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美  小城发现

窥探凯里如何无中生有做旅游

    

如果古城成为酒吧一条街、歌厅一条街,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放纵的选择,我认为这是古城的悲哀,是商业开发模式的悲哀。当代古城应当是烟尘滚滚的时代变革中对昔日繁华的怀旧,应当是远离都市僻静处的并不冷淡的热闹,应当是人类心灵疲惫后并不放肆的休憩。


2014.08.18    作者:李壮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凤凰网旅游频道编辑)

 

凯里民族文化园

  
编者按:凯里文旅图变

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州府,坐落于云贵高原的苗岭山麓和清水江畔。这次去凯里市是因为凯里正在举办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这个节庆到今年已经举办七届了,在之前的几届中成功推出了“古城镇远”、“天下西江”、“肇兴侗寨”、《银•秀》舞台剧等我们所熟知的旅游品牌。

在今年的节庆里,黔东南州和凯里市政府依然从上至下积极且忙碌地要推他们新的东西,其中有下司古镇、苗侗风情园、巴拉河乡村旅游带、凯里民族文化园和舟溪云谷田园等。

凯里原本是个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县级市,按说并没有发展旅游的资本,但是凯里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认真分析优劣势,制定了一个发展凯里旅游的三年行动规划,把凯里市定位为“贵州省东线游客集散中心”,同时把距离凯里半小时车程的景区景点都划归为凯里市统筹开发。

凯里市的这一定位,应该说是直接把凯里市旅游盘活了。客源是发展旅游的第一要务,凯里作为集散中心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客源问题,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游客留在凯里。为此他们制定了“两带”、“三园”、“多点”的策略。

两带是指滨江生态景观旅游带和巴拉河乡村旅游产业带。三园是指舟溪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园、小高山苗侗风情产业园、中国(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几年来他们一直在努力的开发建设这些带点,如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专题从凯里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开始,首先描绘了凯里的旅游大格局以及制定的整体战略,然后重点分析了凯里苗侗风情园综合体以及下司古镇的开发建设。即从总体规划战略到联动产业发展状况再到文化升级最后到古镇开发这一思路来分析和探讨。

凯里苗侗风情园是本专题重点分析的文旅综合体项目,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个综合体其实不止是包含了文化和旅游,同时也包含了银饰、刺绣的加工生产等工业产业,这一产业是黔东南的一项重要产业。通过产业链条的完善,这个产业园就避免了旅游淡旺季对园区商户的影响,即便游客不充足,商户也可以进行银饰刺绣加工生产,从而不至于收入有太大波动,这也是值得其他在建综合体借鉴的地方。

下司古镇是凯里市今年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目前已经在开发建设中,但是对于下司古镇的未来走向,有关当局也显得有些迷茫,他们不想把下司古镇打造成凤凰古镇的模式,但是确定的是要保留下司古镇的“原生态”面貌。

对于古城镇的开发建设,我的一个务虚的建议是:当代古城镇应当是烟尘滚滚时代变革中对昔日繁华的怀旧,应当是远离都市僻静处的并不冷淡的热闹,应当是人类心灵疲惫后并不放肆的休憩。

凯里创新思路做旅游

当我对凯里下司古镇、苗侗风情园等了解的更多后,我发现他们不仅仅是景区景点而是一个个复杂的文化旅游综合体,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贵阳到凯里的路上,我在车窗里不止一次看到凯里市的宣传标语,写着“把凯里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和山水田园城市”。

如果一个地方想要打造旅游城市,首先应该有旅游资源,但是凯里和周边的雷山、镇远、台江、麻江、丹寨等县相比,显然并没有显眼的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在两年前凯里甚至没有一个A级景区和像样的承接旅游团队的地方,以那时的状况怎么可能提出要打造“国际著名旅游城市”这样高端的想法,但是两年后,凯里正在践行着这一看似不可思议的发展战略。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的做法在于无中生有,在于整合旅游资源,在于跳出凯里以“大凯里”思维思考旅游发展问题。

无中生有做旅游

凯里制定了一个旅游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总结起来叫做“一心、两带、三园、多点”,如果细看的话,每一个都是产业链相对完整的综合体形式,从凯里市城市综合体集群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些旅游综合体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凯里城市综合体集群就由凯里苗侗风情园、嘉瑞禾维景国际酒店、未来城、格兰12号大院、国际商贸城、佳和盛世、隆源公馆等开发项目以及学校、医院、文化休闲娱乐等公共配套项目组成。其中苗侗风情园相当于这个城市综合体集群的中心和主体,他们共同组成的这个城市综合体集群叫做“苗山侗水城市综合体”。

