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昆剧青年演员展演星光闪耀 新老艺术家传承经典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人参与 评论

昆曲《风云会·送京》中杨帆饰赵匡胤(汇报)、邵天帅饰赵京娘,北方昆曲剧院演出。昆曲《牧羊记·望乡》中翁佳慧饰李陵(汇报)、袁国良饰苏武,上海昆剧团演出。昆曲《牡丹亭·寻梦》中单雯饰杜丽娘(汇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出。

来自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湖南省昆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浙江永嘉昆剧团的近70位青年昆曲新秀,演出7台历经数百年薪火传承的54出昆曲经典折子戏。这既是对“首届当代昆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所取得成效的一次大检验,从国家层面加大对新时期昆曲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和优秀传统剧目传承保护的推动和引领,同时也是对当下中国昆曲青年备人才的一次大检阅。它集中展示了中国昆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15年,以及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近10年来,在剧目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优异成果。

名家传戏:以郑重且朴素的形式,表达当代新老昆曲艺术家对文化薪传的使命与承诺,共同坚守,再铸辉煌。

2013年12月13日,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里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昆曲界有史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拜师收徒仪式在这里举行。参加本届“当代昆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的13位昆曲老艺术家和28位青年新秀,身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容。一直没有拜师传统的昆曲传人,以这样一种郑重且朴素的仪式,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虔诚皈依、对昆曲艺术在当代薪传的使命与承诺。

昆曲已有600年历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性剧种,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独特的演剧体系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昆曲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在文化部、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和经心筹划下,顺利启动和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昆曲院团在剧目建设、人才培养、珍贵资料的抢救与保护、举办全国性的昆曲活动以及公益性、普及性和对外文化交流演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整体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能否更好地对昆曲优秀传统剧目进行有效的传承和保护,能否不遗余力地对昆曲传统表演技艺精髓进行高标薪传,能否真正使新老昆曲艺术家形成艺术上的接力,使这一古老的剧种文脉不断、戏脉不断、艺脉不断,并始终保持应有的经典形态与美学格范,从根本说,这关系着昆曲艺术的生存、发展。有鉴于此,文化部于2012年6月启动了以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为主导,全国七大昆曲院团和众多昆曲老艺术家及优秀中青年演员共同参与,以昆曲的表演行当相对接,以经典剧目的传承为主体,以老艺术家收徒和优秀青年演员拜师为形式的首届“名家传戏——当代昆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一年多来,首届“名家传戏——当代昆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的后续进展十分顺利,取得了值得总结的实际成效。不仅所规定的传承剧目,如侯少奎的《单刀会》、《夜奔》,蔡正仁的《小宴》、《见娘》,汪世瑜的《亭会》、《折柳阳关》,张继青的《朱买臣休妻》、《絮阁》,岳美缇的《受吐》、《望乡》,计镇华的《开眼上路》、《打子》,张洵澎的《题曲》、《亭会》,梁谷音的《藏舟》、《说亲》,刘异龙的《下山》、《芦林》,方洋的《古城会》、《冥判》,王芝泉的《扈家庄》、《挡马》等,教学传承如期高质量地得以完成,同时,还从艺术和文化层面上显现出3个特点:一是所有老艺术家传授的剧目,不仅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他们积数十年舞台演艺心得的成名之作,有着极高的艺术性;二是所有老艺术家传授的剧目,都是师承有序、源出正宗,从而确保了昆曲表演艺术传承的规范性和纯正性;三是通过建立新老艺术家“拜师学艺”“师徒相承”的关系,使得青年演员有更多的机会透过舞台演艺,真正走入老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口传心授,聆听经典,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当前,全国昆曲院团整体上已基本完成了新老艺术家队伍的交替换代,继续启动和实施第二届“名家传戏——当代昆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其主旨就是要使全国昆曲院团和新一代青年演员通过拜师学艺这一形式,逐渐完成人才队伍传承上的对接融合、自然过渡,使青年演员不仅能从剧目传承、舞台演艺、表演技法、心得感悟方面得到昆曲名家的真传,更为重要的是,让更多的青年演员不断继承和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潜心戏剧艺术、珍爱戏剧舞台、心系广大观众的敬业精神,勇于探索追求、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忘我工作、服务大众的奉献精神,努力成为新一代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真正承担起当代和未来昆曲传承保护、繁荣发展的历史重任,再铸昆曲艺术新的成就和辉煌。

