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发现桑植 张家界市西部门户的绮丽风景

2011年10月21日 08:00
来源:《中国城市旅游》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红白两颜色

“红”是指桑植的革命传统。

这里不仅仅是共和国元帅贺龙同志的故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更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开始伟大长征的起点。

在洪家关玉泉河上,有一座典型的湘西风雨桥,这便是贺龙桥。桥用坚固的栗木造成, 年长月久泛出古朴的铁色。桥上盖瓦,四角是翘起的飞檐,远看就像一座稳稳当当的轿子。

贺龙桥原名永安桥,是贺龙曾祖父贺廷宰首倡修建的。贺廷宰热心公益事业,见玉泉河奔流湍急,行人不便,于是决定修桥。由于他只是一个教私塾的文人,修桥工程花费巨大,终不得如愿。后来,贺龙的祖父贺良仕子代父劳,费尽心血,终于在1915年修桥成功。

就在风雨桥建成的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满腔血性、嫉恶如仇的贺龙率领几十个湖湘汉子,磨亮几十把菜刀,从桥上出发,星夜赶赴几十里外的芭茅溪,刀劈盐局, “两把菜刀闹革命” 。

贺龙桥西头是一大片桔树林,东头是掩映在苍松翠竹间的贺龙故居。小巧的院落,低矮的木屋,郁郁葱葱的竹子,贺龙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木架毛瓦平房里。屋内摆放着熏制腊肉用的火盆和挂钩; 墙上挂着主人们的画像和事迹,细细读来,能了解贺龙家族的忠烈家风。在贺龙的至亲中,就有五人为革命牺牲: 父亲贺仕道、弟弟贺文掌、姐姐贺英、贺戊妹和妹妹贺满姑; 烈士们的故事至今仍在桑植父老中传颂。

时间如白驹过隙,如今的贺龙故居一片安详宁静。贺龙桥上,聚集着聊天纳凉的老人和孩子,桥下清可见底的河水还像时光一样流淌不息。

桑植的白族源于云南大理,他们的仗鼓舞是舞蹈与武术的结合。摄影: 李维跃

“白” ,则是指白族仗鼓舞。

桑植的白族源于云南大理,是元朝大将兀良合台从大理带出的一支两万多人的“白衣没命军”的后裔。这支军队骁勇善战,为元朝立下了彪炳战功;后因为权力之争,兀良合台不得不就地解散这支生力军。白族人历来就有互相扶助的传统,他们携弱带残,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回乡队伍。当这支准备千里回乡的队伍路过桑植一带时, 看到这里山明水秀, 民风淳朴,于是止住了回乡的念头,决定留下来,在桑植开辟出了白族人生活的新天地。

善战之人必善舞。 迁徙在此的白族人,与当地的土家族等民族共同发展,创造了白族仗鼓舞。桑植白族的仗鼓舞, 可谓舞武同源, 节奏明快,粗犷大方。起舞时,农具或者任何生活用具都可以作为道具,显示出白族人不受约束的古朴美感。 如今这欢腾的仗鼓舞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湖南 桑植 张家界 西部 彩衣 湘西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