在这次的凯里行中,除了当地如画的山水、迷人的苗侗文化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相关人员对发展凯里旅游、推广凯里旅游的那种认真和执着精神。一见到凯里市委副书记周文锋,他便像推销员一样推销凯里的山水人文,他说:“你们来到凯里,只要做三件事就好了。一是深呼吸,二是免费看歌舞,三是喝路边矿泉水。”原来他话里的含义是,这里的空气好,这里人人能歌善舞,这里路边的泉水干净得可以直接喝。凯里市委宣传部长杨宗振在我们在凯里的这几天,一有时间便握着我们的手大讲凯里这几年的变化,这里是怎样规划的,那里的民族建筑、民族工艺品、民族饮食是怎么发展的。凯里市旅游局长李孟群在接受我们的访谈时,两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一直在不停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最后还是感觉没有把凯里更多美好的东西讲给我们。

除了书记、部长、局长在努力发展着凯里旅游,甚至到《银•秀》最普通的演员都在努力维护着凯里形象、推广着凯里旅游,见到我们给他们拍照,他们会弯腰很诚恳地对我们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

一个城市旅游规划做得再好,不能上下一心做好执行工作,这个规划也只能是“墙上挂挂”。也许正是从上至下的努力,凯里市在两年的时间里把旅游做到了贵州全省第三位,2013年里接待游客1120万人次,旅游收入125亿。今年,他们踌躇满志地计划要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以上。

虽然凯里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但是交通发达,周围区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如凯里发达,凯里又是黔东南的州府,于是针对这种现状,凯里就定位为“贵州省东线游客集散中心”,这就是三年规划中的“一心”。黔东南州把距离凯里半小时车程的周围区县都纳入到了“大凯里”的范畴。对“大凯里”的解释,凯里市副市长卿尚东说:“是要将黔东南的景区作为凯里的景区来发展。”游客首先进入到凯里市,然后再辐射到周边区县的景区去,这样既解决了周围区县交通不便、旅游承接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为凯里带来了充足的客源。

有了客源,凯里便想办法把游客留下来“吃住行游购娱”,两年前游客很少在凯里过夜,因为缺少吸引游客留下来的东西,但是如今游客要在凯里“一日游”、“两日游”都绰绰有余。游客从下司镇进入凯里市然后从三棵树镇出去的纵贯凯里东西的行程内,聪明智慧的凯里人民无中生有的地创造了几个文旅综合体,这几个综合体从外观到内涵都无不显示出凯里人的精雕细琢。凯里苗侗风情园综合体已经是3A级景区,今年正在争创4A;舟溪云谷田园这个融合观光、旅游、度假、文化、商业、地产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正在进行3A级景区申报;三棵树绿色旅游小城镇和梦幻巴拉河旅游产业带正在开发建设;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里每隔一天上演的壮阔史诗舞台剧《银•秀》几乎场场爆满;以下司古镇为中心的清水江滨江生态景观旅游带和巴拉河乡村旅游产业带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城市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上述的“苗山侗水城市综合体”集群就处在下司镇到三棵树镇的东西贯线上,凯里市计划用5到8年的时间把这一集群打造成为一座吸引10-20万人口的旅游新城,这将是一座全新概念的新城市。为了让城市更加宜居和增加幸福感,凯里市先后将城区工业企业逐步搬迁到炉山工业园区和凯里经济开发区进行异地技术改造,还给人们的是青山绿水和鸟语花香以及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

凯里市委书记黄远良说::“把城市融入自然田园,让凯里形成有山水、有田园、有乡村、有都市的城镇化格局,把凯里打造成田园一体化、山水一体化、城景一体化的滨江山水田园城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也许就是凯里旅游综合体开发的大情怀。

苗侗风情园的良性产业系统

如果凯里在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和山水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地标性景区,这个地标性景区就是凯里苗侗风情园。这个园区也是凯里市委和市人民政府重点打造的景区之一,星级为3A。

我搜集到的凯里苗侗风情园区的资料显示:园区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风格以苗侗特色为主, 园内苗侗建筑共634栋,其中苗族风格建筑432栋、侗族风格建筑202栋。主要功能区分为苗侗民族风情体验、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旅游商品交易、民族特色餐饮、民族歌舞观赏、民族医药养生等13个功能区。

凯里市旅游局局长李孟群很自豪地对我们说:“这个园区是我上任两年来重点打造的项目,这里是一个‘浓缩版黔东南’,游客不出凯里市就能‘一园看黔东南文化’,‘一园品黔东南风情’、‘一园尝黔东南美食’、‘一园买黔东南旅游商品’,同时这里还是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窗口和宣传基地。”

在走访这个园区之前,除了这些功能和定位,我更想知道和感兴趣的是这个园区是如何运行的,用什么方式吸引商户入驻,她的创新之处在哪里。我心中的疑问——一个无中生有的建筑群落会不会让人感觉很苍白很肤浅,缺少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在随着对这座园区的逐步深入后逐渐消除了。