青年展演:六百年昆曲姹紫嫣红演绎盛世景象,一代代新人霓裳歌舞尽显时代风华。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经历代文化精英和艺术家的精雕细琢、反复锤炼,使其具有了深厚的艺术经典形态和完整的表演体系,其乐律之清雅、曲文之精美,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艺术呈现,至今仍是中国戏曲美学的最高典范。而昆曲艺术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没有比众多青年演员的精彩舞台展现更具有薪火传承的当代意义。

昆曲的表演艺术精髓主要是凝聚和保存在优秀的经典折子戏中。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以他们的青春和激情,先后上演了或哀怨委婉,或谑不失雅的传统折子戏《疗妒羹·题曲》、《蝴蝶梦·说亲》、《西园记·夜祭》、《风筝误·前亲》,以及具有浙江武戏特色的《狮子楼》、《洗浮山》、《界牌关》等。南戏故乡的浙江永嘉昆剧团一改以往带有乡音、乡俗、乡趣、草根性的地域表演风格,本着锻炼和提升青年演员艺术功力的目的,演出了近年来向其他院团学习的传统剧目,如《西楼记·楼会》、《蝴蝶梦·说亲》、《孽海记·思凡》、《落店·偷鸡》、《折桂记·牲祭》等。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青年演员则以清幽雅致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一股江南风情之美。无论是闺门旦的《牡丹亭·离魂》、翎子生的《连环记·小宴》、正旦的《烂柯山·痴梦》、正旦与付丑的《跃鲤记·芦林》、小花旦的《西厢记·佳期》、巾生的《狮吼记·跪池》,一招一式中规中矩,总体给人的印象是具有苏州昆曲的细腻规范之感,特别是沈丰英、俞玖林因青春版《牡丹亭》而驰名海内外的梅花奖演员,也参加本次展演。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出是本次展演活动的亮点之一,不仅参演的演员多、剧目多,而且演出基本上是由一批二十来岁的新生代演员挑大梁,如《牡丹亭·写真·离魂》、《天下乐·嫁妹》、《连环记·问探》、《蝴蝶梦·说亲》、《红楼梦·葬花》、《烂柯山·痴梦》、《青冢记·出塞》、《宝剑记·夜奔》、《绣襦记·打子》、《长生殿·哭像》、《风云会·送京》、《玉簪记·偷诗》、《小商河》等,可谓是文武兼重、唱做俱佳、技艺超群、行行有特色,被观众称誉为“一台好戏,尽显北昆雄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出的《占花魁·湖楼》、《白罗衫·诘父》、《风云会·送京》、《牡丹亭·拾画》、《宝剑记·夜奔》、《牡丹亭·寻梦》、《天下乐·嫁妹》等,尽显江南昆曲之韵味,舞台表演规范纯正,保持独有的风格和特色,特别是二生、二旦、三花脸的精彩演绎,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湖南省昆剧团演出的《芦花荡》、《牡丹亭·游园》、《荆钗记·见娘》、《挡马》、《凤凰山·赠剑》等都是昆剧舞台上的常演剧目。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演员以成熟的表演和个性化的艺术才华,先后上演了《挡马》、《荆钗记·见娘》、《孽海记·双下山》、《牧羊记·望乡》、《红梨记·亭会》、《牡丹亭·冥判》、《荆钗记·开眼上路》等唱、做、念、表都十分吃重的折子戏,有些甚至是较为冷门的“功夫戏”。

