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一生必游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

2012年10月11日 17:20
来源:蚂蜂窝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鼓藏节暨苗年的日子里,西江千户苗寨这是最热闹的!

这是我们10日抵达西江千户苗寨的最深感受,

接下来三天两晚,切身感受到了这个盛典里千户苗寨的风情。

地点:西江

主题:过苗年、吃鼓藏

10日的清晨,大小6台车的车队顺利抵达西江景区。

大部队沿着景区新建的水泥马路,浩浩荡荡地进入西江千户苗寨,入住橡树园。

备注:橡树园家庭客栈已经成为橡树网的一个根据地,历年来成为全国各地橡友的一个家,一个补给站。

客栈条件称不上好,但干净、整洁的入住环境能满足大部分摄友的要求;

其实最重要的是,客栈的主人非一般的热情,其热情的招待一定会使摄友或游客切身感受到在家中的感觉。

匆匆地放下行李,顾不及行车疲劳,扛上角架与相机迫不及待地环游于西江各个角落,一路走马观花、行行摄摄......

漫无目的穿棱于这个千户苗寨集居地,

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一切都是拍摄的对象.....

正如车上李主席(清江)所描述的一样,广场上定时不定时将举行表演活动。

当我路过这里的时候,广场的一旁会集了一群盛装的群众演员,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以上,排着队等待会演。

个别几个年长者在队伍里窃窃私语,一下子吸引我的视眼,甚是别致象是一道亮丽风景。

这是苗寨人苗年里的安排的活动,更是这个特殊日子里吸引游人的地方,

全苗族及其支系以其各自的风俗、极具代表性的歌舞展现世人面前,

共同感受这个盛世苗年的喜庆!

在广场上,他们身着盛装、热情奔放的表演,令人陶醉,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浮在表面上的旅游文化展示,

更是苗族的寨老和青年人用自己的心在延续和传承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种文化。

我想这里面有一种东西令人震憾,

那就是苗族人民的民族情。

隆重的歌舞表演,喧哗的广场气氛,

均源于一个鼓藏节,让苗家人等待了十三年!

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鼓藏节这个神秘的节目:

相传在远古,一支苗族祖先辗转迁徙几千里,这一天来到了西江地界。西江当时还是一个原始大森林。他们走累了,便躺下来休息。带来的猎狗跑下山去转了一圈回来,身上粘着几粒谷子。他们认为是吉兆,就定居下来开垦种植。当年秋天果然得到了好收成。他们把谷子装在铜鼓里储存起来,一年装一铜鼓,连续13年,年年都是大丰收。于是决定不走了,永远在这里住下来。为了纪念这件事,就举行吹芦笙、跳铜鼓舞、杀牛祭祖的盛大庆典。与这种说法意思差不多得另一种说法,是西江苗族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虎年来到西江,经过13年的奋斗,在下一个虎年获得了丰收。为庆祝丰收,也为纪念祖先,就在以的时间里,每隔13年的虎年,都要以“鼓藏节”进行祭祀。

当然这是个传说,不过还有一种说法:

说的是苗族有一个叫“耶”的老祖公,带着三个儿子和众多的族人,经过千里跋涉,从洞庭湖边来到贵州境内,大家高兴了,就聚在一起吹响了芦笙,跳起了铜鼓。这一跳就是九天九夜,铜鼓跳破了,芦笙也吹折了,“耶”把碎了的铜鼓和折了的芦笙分成三份,分给三个儿子,要他们各走一方。小儿子兴耶带着一支人马,沿都柳江上游迁徙,翻过雷公山,经过13年后来到了西江。为了怀念祖先,兴耶要他的子孙们,每13年跳铜鼓、吹芦笙九天九夜和杀牛祭祖一次。这就是鼓藏节的来历。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与西江苗族的历史有关。共同之处,是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

各种来历传说虽然不同,但西江鼓藏节特定的内容和形式,虽经上千年岁月的流逝,却仍然比较完好地代代相传了下来。
而我们却是幸运的,赶上这趟久违了的盛会,吃鼓藏,长桌宴,也是必须的。

凑了个热闹看一场广场表演,挤着浩大的拍摄人群中,也冒充了一回专业记者的模样,胡乱拍摄了一通,也算对得起手中的单反和那几个红圈镜头。

继续一个人沿着广场边的河岸一路前行,行摄于眼前这幅西江山水、苗寨风情之中.....

累了,在走过的风雨桥上的“美人靠”小憩,风和日丽,桥外的西江小景格外让人流连往返。

一种惬意,就在抵达西江第一天的上午开始......