园区商户培养艺术

只看这座有着苗侗风情雕梁画栋的建筑园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拆迁居民安置点,因为拆迁居民很少来此居住,于是这些建筑便荒废起来,直到有一天把文化和旅游因素加给这些建筑,这些建筑便重新焕发了生机,又经过重新规划设计开发,这个地方竟然成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的窗口。可见没有不能发展旅游的区域,只有没有发展旅游的创意,这个地方和北京789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竟然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凯里是全国银饰品交易量最大的区域,目前银饰制品年交易额已超7亿元人民币。两年前银饰品加工户都是以小作坊形式存在于市镇的各个角落,看到银饰品商机的外来商人来到市里租个房子便进行银饰加工生产。之前银饰加工产业散乱,游客购买后维权状况同样艰难,但是,这个园区的产生正在逐步改变这种状况。据凯里旅游局长李孟群介绍,目前有354户商家入驻,其中100多户为银饰和刺绣加工户。这犹如北京的文创产业汇聚到798,产业聚集引来的是更多的游客和人群关注,这比散落于各处单兵作战得到的效益和影响力要大许多。

任何在凯里苗侗风情园入驻的商户首先得到的一个最大优惠是免交三年房租,这是相当大的诱惑。房屋都是临街三层商住两用房,一楼做门面展示销售,二楼做银饰和刺绣加工生产,三楼为商家吃饭住宿生活。园区附近有小学、中学,商家有儿女上学,每天可以背着书包回来吃午饭,商家没有后顾之忧可安心生产生活。我以为这样的生产生活状态是凯里为入驻商家做的最体贴的考虑,其实不止这些。

虽然说凯里银饰和刺绣交易量非常大,但是当地在调研中发现,游客把这些银饰作为旅游纪念品带走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游客普遍的反映是这些东西作为作为收藏有价值,作为工作生活时的首饰穿戴显然不符合潮流。很多商家固守成规,完全是按照传统样式来打造,即便有些想创新的商家因为缺少创意理念和创意环境,加之创新成本太高,不得不盲目跟随。凯里为这些商家做的又一个贴心的考虑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研发团队,这个研发团队由学创意学设计的年轻人和当地手艺精湛的老工匠组成,创造出来的东西既不失传统又紧跟现代潮流。这些新样式交给园区商户加工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一部分在园区直接销售给游客,另一部分会被研发团队所在的生产基地按时回收通过网络在全国销售。即便园区没有游客,这些商户也不会没有收入没有事情做。

在这个园区里,旅游除了发挥最基础的作用外,凯里市把银饰和刺绣产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做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也许是许多文旅综合体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的。

风情园里的苗侗文化提升

凯里市对苗侗风情园正在做二期提升的工作,提升的主体就是文化。因为凯里市当局一直担心的就是园区缺失文化的东西。之前这个园区的名字叫做凯里民族风俗园,后改为凯里苗侗风情园,就是为了要增加苗侗文化的指示性。凯里市为此在园区开辟了两条旅游线,一条是苗族文化游线,另一条是侗族文化游线。

在苗族文化游线中不得不提的是《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惟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苗族文化游线中把《苗族古歌》的四部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等都通过雕塑小品的形式在园区进行展示,既有雕塑同样有文字说明,这就把苗族整个历史记录在了园区。我粗看了一下,从盘古开开天辟地到蚩尤跋山涉水的迁徙,一幕幕悲壮雄伟的画面在我面前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犹如一部纪录片。

侗族的祖先是萨玛,苗族的祖先是蚩尤。园区是依山而建的,山顶建了一座庙宇,供奉着苗人蚩尤祖先。苗族住在半山腰,于是半山腰建筑了一座苗族服饰的展览馆,除了歌舞能表现文化外,服饰也是文化的载体。侗族离不开水,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一个大型水体,约到明年春节完工,到时我会再去看看这个承载着侗族文化的水体工程。

黔东南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有《苗族古歌》,民间音乐有侗族大歌,民间舞蹈有木鼓舞有锦鸡舞,传统戏剧有侗戏有喜傩神戏,民间美术有苗族雷山服饰、剑河锡绣、台江刺绣,传统工艺和民俗节庆更是数不胜数。这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保护和传承,凯里市就想到了在苗侗风情园开设一个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中心,这既做到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园区增加了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

除了上述文化氛围的营造外,每逢节假日,在园区的芦笙堂天天都有一场“苗侗宴舞”。在园区的风雨桥和鼓楼处,到处有苗族飞歌和侗族大歌演唱,而且这样的歌舞文化表演全是免费的。

我在园区闲逛时,我找垃圾箱找到的却是一座有着苗族美女的黑色雕像的垃圾箱,这不是垃圾箱,更像是一座艺术品。园区里没有路灯,只有一排排巨大漂亮芦笙,入夜时便会发出光亮。我在想,这样的美女垃圾箱和芦笙路灯不也正是可爱的黔东南文化的展示吗?

