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 张爱玲最神秘的著作
2009年04月02日 09:36南都周刊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台湾] [小团长] [张爱玲]

皇冠出版社2月23日在台湾正式出版了《小团圆》,这本书被称作张爱玲“最后,也最神秘的著作”。

张爱玲的《小团圆》出版引风波

张爱玲与父亲

张爱玲及其三位表姐与表弟,正中为张爱玲

 

《小团圆》出版幕后风波与张爱玲八卦

皇冠出版社2月23日在台湾正式出版了《小团圆》,这本书被称作张爱玲“最后,也最神秘的著作”。著作立即登上港台各大书局畅销书榜首的位置,同时,港台报章上也开始连篇累牍地开展讨论,台大外文系教授张小虹甚至发文表示自己作为忠实的张爱玲读者,“在伤心愤怒之余”“拒买、拒读、拒评”《小团圆》。但在张爱玲遗嘱执行人宋以朗看来,那些标榜“遵从张爱玲愿望”的人们,即使“拒买、拒读、拒评”小说正文,也应花15分钟在书店看完他写的7000字前言,那里解释了他决定出版《小团圆》背后的考虑。

一波三折“小团圆”

一切的纷争都源自张爱玲寄给友人的一封私人便笺。1992年,在美国的张爱玲立下两点遗嘱:所有遗产赠给宋淇与宋邝文美夫妇,第二,遗体立即火化,骨灰撒在任何无人居住的地方。随后张爱玲将遗嘱正本寄给在香港的宋淇夫妇,并在附随的信上提及“《小团圆》小说要销毁”。

宋淇夫妇与张爱玲的友谊始自20世纪50年代。1952年到1955年,张爱玲在美国驻香港的新闻处做翻译,就此和同事宋邝文美相识并成为好友,宋淇曾任美国新闻处编译部主任,随后在电懋影业公司、邵氏影业公司工作,他还是红学专家,是《红楼梦》的英译者之一。1961年秋,张爱玲在香港编写《红楼梦》的剧本,有一段时间,就住在宋淇夫妇家中。

1962年,张爱玲离港返回美国后,遗失了入籍纸,没有护照无法旅行,宋氏夫妇从此再没见过张爱玲,双方通过信件往来。从50年代中期到张爱玲过世,双方来往六百多封书信。1975年,张爱玲将《小团圆》书稿寄给宋淇,嘱托他将小说先在香港、台湾的报章上发表,随后结成单行本出版。

宋淇并没有照做,他回信给张爱玲详述小说不宜即刻发表的理由,一写就是7页。回到1974年,那时胡兰成刚由日本前往台湾任教,一度在台湾中国文化书院教书,后来余光中等作家质疑“为自己文过饰非的汉奸如何有资格在台湾教育下一代”,台湾《中央日报》发文批评,胡兰成因此被学校撤职,写文章也不得不用笔名。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淇担心如果《小团圆》在香港与台湾连载出版,胡兰成会借机“大出风头”。在当年与张爱玲的通信中,宋淇写道:“一个将近淹死的人,在水里抓得着什么就是什么,结果连累你也拖下水去,真是何苦来?”宋淇认为,作为偶像作家的张爱玲,一旦在这个时刻与“汉奸”划上联系,“身败名裂也许不至于,台湾的写作生涯是完了,而以前多年来所建立的goodwill一定会付之东流。”因此,他建议张爱玲改写《小团圆》。或是改写男女主角,直到人们不会将他们直接代入为张爱玲和胡兰成。但如此一来,文章修改工程浩大。张爱玲决定将书稿搁一搁,继续改写她的另一部小说《色,戒》,随后于1978年出版,轰动一时。

这一搁就是33年。直到《小团圆》将宋以朗送上了风口浪尖。宋以朗是宋淇之子,在宋淇夫妇去世后,成为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他1949年出生于上海,后随父母来香港,1978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统计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生活工作。1992年,张爱玲写好遗嘱寄给宋家,同年,宋淇大病,再也不能像1976年那样写出长长的回信与张爱玲讨论出版问题,随后的通信都由妻子宋邝文美执笔。在宋以朗看来,母亲不像父亲一样做张爱玲的军师,又因为此时通信双方都已是七旬老人,健康原因使双方也没有太多闲情逸致来谈论文学。宋淇夫妇没有销毁手稿,张爱玲此后也再没问及。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