花上五元钱,搭乘景区的环保电瓶车几分钟便抵达一个高处,西江千户苗寨的全景一览无余。

这个观景台,也是所有摄友必来的一个地方,早晨与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汇集这个地方,晨雾与夜色下的西江成为此处最热门的拍摄主题。

而我,仅是到此一游,欣赏风景为主,摄影算是个理由罢了。

 

没有方向也不需要沿着景区的道路按步就班地“参观”,

释放一种城市的喧嚣和工作上的疲劳,

怀着那颗久违了的人文关怀的摄心,

尽最大可能地诗意般看待眼前的风景和风情,

享受这种过程,

拍摄的结果越发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千户苗寨其实象是一座金字塔形的吊角楼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好大一片阵势!

寨中小巷,曲径通幽,不时地远处传来鸡鸣和犬吠,不时还能闻到一阵沁鼻幽香的米酒香味,牵着你不断往寨子的深处走去.....

登高远眺,这才发现寨外的山坡的梯田秋色之美,远处层峦叠嶂,与千户苗寨构建起一幅美丽生动的山水画。

我更犹如漫步于这幅画中.....



 

抬阶而上,移步换景!

临近黄昏,一缕阳光散在山凹那头的吊角楼上,饮烟袅袅.....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位老者走在我了前面,步入这幅画中!

侧面迎着那缕夕阳,若有所思?若有所盼?

在这个十三年一遇的苗族大年里,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盼着早点回家!

我估摸着、感动着更吝啬地按下了几次快门,

唯独担心着,我的快门声打扰了他老人家的这份情感!

在千户苗寨里穿行,犹如穿梭于这个古朴苗族文化的历史时空中,又仿佛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得到了一次净化。

踏着暮色,无所思无所想,渐渐地寻到了下山的路,却已辩不清方向了.....

 

意想不到的主人的那份热情,几位苗家女的敬酒歌,一轮又一轮地将大厅里气氛推到高潮。

不知喝了多少盅苗家女敬的米酒,也不知与摄友们干杯了几回,酒微微醉的时候,顾不得众人的挽留,又一次奔着西江的夜色来到了那条不知名的河畔。

身旁不时地传来一声声清脆的快门声,

西江到来后的第一个璀璨之夜,原来不是我在一个人独享。

因为西江千户苗寨之夜实在太美、太醉人了.....

原本这是个宁静而又浪漫的夜色,如果不是在这个盛大节日里的话,那该多好;

原本这是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如果不被宣传作为旅游景区来开发的话,那又该多好;

如果的如果,

那么我想是没有机会来认识西江、认识这个美丽的千户苗寨!

我的遐想是多余的!

可能米酒的后劲上来了吧?

湿透了的衣衫在秋风中,阵感丝丝凉意,匆匆回到客栈顾不得洗漱和衣就寝。

 

.......

(第二天醒来才明白,昨晚做了个梦)

照片继续整理中,继续我的不是一个人的旅行!

话说那个西江苗年,车水马龙的街市吧,

不是梦,但却有点恍如隔世.....

 

田间村口,随处可见寨里寨外迎亲或探亲的人,按照苗族古礼,客人们无一带上了登门造访的礼物。

其中的礼物,清一色的是公鸭一只,鲤鱼数条,糖和糯米饭等,而最重要的是鞭炮,越多越好。

客人到家,门前鞭炮就响,整个千家苗寨,这一天从早到晚都沉浸在鞭炮的轰响和烟雾的包围之中......

 

扛着相机走进寨里到处闲逛,又好象进入了一个弥漫着硝烟的战场,

鞭炮枪林弹雨般地在你经意不经意间响起,

刺鼻的硫磺味和浓浓的烟雾将整个千户苗寨笼罩。

口袋里的手机响起,一位同行的摄友问我在哪里、拍摄得咋样?

我告诉她:在山坡上的寨里,满是鞭炮的烟灰,相机承受得住而我的耳朵快承受不住了。

我的奉劝其实是没用的,因为在这一天整个西江只要有苗寨的地方,都是一样的情景!

这就是苗家特有的习俗,传承了几百年!

而主人家招待客人,则必须是吃客人带来的鱼和鸭。

巷中河边随处可见的便是杀鱼杀鸭的情景,算是这一天又一道独特的风景。

进入镜头的也就这些场景,主人家的忙碌和过节的喜庆。

我想我们呆在城市里太久太久了,过于习惯了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和工业污染带来的的喧嚣。

忽然之间,步入如此这般民俗风情醇厚的千户苗寨,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新鲜和好奇。

惊叹山这边还有这等习俗,还有这等民风!

这是一段远古的记忆,

走过一巷又一巷,

看过一户又一户,

在这个鼓藏节苗年里,

我却又能寻找到什么呢?

迷茫中,

却把城市的繁影抛之九宵云外.......

2010年11月11日

时间将定格在这一天,

它不仅仅是个光棍节或者某某某的生日,

因为它属于这个苗寨。

一宿的鞭炮声吵个没停,第二天一大清早,窗外又是一片的噪杂声。

估摸着天都没亮,寨里的村民们就开始为今天的这个节日忙碌开来。

强烈地逼迫自己别睁开眼睛,继续我的黄梁美梦.....

其实那一切都是图劳的,

因为那猪叫声实在是太凄凉啦!