下司古镇的明天在哪里

初到凯里,便闻下司。

下司是个古镇,属于黔东南州麻江县,距离麻江县城25公里,距离凯里市20公里。如今下司古镇已经归到凯里市来统筹建设开发。

嘉庆13年(公元1808年),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因陆上交通闭塞,水上交通时兴,下司成为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通往贵阳等地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停泊在此的船只长达几公里,夜晚灯火辉煌,其境壮观,被誉为“小上海”。至今两岸大街还保留着清朝时期修建的大码头和小码头,以及禹王宫,观音阁等古寺,古殿宇遗址,古居民,古巷道等等。

几经岁月沧桑,如今古镇虽依旧保留有当年部分面貌,但是已不见当年繁华景象。作为黔东南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第一重镇,凯里市想恢复下司古镇的原貌和繁华。下司古镇是要面临着新生吗?或许还是要成为下一个赞美与指责同在的凤凰古城?这是我一直存在疑惑的地方。

在《凯里—麻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凯里市未来20年城市发展方向中,下司整个镇域被定位为以下司商埠文化为基础,以山水田园为依托,以天造山水、人文下司为主题,融入苗、侗、汉等民族文化特色,集旅游、休闲、文化、度假、娱乐、创意、艺术、居住、商务及办公为一体的国际化和复合型的休闲、旅游、度假名镇,并划分下司古镇、城西新区、旅游综合服务区、月亮岛旅游度假区、苗侗文化发展园、体育运动度假区、宗教与医疗养生区、旅游农业发展区等十大功能发展区。

目前,下司古镇显得繁忙而热闹,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总投资5亿元,要恢复和建设两湖会馆、广东会馆、阳明书院、福建会馆、风雨廊桥、夏同禾纪念馆、民族文化精品馆、张先培纪念馆、芦笙广场等十大建筑。今年十月,一期工程要计划完工,将会实现古镇景区正式全面对外开放经营,并且力争3年内将其打造成为国家5A级景区。

当我和凯里市旅游局长李孟群探讨下司古镇未来的走向时,李孟群也显得有些拿不定主意。我说你们想把下司古镇打造成为下一个凤凰吗?李孟群直截了当地说不会。我问她如何避免过度的商业化掩盖古镇原本的面貌,她说这也是她非常担心的,她一定会努力把住这个口,不会把下司古镇建成一个纯商业化的东西。

我非常认同古镇换新颜重回当初的繁华和荣耀,但是如丽江古城和凤凰古城般都和北京什刹海一样成为酒吧一条街、歌厅一条街,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放纵的选择,我认为这是古城的悲哀,是商业开发模式的悲哀。当代古城应当是烟尘滚滚的时代变革中对昔日繁华的怀旧,应当是远离都市僻静处的并不冷淡的热闹,应当是人类心灵疲惫后并不放肆的休憩。

这次第七届凯里原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放在了下司古镇来举行,也足以看出凯里市对下司古镇的推介力度,之前他们成功推出了镇远古城,不知道今后他们能不能把下司古镇也做成全国知名的古城镇。凯里旅游局长李孟群说忙完这一个月后,她将会组织人员对下司古镇做一个彻底的研究,她说她不想关起门来做旅游做开发,她想广泛征求各方建议,起码要把下司古镇做成游客想要看到的有当地特色东西,同时她向我们保证下司古镇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原生态”风貌的古镇。

我们期待这个“原生态”古镇早日出现在游客面前,到时我们将会对这个小镇做进一步的分析。

调查

  • 1.你对于贵州凯里市发展文化旅游综合体持什么样的态度?(此问必选)
  • 2.凯里的招商引资项目你想投资哪一板块?(此问必选)
  • 3.针对上述投资项目,你最大的投资金额会有多少呢?(此问必选)
  • 4.凯里苗侗风情园不惜成本培育商家,你会不会入驻?(此问必选)
  • 5.你对下司古镇的未来方向建议是什么?(此问必选)

  

【大国小城】简介

    作为凤凰旅游的品牌栏目,"大国小城"致力于中国"文旅小镇"、"文旅综合体"等文旅中心区项目的发现、讲述和研究,挖掘这些散落于中国大地上的精致小城所蕴涵的自然、历史、人文价值,并探索其开发模式,以为借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而家之所望者无外乎城与镇,此亦为"中国之美、小城发现"的逻辑。欢迎推荐优秀的文旅小镇和文旅综合体样本,并长期征集文章和摄影作品。联系邮箱:lizhuang@ifeng.com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