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皮影戏:牛皮演悲喜 戏班续传承
█ 其他信息:
腾冲皮影戏的发展历程
皮影戏艺术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众,所以流传甚广。云南腾冲皮影属于中原皮影风格,由中原地区传入。由于传人的时间说法不一,只能通过对腾冲著名皮影戏班的梳理,给一个大致的发展历程。
1.甸苴坝头
腾冲最早的皮影业是产生于道光十年和咸丰二年的固东镇甸苴乡坝头的张家寨和李家寨的两个皮影戏班,这两个皮影戏班分别以张老阔和李老白为代表,俗称"神戏班"。在全县曾名噪一时,演遍了全县各村各寨,大大传播了皮影戏制作和表演技艺。
张老阔真名为张国玉,是腾冲皮影有史可考的最早的皮影艺人之一。据其墓志记载"张公国玉,生于清嘉庆八年,幼习技艺,长继班联,宽宏大量,才堪于世,享年八十余寿。"
李老白原名李登,元由于其唱词清楚明白,故被人称为"李老白"。其子李志兴继承发扬了该戏班。1940年,李志兴夷方表演归来,不幸染疟疾死亡,其戏班无人继承,致使该地皮影业失传。
2、固东刘家寨
固东刘家是清初由江西迁入腾冲县固东镇顺利乡,其祖先名为刘崇贵,原本不从事皮影业。至清光绪六年,刘家寨的太学士刘登岸、僧纲师(相当于佛教学会会长)刘金斗拜固东镇甸苴乡坝头的李老白和张老阔为师,学习皮影技艺,创建了刘家寨皮影戏班,并形成一种独特固定的唱腔--西腔;其戏班第二代继承人以刘尚荣、刘兴顺为代表,并以文言唱法为主要特征;第三代以刘定中为该戏班主要领导人物;第四代是刘永周、刘定三、刘定旭、刘定彩、刘定强、李兴逵、李助兴、刘上润等组成的家族式皮影社团,该团的制作和表演代表了当前腾冲皮影戏的最高水平,主要以中老年的年龄结构,为腾冲皮影戏的发展做着杰出的贡献;第五代是刘安平、刘安逸等青年一辈,该代正在第四代人的带领下,发展壮大,日趋成熟,成为腾冲皮影的继承者。
刘家寨的皮影戏是腾冲皮影戏的代表,也是腾冲后期皮影艺术的传承地和流传源头,在1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中,成绩斐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腾冲本土的文化艺术。
3、洞山绮罗村
绮罗皮影班是腾冲洞山区绮罗乡黄家巷皮影戏演出组织,师承刘家寨皮影戏班。该班正式组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在此之前,有黄顺中、李作仁、段大丙等人先后到皮影戏西腔之乡刘家寨拜师学艺,根据从刘家寨得来的靠子模仿制作本地靠子,并积极排练演出,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东腔"。
班子大致分为两代:第一代以黄顺中为代表的学习引进派;第二代以黄连山继承的改良派。
在黄连山时代,该戏班与刘家寨皮影戏班齐名。现因其家庭问题,后继无人,洞山绮罗皮影戏班不复存在。
4、中和民振
中和乡民振皮影戏班师承刘家寨皮影戏班第三代传人刘定中。缘于1948年刘家寨戏班到中和乡进行串演,中和民振李家遂向刘定中学习皮影技艺,而逐渐形成该戏班。该戏班在一代人中形成、发展至消失。
该班的创新意识比较强,于1987年开始对靠子的制作进行改革。现在,该戏班只有80高龄的李本刚和李本宏还健在,"要把"的表演技术已经没有了继承人。中和民振皮影戏班名存实亡。
5、小西油灯庄
小西乡油灯庄皮影戏班是向刘家寨购买皮影靠子而学习发展起来的皮影戏班,至今仍活动于小西乡的各村寨,也是一支业余的皮影戏班。该戏班不以皮影戏为业,只在农闲暇之余进行活动。与其他乡寨的皮影戏班不同,该戏班还吸收了女性成员。在皮影戏的表演耍把中加入了女声的表演。
腾冲皮影艺术除上述几个地方存在之外,瑞滇的河西、荷花、曲石等都曾经拥有精良、灵活的皮影艺术。腾冲西腔体与东腔体的皮影戏班,在该县沦陷前(1942年)发展到了72余堂,剧目共有300多个,有一整套历史传说故事,其中以《封神演义》的改编的剧目居多。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销毁和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多数皮影戏班已逐渐消失或名存实亡,不成规模了。
腾冲皮影戏的表演特点
