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只限于2至3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插手过问。对于泄漏存款机密的人的惩罚也非常严厉,监禁6个月和罚款2万瑞士法郎或更重的处罚。该法还规定,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

  也就是说,当你踏入银行的那刻起,你与银行发生的一切行为都是你的秘密,哪怕你最终没有开户。如果你取消了在这里的账户,你的一切信息仍然是个谜。瑞士银行的工作人员具有高度保密性,他们的工作几近特工。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过一份瑞士银行2006年的文件,文件提醒其银行工作人员,在所住宾馆的桌面上要保持不留痕迹,出入境时不得携带与客户有关的文件。同时,文件还警告他们,就算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也首先要做到保护银行机密。

曾经开启匿名账户

  但有些神秘客户对瑞士银行的保密工作仍旧不满意,他们希望自己跟银行的交往更保密些,于是瑞士银行还出现过匿名存款的状况。不过,1987年以后,匿名账户就消失了。即便客户再敏感,瑞士银行也要求职员“了解你的客户”,即必须确认每个开户客人的身份及经济上的合法性。为了杜绝成为世界黑钱存储地,瑞士的各家银行都自设严格的、国际上承认的身份认证条规。就算你是某个国家元首,你的名字也不能为空,可以用号码代替。当然,这些内容只有银行内部的极少部分人知道,银行对号码账号和其他账号客户使用同样的银行保密制度。当然,如果储户涉及毒品走私和贩卖武器等严重的犯罪行为,瑞士银行还是会为法律大开大门。如果因为遗产或离婚需要进行法律程序,保密法依旧为储户保密。原告首先要出示账户是否存在的证据,只有证据认定后,法院才能动用银行的某些数据,但还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储户的机密。在税务欺诈的案件中,法庭可以破除银行保密制度,并且能配合外国政府的请求提供司法协助。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逃税行为,则不提供司法协助,因为瑞士的税收体系基于自行申报的原则。

助长各类犯罪问题

  长期以来,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一直饱受争议。例如,瑞士银行曾经接受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二战”结束后,广大受害国强烈要求德国归还掠夺的财宝,包括安全存放于瑞士银行的大批财富。迫于压力,瑞士银行不得不公开了自己的资产内容。这也是瑞士银行自创立以来第一次被迫公布资产内容。同时,瑞士银行战后拒绝归还被迫害的犹太人存款,一些阵亡者的家属甚至对瑞士银行深怀敌意。种失去伦理道德的指责,还包括瑞士银行曾吸纳了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等来路不明的钱,以及在“911”事件发生后,瑞士银行中发现多个恐怖嫌疑分子开设的账户。据统计,如今全世界7万亿美元离岸财富中有1/3存放于瑞士银行。瑞士金融服务业对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是12.5%。富人隐藏财产势必造成偷税漏税现象,瑞士银行也因此被指责为“避税天堂”之一。

  2000年,瑞士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1/3的人认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提供好处,10%的人希望彻底废除该制度。他们认为,偷税漏税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谢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