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不为人知的丝绸之路:被考古颠覆的东西交流史


来源:天山网

人参与 评论

秦都咸阳出土的琉璃珠饰,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便已由西方传入中国。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他所开拓的这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道路被德国汉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秦都咸阳出土的琉璃珠饰,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便已由西方传入中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开通了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大路——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古都西安保留了许多和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遗存。

7月19日,西部网记者将从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直达遥远的罗马。在启程之前,笔者特意寻访了西安一些不是很知名的丝路遗存,同时还计划着在未来两个月的旅行中,能够将更多不为人熟知的,和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历史遗存呈现给广大网友。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他所开拓的这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道路被德国汉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按照流行的观点,这次历史事件被看做是东西文明交流的开端。

但近些年间越来越多的考古新发现,则向我们透露着一个足够颠覆的信息——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东西方之间就存在着若干条文明交流的通道。这些通道被命名为玉石之路、青铜之路、草原之路……不过很遗憾,因为年代太过久远,那些年穿行于这些道路上的人们,并没有像张骞那样青史留名。

来自地中海的“装饰品”

2011年,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在咸阳一处战国墓地中发现了几颗琉璃珠饰品,造型类似于蜻蜓的眼睛。打眼一看,这些珠子实在太过平常,如今的时尚青年们,就喜欢脖子上戴着,或手上缠着这样的珠子。

但在专家眼中,这些珠饰可不是一般之物,它的背后蕴含着早期文明交流的蛛丝马迹——因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并没有掌握琉璃的制造工艺,甚至到了唐代,琉璃制品还大量依赖进口。

但在距今4500多年前的埃及,那里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制作技术,像这种“蜻蜓眼”的造型,也正是当地文化中“眼睛崇拜”的体现。

随后,这样的珠饰开始在临近的地中海区流行开来,再传到今天的伊朗地区,然后经中亚,通过西域进入中原。不仅秦都咸阳出土过,更东的韩国、魏国,以及更南的楚国,均有同样的发现。

秦始皇修陵的外籍劳工

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征20万刑徒为其修筑陵墓,但谁会知道,在这些刑徒中,竟然还有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

这一看似不可思议的发现,源于2003年年初的一次常规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对位于秦俑馆前的一处砖瓦窑址进行清理时,在窑址旁边一个距地表约10米左右深的大坑中发现了百余具骨骸——应该是窑工的尸骨,死后被草草掩埋。

通过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而世界上具有这种“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的只有10例,分别属于信奉拜火教的帕西人、波斯人以及库尔德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曹晓娟]

标签:丝绸之路 考古工作者 考古新发现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