在本次“全国昆剧青年演员展演”期间,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特邀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如侯少奎、蔡正仁、张静娴、胡锦芳、王奉梅,和数位戏曲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演出的每一个演员、每一出戏进行当面点评。从昆曲文化性、审美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结合人物、情感、表演、身段、唱念、行当风格的把握,到“对子戏”演员的配合、“独脚戏”如何与观众交流等方面,既谈每个演员、每个戏的优点,更多的是指出不足和今后应如何加以提高和改进。参加此次展演的优秀青年演员,如沈丰英、俞玖林、袁国良、许乃强、雷玲、周雪峰、施夏明、单雯、朱冰贞、邵天帅、赵于涛、曹志威、翁佳慧、胡维露、吕佳、王峰、刘恒、胡聘、鲍晨、由腾腾等,都已经是当今活跃于昆曲舞台的新生代演员。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青年人学的戏还不多,看的戏则更少,功底、基础还有待提高,很多戏在表演上还显得粗糙,对剧情、人物、情感的理解以至身段动作表达的准确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现在青年演员舞台演出的机会还是太少,从这次展演的情况看,有些戏教得很规范,学得也很好,但在舞台上演起来就觉得生涩和稚嫩。“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将新老艺术家面对面评点机制与舞台表演赛事有机结合,让参加演出的青年演员深受启迪,也为全国昆曲乃至戏曲重大演出活动带来了一股可供借鉴的新风。

青春昆曲:新一代青年昆曲艺术家群体的崛起,唤起人们对昆曲未来的向往和期待,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名家传戏——首届当代昆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汇报演出暨全国昆剧青年演员展演”活动,在2013年12月20日上午的最后一场评点会之后落幕。或许这些青年演员的表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昆曲艺术的活力、生机和魅力,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一、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整体性昆曲抢救、传承、保护工作,其实践意义和所取得的成果,已远远超越了昆曲乃至戏曲艺术本身,更具有推进整个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的示范意义。当前昆曲舞台上呈现“人戏两旺”的景象,从根本上说体现了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全国昆曲院团在国家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办公室的指导下,切实履行和落实各项具体任务,扎实工作、高效有序,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实现出人、出戏、出社会效益这样一种大好局面。

二、青年演员强则昆曲强,青年演员兴则昆曲兴。昆曲的传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是否充足,人才的结构是否合理,人才的素质是否优良,激发艺术创造力的机制是否健全。近10年来,全国昆曲院团始终围绕着《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努力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机会、让出舞台、搭建平台。而青年演员通过不断学习和舞台磨砺,终有今天昆曲园林姹紫嫣红、春色如许的盛况。

三、“名家收徒传戏”工程,相对于当代戏曲院校艺术人才培养的群体性教学而言,是源于传统的强调以个体高端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师承学艺方式。特别是对于昆曲这样一个具有深厚传统和文化承载的古老剧种,有意识地推动“师徒传承”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其切实可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由国家层面连续推出这样既注重过程,更注重成果的高规格昆曲人才培养和剧目传承的重大举措,不仅具有示范意义,同时也真正成为不断探索当代人文环境下传统艺术传承保护的新模式和新亮点。

四、任何一项传之后人的艺术成果,它所独有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无不来自于艺术家的睿智和创造。昆曲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世界文化遗产,其戏和艺保存在老艺术家的身上。而“名家收徒传戏”工程,就是为老艺术家创造更好的艺术传承和教学条件,形成教有所乐、学有所成良好氛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这也可以说是近年来形成昆曲传承保护良好艺术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之一。

五、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参与,特别是青年观众对昆曲的喜爱,是昆曲艺术续存当代、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近年来,“青春昆曲”“时尚昆曲”理念的不断推出,青春版经典剧目不断被搬演于当代戏剧舞台,长期不间断地开展各类昆曲进校园活动,为更多的青年人走近昆曲、认知昆曲创造了机遇,社会性的“昆曲热”已悄然形成。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年观众成为观看昆曲的主体,从正面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古老的昆曲艺术同样可以成为当代社会文化消费的一种时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传承保护 艺术家 青年演员 旅游 凤凰网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