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六分村娃娃们传承非遗绝技 训练元宵登杆表演


来源:天津北方网

人参与 评论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眼下在大街上走着,已经能够闻到年的味道了。爬上高高的竹竿,在狭窄的竹竿顶部表演各种技巧性的动作,登杆表演更像杂技。有一天,爸爸跟朱雨晨说,要是想真正学好登杆,就不能和现在似的,想去会里待会儿就待会儿,说不去了就不去了,得坚持住。

天津北方网讯: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眼下在大街上走着,已经能够闻到年的味道了。贴春联、包饺子、逛花灯……这些传统习俗,就是年味的一部分。在静海县台头镇大六分村,有这样一群小学生,每个寒假,在同龄的孩子放下书本准备看动画片、打游戏的时候,他们却聚在一起,来到属于他们的特殊游乐场,爬上高高的竹竿,站在仅碗口大小的竹竿顶部,练习各种高难度动作。他们没有指定的老师,村里的大爷大叔都是他们的师傅。他们辛苦练习,是为了每年正月十五,能跟着登杆圣会一起出会。近7米的龙杆一出现,县城里的人就知道“爬杆的”来了,惊险奇特又充满美好寓意的杆会总能吸引最多的观众。正是有了孩子们以及整个大六分村人的坚守,这项2009年就被纳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才没有丢失,让每个年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一群小孩子把老祖宗的东西“拾”起来

大六分村不算小,300多户,1000多口人,村里的人对杆会很有感情,尤其是老人们,杆会早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村子里随处安置着单杠,供孩子们玩耍;会员平时训练、存放杆会器具的会房,是1987年村里每家每户捐钱盖的。当时村里人你两块、我五块地凑,愣是把这60多平方米的会房盖起来了。会房里挂着的牌匾,记录着每一个捐过钱的村民的名字。过去,因为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村民都喜欢去会里玩。上世纪90年代以,一些村民外出打工,村子里家家户户渐渐有了手机、装了电脑,杆会,已经不是村民唯一的娱乐方式。来会房的村民比以前少了,来会上练功的孩子就更少了。爬杆练的功,关键就靠童年时期打基础,基本功练三五年练扎实了,才能掌握各种动作。会上那些二三十岁的演员,即使一年不练一回,龙杆一立,照样能在杆上耍得有模有样。所以,发展小演员勤加练习是首要任务。

爬上高高的竹竿,在狭窄的竹竿顶部表演各种技巧性的动作,登杆表演更像杂技。演员凭的都是真功夫,练软度也练劲道,太大的小孩不够软,太小了劲儿又不够,上小学这个年龄段是练功的最佳时机。村子里的男性,不管多大多小,只要想练,都可以到会房去“耍吧耍吧”,但是能够长期呆在会里练功的好苗子,却越来越难找。按照会头李跃全的话说,前些年,会里的小演员快要“断档”了。没有小孩子,杆会的观赏性不仅会下降,更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可能要失传了。村里老人们首先坐不住了,找到会头,告诉他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断送在他们这代人手里。“祖宗的东西绝不能断”,凭着这句话,李跃全和会上其他几个主力军找到村书记强兆庆,发动全村。多次动员下,练习登杆的热情又被点燃了,会上的老人们看见哪个孩子是练登杆的“好材料”,也都主动引导孩子来会上。慢慢的,孩子做完功课去会上的多了起来。如今,村子的孩子们,好多都能在杆上来两下子了,固定在会里练习的小孩子,也已经有十几个了。

练功的会房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12岁的朱雨晨,就是这十几个孩子中的一员。朱雨晨瘦瘦的,和同龄人比起来,个子不算高,眼神里透着灵气。朱雨晨他爸朱金锁年轻的时候在会里待过,所以朱雨晨很小的时候就爱往会房跑。因为只要在会房,看见朱雨晨玩单杠、爬竹竿,大人们也不管,还会笑眯眯地跟他爸爸说,真是谁的孩子像谁。大人们练,几个小孩子就跟着学着玩。有时学会了一个新的动作,杆会的会头会给他点儿零食、小玩具作为奖励。这一切都让朱雨晨觉得,会房简直比镇上的游乐场还好玩。

有一天,爸爸跟朱雨晨说,要是想真正学好登杆,就不能和现在似的,想去会里待会儿就待会儿,说不去了就不去了,得坚持住。朱雨晨想了想,点头同意了。以后,每个周末和寒暑假,朱雨晨就去会里,再看见大人做动作,就认真地看,记在心里。“登鸭”、“挂烂肉”……这些大人口中的动作名称,朱雨晨不知道怎么写,却知道怎么做出来。练习这种技巧性的东西,没有不苦的。不管天气如何,所有演员都要光脚爬杆,这是老祖宗的规矩。深冬天寒,呼出的气都是白的,可是只要听见会头说上杆,朱雨晨立马就把鞋和袜子丢在一边儿,在手心里吐口唾沫,双手搓搓,四肢并用,几秒钟就爬到顶了。竹竿打滑,第一次爬,朱雨晨算是蹭上去的,小小的孩子第一次爬到几米高的竹竿上的时候,嘴上逞能说不怕,却咬着嘴唇半眯着眼,不敢往下看。

传承就是靠着一代一代的坚持

正式表演时,杆会随着演员表演晃动,演员身上也不拴保护绳,全凭演员自身的平衡,在杆上完成惊险的单人表演和多人表演。近几年,这项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技艺走出了静海县,走向了全市、全国。2009年,大六分村登杆圣会被列入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每个非遗项目背后应该有相应的代表性传承人,杆会确立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就是会头李跃全,村里的人也都信服。这些日子,会上的人们正在积极为登杆圣会申请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努力,朱雨晨并不知道什么是非遗,但说起爬杆,他却总是很兴奋。“我就想学会耍流星。”小雨晨口中的“耍流星”是高难度动作,表演者要在龙杆顶部舞起一根两头拴着布球的绳子,像孙悟空挥舞金箍棒一样舞动绳子,耍得动作幅度越大越好看。不过动作幅度越大,龙杆越容易倾斜,有时,龙杆可以倾斜到45度。因为动作难,会上能掌握“耍流星”的并不多,提起这门技艺,村民总会提到朱雨晨爸爸的名字。现在,朱雨晨的爸爸已经36岁了,身材有些发福,加上常年在县城打工,不能经常参加会上的活动。但是,站在龙杆上挥舞着“流星”的爸爸,已经成为朱雨晨的榜样。

靠着全村人的信念和一代一代杆会人的坚持,这项古老的技艺得以保存至今。关于杆会的未来,村民们已经不太担心了,把这十几个孩子培养得棒棒的,能有接班的人,这个会就不会散。年根底下了,孩子们的训练加紧了,再过些日子,正月十五一到,村里的老小又要敲锣打鼓地进县城出会了。李会头说,他希望这根跟了杆会几百年的龙杆,能一直伴着杆会走下去,多少年以后,只要龙杆一出现,人们还能知道“爬杆的”来了,还有人爱看“拜四方”“童子拜佛”、“粘糖人”……给新的一年图个好彩头,过个热热闹闹的喜庆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朱雨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动作名称 旅游 凤凰网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