腾冲皮影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差异的影响,从而在中原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多元文化,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点。
1.唱腔
腾冲皮影戏在表演的唱腔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刘家寨皮影戏班根据当地方言俗语加入民间小调、洞经音律等形成的固定唱腔--"西腔"。一种是绮罗皮影班将洞经音乐渐渐溶人其唱腔和音乐之中,伴奏器乐增加了萧、弦和唢呐,演唱多以滑音出现,有别于刘家寨的西腔的唱腔--"东腔"。
西腔的流传区域较广,除了绮罗地区运用"东腔"唱腔外。其他皮影戏班一律用"西腔"。东腔悠扬婉转。西腔高亢激越。
如今,随着绮罗皮影戏班的不复存在,"东腔"几乎没有人唱了。资料上也只存一首东腔曲调--《风吹海水浪悠悠》。
现存的皮影戏班一般只使用"西腔"。在"西腔"中又分为走马腔、女腔、悲板哭腔、喊云腔等调式。走马腔属于背景音乐过门调,只有伴奏没有演唱。一般用于人物出场等场合。
男腔即为以男声为演唱主体的调式。
女腔则是以女声为演唱主体的调式,以转调为其特点,一般由F调转C调,从而扩宽了音域。
但是,由于腾冲皮影戏历来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女子不能参与皮影戏的表演,造成了真正女腔的缺失。在表演到女腔时往往就让男子以假嗓翻高八度来演唱。这种用男声来诠释女腔的唱法又被称为"子嗓"。
哭腔、悲板是用于哭戏中的,以其悲怆的艺术感受来调动全场的气氛;
喊云腔则是用于班师回朝的场面,恢弘而有气势。
另外,武排班(武官出场的音乐)和文排班(文官出场的音乐)也有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主要以旋律为主而较少演唱。腾冲皮影戏配有低胡、中胡、高胡、板胡、丝弦、三弦、笛子及醒木等。腾冲皮影艺人不懂简谱,在学习和使用唱腔乐器方面主要得缘于传心授的"的得谱"和"锒铛谱"。"的得谱"和"锒铛谱"是用于记音而形成的两种类似简谱的记忆口诀。"的得谱"产生于刘金斗时代,"的得"是模仿二胡声的拟声,通过对这种模拟的表述而形成此谱。"锒铛谱"则产生于刘尚生的时代,随着三弦的加入演奏,从而使得表述主体由模仿二胡声转到模仿三弦声,形成"锒铛谱"。
总体而言,腾冲皮影戏在表演方面,唱腔少念白多。唱腔的调式就是以上所述的几种固定的形式。念白占了很大的比例。
2.剧目文本
腾冲皮影戏中称剧本为"桥丹",每个戏班都存有一些剧本。但在实际的传承中",桥丹"并没有占重要的地位。这取决于腾冲皮影戏在表演上强调即兴诙谐的原则。表演是随兴的,可以是表演者的有感而发,也可以是表演者的杜撰,表演者往往忽略剧本,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加入时代的语言、自己的见闻及感受,从而将腾冲皮影戏的真正魅力充分的表现出来。如:在语言上出现用"扣除你的生产粮"来替换"严惩不贷",达到了贴近生活,愉悦乡民的效果。
除了依照情节发展所说的念白,在表演中还出现大量的固定套语,在风格的统一和特色的形成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
"柳荫栓战马武将夜谈兵。"--用于战事筹备阶段的场合。
"威风凛凛坐将台众将文武两边排。"--用于将帅骑坐骑时。
"万岁圣旨记心上万马军中把路开。"--用于作战的场面。
皇帝出场也有特定的语言套路。以此渲染庄严磅礴的气势。如"太阳一出照昆仑,一层山来一层人。万里河山人保定,文武将官功勋成。"
皮影靠子制作程序
皮影制作是一种繁复精细的过程,不仅对雕刻工具有着较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制作工艺往往需要皮影艺人在创新、刀工等方面投入毕生的精力。通过一百多年来众多皮影艺人的努力,腾冲皮影制作技艺精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1.制作材料
一般以黄牛皮为主,有些时候也用羊皮。
2.制作工具
蜡版、刻刀、锤、锉刀、铲刀、剪刀、锥子等。
