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明日世界 食粮方舟

2011年09月15日 15:06
来源:华夏地理 作者:西伯特 CHARLES SIEBERT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陕西省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在劳作,风助了一臂之力。他们把收获的谷子扬在空中,大风一吹,轻重有别的种粒和糠壳就分开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粮食仍是由像他们这样的传统农户生产的。

安第斯山区的农夫祖祖辈辈都深谙种田之道,自有办法预先防备气候的变迁和突如其来的疫病:如果连阡累陌都栽同一个品种的粮食,一遭灾难免颗粒无收;如果在不同地点的许多片田地里分别种上几百个品种的庄稼,就稳妥得多。在秘鲁的潘帕拉克塔乡间,农夫马里亚诺正跟家人一起在收获土豆的间歇中休憩。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方的一片坡地农场中,劳作者用镰刀收割燕麦,把麦穗堆积起来。他们手里的工具固然古拙,脑袋里却拥有喂养这颗拥挤星球所不可或缺的知识。

距离美国艾奥瓦州迪科拉城约10公里的地方,有一块轮廓狭长、地势起伏的土地,其中有树林和农田,总共占地360公顷,名为“遗产农场”。这里种的菜蔬瓜果全都恣意生长而至花落结籽,看起来缺乏侍弄,有违务农之道。不止如此,这片农场的一切都与周围格格不入,因为四下都是行列齐整的玉米、大豆田,有着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遗产农场”播下种子并非是为了收获米面瓜菜,却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种子。驻于此地的机构叫做“种子拯救者交流会”,是美国最大的民间种子银行之一。

1975年,黛安娜 · 奥特 · 惠里从长辈的遗赠中得到了家族代代相传的两个植物品种的幼苗:一种牵牛花(他们称之为“奥特爷爷的牵牛花”),一种西红柿,都是她的曾祖父1870年从巴伐利亚带到美国来的。怀着让这些独家品种长久存续下去的想法,黛安娜和丈夫肯特决定设立一个地方,让人们能储存和交换自家祖传的种子。交流会如今拥有1.3万多会员,其大型冰库、冷藏室和地窖中收藏了成千上万种祖传作物的种
子,农场里选种了品类丰富的蔬菜、香草和花卉。红花绿叶簇拥着一座旧谷仓,上面爬满了奥特爷爷的牵牛花,那紫色浓烈得像要滴下来。

“我们的会员每年把自家的种子罗列在这里,”黛安娜 · 奥特 · 惠里说着,递过来一本《种子拯救者交流会2010年鉴》,厚得像大城市的电话簿,一页页满是各种形态稀罕的豆子、大蒜、土豆、胡椒、苹果、梨、李子,每一种都注明了名称、历史和独有特征。以苹果为例,有个品种被称作“美丽拱廊”,是“夹杂红色斑点的黄色果子”;另一种名叫“草原特工”,特性是“早熟”;还有一种俗称“醉果”,历史可上溯至中世纪。此外又有从塔林的“一位俄国老妪”手里得来的“爱沙尼亚黄樱桃”番茄,在新墨西哥州搜寻侏儒象化石的人类学家无意中发现的一种豆子,和购自“撒马尔罕的一个集市”的“波斯之星”大蒜。

祖传作物于过去十年间开始在欧美时髦起来,它们刚好迎合了一场国际膳食运动所着重的吃本地产的食物、保住原有地方食品风味的主张。祖传品种大多出售于农乡集市和小规模的副食专营店,而被偏爱品种单一的现代瓜果蔬菜的大型超市拒之门外;现代作物的育种者考虑的是产品的便于运输、外观统一,并非口味的提升。但这场保护祖传品种运动的起因,并不局限于西方人对地方特产美味的回心转意。它也是一项保证未来世界粮食供应的大业。

撰文:查尔斯· 西伯特 CHARLES SIEBERT

摄影:吉姆· 理查森 JIM RICHARDSON

翻译:王晓波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1975年 明日世界 牵牛花 粮食 陕西 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