 

这次也不例外,原因只有个爱睡个懒觉,酒桌爱贪个杯,不误事才怪。

不情愿地起床、刷牙洗脸后,扛着角架和相机煞有介事地跟着几位摄影前辈搭车前往平台拍个晨景。

暗笑我自己,混这个人摄影群里还算那么一回事,装模作样的摆出阵势,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按下了快门。

到此二游了,本就没打算拍出什么片来,无功而返。

继续沿着景区的街道,到处闲逛了起来.....

不知道啥时候,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东张西望的期待着什么,左顾右盼的在欣赏着什么.....

扛着相机的在找有头饰的苗寨女拍摄着;

美人靠悠闲的苗寨女却在观赏着东来西往的游客,包括象我这样的拍照者;

互成一道可观赏的风景,却互不干扰、各行其是。

接触的少数民族中,苗族是最不拒绝镜头的!

走街串巷每每揣起镜头对准苗寨人拍摄时,从没遇到过拒绝,

这是非其它民族所拥有的一种民风,无法比拟。

我想黔东南包括雷山、西江等各个景点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吸引人外,纯朴的民俗风情、热情好客的民风更打动每一位游客!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延伸,山里寨里的人陆陆续续地走了出去,一些山外寨外的现代生活也引进了寨里,但都没有改变过这几千年苗族文化传承的习俗,譬如鼓藏节这个习俗。

全寨人包括男女老少,都因为这个久违了的节日而一起欢呼雀跃。

鼓声雷动,欢乐的舞蹈一起跳起来,吉祥的歌曲一起唱起来。

十三年了,苗寨人期盼以久的节日终于来到。

狂欢的形式与花样非一个相机所能捕捉齐全的,

西江千户作为一个苗族村寨的代表,到此一游算是赶上了这般喜庆和热闹了。

因为苗族这个大家庭,拥有着八百多万的人口,分散在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各个地方。

而且苗族文化历史悠久,服饰、饮食、民居建筑、宗教习俗等等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和体会的。

三言而语如蜻蜓点水一般.....

看着从我镜头里掠过的苗家女,个个精神抖擞、打扮一新,幸福喜悦的表情全都写在了脸上。

头饰上装扮五颜六色的花瓣更是格外耀眼,擦肩而过,都情不自禁地多看几眼、抓拍几张。

如此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穿在了身上,写在了脸上。

我想这一天里,苗寨女是最漂亮的、最幸福的。

而在这一天里,不能不说一个场景,这便是家家户户都有在杀猪。

场面可谓有点血腥,不过这是苗年里也就是这一天里必不可少的。

开刀宰杀贺大年!

也怪不得一大清早被吵醒,

全寨里,都是猪的嚎叫声。

巷中街上,满目的血流成河.....

这与血腥无关!

源于这个古老习俗的传承;

源于这个神秘久远的鼓藏节。

如我一样,在这一天里都不敢与苗寨人搭讪,规规距距地拍照、规规距距地喝酒。

不愿因我的一句话,打扰了主人家那份喜庆。

这一天,作为客人“吃鼓藏”同样能感受到这个苗年的盛世。

晚上入席后,大家可以举杯畅饮,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再加上这个特殊的鼓藏节,不能说“不”(忌语),那夜,

肉,没有人能怕肥;酒,没有人能怕醉。

五千年的民族,十三年醉一次,谁说醉得不应该?

那场合,那情景,是喝酒的人醉,不喝酒的人也醉,真是痛快淋漓之至呀!

那夜窗外烟花四起,灯火通明;

每家每户的歌声酒声和着那灿烂的烟花爆竹声,响彻云霄。

与湖北、山东、云南的几位摄友在闻香的挑衅之下,

喝了一杯又杯,喝了一轮又一轮,

记得6点半开喝,换了四波人喝到了子夜时分。

聊得尽是与摄影无关的话题,啥内容?忘了。

喝不完的酒、讲不完的事,

因为咱们成了酒友,

为今天干杯,更为苗族的明天干杯!

注定这顿是酣畅淋漓的盛宴,注定这是个不眠之夜!

深夜里,田埂上、村寨口、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醉倒的人,比比皆是......

场面令人捧腹,几天几夜里都成为了我茶余饭后的笑料!

 

阿让、黄玖瑰、闻香、云翔、春风依旧、阳光雨柔、伊笑、山东大盛和湖北的两位帅哥.......

一同见证了我们的狂欢和畅饮!

再一次想起那首快炙人口的敬酒歌:

大表哥,二表妹
表妹敬酒大哥喝
你喜欢,也要喝
不喜欢,也要喝
管你喜欢不喜欢
也要喝~!

这是个难得的地方更是个陶醉的地方
让我再一次回到黔东南
让我再一次聚会橡友
醉一回
梦一回
为了下一个约定
十三年也行
......
 

[责任编辑:曹晓娟] 标签: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 黔东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