其中蜡版需要皮影艺人自己制作。先用用木板制作成方行的模版,再用苦竹灰、茶花蕊、坝子油、蜂蜡等配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小火熬成浆汁,最后倒入模版中冷却形成。蜡版在皮影的制作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皮影靠子的纯净与否取决于该蜡版的优劣,如若配料比例不当,在雕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蜡油粘刀、靠子染色等问题。
在日积月累的雕刻过程中,皮影制作艺人有了一套自己的制作口诀,在实际操作和技艺传授中都取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弯弯眉,细细眼,樱桃小口一点点,圆额头,下巴尖,不要忘记刻耳环。”
3.制作工序
制皮。清水或石灰水将牛皮浸泡松软,在四周钻孔穿绳,绷紧在框架上,待其晾干后再用刮刀刮去鬃毛、浮皮和残肉。然后进行两面削皮,再用打磨机进行打磨,以增强皮子透明度。
画稿。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个性设计出不同的形象。
雕刻。运用刻刀按照所画线条进行镂刻。一般在镂刻影人的头靠时,多采用侧面刻镂五分脸,使用通天鼻梁除眉、眼、外,全部镂空;在镂刻影人的身靠则通过镂空细长的线条来表现大量花鸟的图案。
着色。着色是皮影制作十分体现功力的一步,根据不同的人物和服装施行不同的色彩。色彩。以红、绿、黄、白、黑为主。以浅深浓淡、勾勒烘染的手法表现不同的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出水。即熨平靠子。将两块特制的方砖用柴火烘热,再用湿布包裹皮影靠子,夹在两砖之间,半小时以后取出。
罩漆。为了颜色不至脱落和增加透明度,画完后的皮影须罩上一层清漆或胶水。
衔接。由于皮影人物的制作是肢懈完成的,因此最后须将身体各部位用皮筋衔接。依照通常方式,一个人物在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腰部位进行衔接。
经过上述的制作,皮影靠子基本完成,一般加上两根撑杆,皮影靠子就可以在皮影艺人的操纵下进行表演了。
在皮影的制作创新上,腾冲皮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中发展求新,制造出优秀的皮影艺术。20世纪60年代前人物靠子都是古装打扮的侧面形象;70年代,通过对皮人制作有组织的改革,出现了正面、半侧面和现代人装束的新皮人,还依据腾冲本地的风土人情,制作出了傈僳族装束的人物形象,并使一部分皮人靠子能灵活转动的眼睛和上下张合的嘴蜃,加强表演的生动性和表现性;80年代,皮影世家刘永周按照绘画着色的方法,在半透明的靠子上涂上颜色,从而制作成了彩色皮影戏。大大强化了皮影靠子作为一项艺术品的审美内涵。
腾冲皮影戏
█ 出游参考:
电影 《一个人的皮影戏》
透过这部电影,导演想表达两个层面上的反思,一是从文化层面来引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另外是个人精神层面上与大家探讨关于人性的话题。
除探讨皮影发展的困境和现代人所遭遇的尴尬心境之外,《一个人的皮影戏》还展现了大量精美的皮影及其制作工艺,皮影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要经历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多道工序,制作十分考究,因此也是价值不菲。该片通过镜头的运用,为观众细腻地展示出皮影戏集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传统表演(如地方戏、相声、口技等)的综合魅力。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94339
1镜头下的东莞视界:夜生活其实很平淡 -
126677
2游走索契同志夜店 纸醉金迷背后尽是心 -
96572
3迪拜现罕见云海 唯美似天空之城 -
66773
4跟拍酒店试睡师一天 揭秘“史上最爽职 -
61324
5图说内蒙:马上情人节 草原也风流 -
59942
6南京大屠杀档案原件首次公开 将申报世 -
42796
7万达文旅城2月底奠基 王健林放言“超 -
42390
8旅游地产狂热 云南将取代海南成富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