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不是我针对大家,在座各位拍电影,都很无聊
时尚
时尚 > 女人天下 > 正文

诺兰:不是我针对大家,在座各位拍电影,都很无聊

千呼万唤始出来,诺兰大神的新作《信条》终于上映了。

因为刚刚上映的原因,豆瓣的评分还没稳定。不过,一周多前上映的外国地区已经出炉了一波评(彩)价(虹)了(屁)。

有说“看完会高举双手,热烈鼓掌”的:

有说“烧脑又刺激,根本停不下来”的:

还有人称赞“这是诺兰最好的作品”:

说到“诺兰”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哪怕你不了解他本人,也多少会看过或者听过他的名字。

无论是近些年每逢上映必成话题的《星际穿越》《盗梦空间》《敦刻尔克》,还是 Christian Bale 主演的《蝙蝠侠》三部曲,以及有些年代但经典不改的《记忆碎片》《致命魔术》,都出自他手。

而在他带领之下,不少演员更是塑造出了,演艺生涯里最为成功的角色之一。

诺兰,全名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诞生于上世纪 70年代的英国导演、编剧、监制,也是近年最受欢迎且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之一。

从小就爱拿着爸爸的摄影机拍玩具玩儿,7岁的小小年纪就对电影创作充满了兴趣。

▲撞脸小李子是怎么回事

26 岁那年,没有名气没有人脉也没有钱的他,拿着“全副身家”6000美元,一手包办导演、编剧、摄影、布景、剪辑,抄起摄影机跑上街头拍,硬是做出了一部69 分钟的长片《追随》。

没想到,一炮而红。

在当时收揽了接近250000美元的票房,时至今天仍被奉为经典。

关于诺兰,1000个影迷心中就会有1000个喜欢他的理由。

有人钟爱他精致巧妙的叙事架构。

有人欣赏他奇思异想的剧本设定。

还有些人,就喜欢他“保温杯万年不离手”的接地气。

影迷们津津乐道,投资商却心惊胆战。

为啥?

那就得说说诺兰大导的两大特点:爱烧钱、会搞事。

烧钱就不用说了,你大诺导专注胶卷摄影50年。

一部电影能烧48万米胶片,如果将它放在田径跑道上绕圈圈,能绕上1200圈。

这——还不算什么。

除了胶片死忠,诺兰还是个实拍狂魔,曾发表过“只会用特效拍的电影,真的很无聊诶”的金句。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实拍的,别给我用特效!

诺兰:老子就算用纸糊,也不碰特效!

在拍《信条》时,剧本里有一段飞机失控而后被炸毁的戏码。

桥段也不算新鲜,不同导演也早有不同的应对方案:

一般导演:特效,冲啊!

较真导演:模型,安排!

诺兰:刷卡,我买一架!

你没看错。

克里斯托弗·有钱任性·实拍狂魔·诺兰,真的买了一架飞机并且反手将它炸掉,还是最大规模的波音 747 飞机。

也不要觉得惊奇,在“买回来,再炸掉”这条路上,诺兰绝对是经验老手。

卡车,炸!

医院,炸!

橄榄球场,炸!

最夸张是《盗梦空间》里,小李子和佩吉妹子还在隔壁聊天呢,咖啡厅照样开炸!

迈克·贝(变形金刚导演)看了直呼内行。

熟知破坏的人,往往也了解创造,诺兰也不例外。

还记得 《盗梦空间》里那条“自转走廊” 吗?

上一秒是墙壁,下一秒就会变成地板,差点没把小IN我看吐在电影院......

当时年幼无知的小IN,以为那是特效的魔法。

直到某天我看了花絮 ,才知道 那居然还真是一个能自转的走廊 !

长30米,结构像路边烧烤架上的串串一样,还冒着橘黄色的灯光,看起来十分诱人 。

演员和摄像钻进去,一边转一边拍。

为了让这根“大烧烤串”动起来,剧组跑前跑后找到了一家发动机公司,专门设计了两套供电系统 。

拍个电影还搞起了工程,不愧是你!

《暗黑骑士》里的蝙蝠车也和诺兰脱不了关系。

关于这辆蝙蝠车,诺兰最初的想法是将兰博基尼和悍马结合起来:能看、能跑、能撞。

可惜这位艺术家对于车辆设计好像不太懂行,于是——他找到了一块面粉,搓出来给道具组看。

也难为道具组能看得懂。

不仅看懂了,凭借这块面团和诺兰的阐述,花了整整两个月真的把蝙蝠车做了出来。

车内还搭载了强马力的发动机,5.3秒时速飙升破百。

连后面的喷气式发动机还都装满了丙烷。

拍完蝙蝠侠,借给隔壁剧组拍《速度与激情》都不成问题。

最硬核是《星际穿越》里的黑洞。

按理说,这种主场在宇宙的电影,应该没有多少实拍空间了吧?

诺兰表示:不能实拍,也要较真。

这一下死磕,就嗑出了“电影史上最精准的黑洞模型”。

他把和霍金教授比肩的天文学家 Kip Thorne 请了出山,讨要了一条公式。

有这条公式还不够,还需要将它扔进电脑里面进行运算建模。

嗯...上千台电脑同时运算,用了一年时间。

全片最大亮点“黑洞”要死磕,也很正常。但你可能不会想到,片中“最大背景板”玉米地也是实景。

详细点说,是从播种、除虫、施肥,一路种过来的玉米地 。

种就算了,他们还发挥充分利用的精神,连收成也全卖掉。

据说,还小赚了一笔。

虽然诺兰的作风,在行业内和影迷间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这才是“用心的体现”,有人却认为过于古板,甚至有质疑“是不是噱头”的声音。

但数据证明,大多数观众还是喜欢这种操作的。

据统计,诺兰拍过11部电影长片。

除去最新一部《信条》,前十部的成本大约只有11亿,最终票房却超过了47亿美元。

更不用提普遍在90分以上的评分,和颁奖季时接踵而至的提名。

小IN也私心希望,像诺兰一样较真死磕的导演能有更多,拍多点好电影,让烂片们无路可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