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canU参聿创始人崔丹 | “可持续”也是“可消费”,但这不是我的目标
时尚
时尚 > 出飒 > 正文

对话canU参聿创始人崔丹 | “可持续”也是“可消费”,但这不是我的目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提“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再到时装行业内,Martin Margiela 从二手服装店内搜集布料、重制再生的“REPLICA”系列,Chloé 在现任品牌创意总监 Gabriela Hearst 的带领下,一半以上的产品使用循环再生面料,Hermès 推出蘑菇皮手袋...... 以及奢侈品巨头 LVMH 集团发布环保计划 “LIFE 360”、开云集团连续两年举办“可持续创新先锋奖”、普拉达集团定期发布集团《社会责任报告》......

“可持续时尚” 的概念,如今是时装品牌与集团的热议声浪,成为高过风格与趋势的议题论点。反观中国,从早些年的“生根”,到这几年的“破土而出”,从国家、企业到个人层面在缓缓推进着,大众的感知,也是由陌生到逐渐形成日常 —— 不少人必备的环保袋可见一斑。

在上海的永福路52号,时尚行业资深媒体从业者崔丹与他所创立的可持续时尚内容平台 “canU参聿”,联袂30余位业界翘楚共同呈现的《can U?》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通过52件作品,从人文、科技、艺术等角度,探讨了人与衣服、自然的关系

正如他所说的,把 “Can You?” 的发问,抛给自己、抛给展览、抛向观众,成为一场集体意识的 “传道授业解惑”

canU参聿创始人崔丹

Q:崔丹老师您好,做为资深媒体人,“canU参聿”可持续时尚平台的创立出现,是您某种程度上的一种“转型”么?

崔丹 :我离开媒体也有四五年了,但我没有离开这个行业和我们熟悉的人群,当下所处的也并非是全新的阵地,我只是在动用一个前媒体人的知觉,通过运用不同的媒体在做自己。

我希望我是一个主动的角色,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如果你要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街道亦或是周围环境,深入是必须选项 —— 我就是选择了“可持续时尚”这么一条路,走得相对更深了一些,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和认知,有了新的收获。

一直以来,我们从事的时装行业都是高能耗、高浪费,注定了我们是个对环境、对生态非常不友好的产业,饱受诟病。所以,“canU参聿”对于我来说也不叫创业,而是一种倡导。我们现在还属于公益行为,目前只有投入还没有考虑成本回收的事情,对我来说,最大的“获利”就是收获了大家收大家的关注、呼声和协力,得以去转化成我们今后的动力。

但是,“时尚可持续”的历程走了几十年,从概念被提出到逐渐完善形成体系,甚至从联合国到我们自己的国家都在提出“双碳”指标考核,这些过程提醒我们每个产业 —— 尤其是我们饱受诟病的时装产业,一定要去更快加速关注这个议题,更快加速走向时间、走向市场。

当下的教育、政策、产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不对等还是存在的,让各领域能达到更均衡的一种触发状态,还是很不容易的。大家不断的在用科技的手段,通过更多的实践和硬性投入去不断的去迭代,让可持续变得更加可行。从下一代人的基础教育里,再到大型企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 这是一个少部分人带动更多人的过程,其实发展速度已经良性进化得很好了。

所以,我觉得从时装行业中,出现了可持续时尚,出现了“canU参聿”也是到了危机关头了。我不觉得“canU参聿”的出现是因为我走在前面,应该大家都一起冲。

Q:“参聿”和“参与”的谐音更挺有意思的,您是怎么想到的?

崔丹:避不开的谐音梗吧,起名字太难了。其实当时也是无心之举,是“can u”再加上问号“?”。我自认为,我们一直在提问,先是问自己,然后问大家;又觉得似乎有些挑衅的意味,不如就谐音为“参与”,更中性、更友好、更像是一种号召,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canU参聿”。

Q:这次展览的切入点,对于“可持续时尚”这个议题,是发问也是回答?

崔丹:我觉得是发问。我们想通过展览本身得到的,与其说“回答”,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在寻求答案的过程”。

Q:所以,这次大家参与出来给到的展品,其实就是共同尝试提出这种答案的可能性。

崔丹:没错!因为所谓“可持续”它是一个行进中的状态。大家都在研究、都在找寻,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产业怎么良性发展运作,然后去找到更好的方式,目光所及是未来 —— 尚未到来。通过这次展览”,是我和大家共同基于这个当下的视角与切入点,面向未来、探讨答案的过程,是一个发展中状态存续。

Q:请您介绍下本次展览的筹备和现场看点。

崔丹:这次展览筹备了两个篇章,一个「产业篇」、一个「美学篇」,前者因为疫情等不确定因素遗憾夭折,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硬着头皮、克服万难、最终呈现的「美学篇」。

「美学篇」,顾名思义,是以“美”为手段,以“美”为目的,以创新创意的手法来去触达。

一个大板块是“情感衣旧”,呈现于一层展区内的“CAN U RECALL?”,是普罗大众的观者们很容易解读与共情的空间。展出的比如有DRIES VAN NOTEN、LANVIN、UMA WANG、BLUE SKY LAB × CHALAYAN等品牌分别选送的典藏,有藏家提供的COMME des GARÇONS藏品。

空间内呈现了我们邀请到挚友品牌、明星友人、设计师友人和资深从业者们,刘雯、孙哲、包一峰、李元一诸多挚友,大家都是这个项目的联合倡导者。我其实只在非常小范围的朋友里和大家提到过,因为这其实是个公益项目,需要彼此有着相同认同的价值观的。大家一听“情感衣旧”都特别感兴趣,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典藏拿到这个空间里,讲述了个人的情感与某个历史时刻的链接与价值呈现,启发联想到观者自己与旧衣互相的关联与珍视,这个事儿就这么成了。

同时我们也有介入像Hide Suzuki、PRONOUNCE珀琅汐、Yooyo Keong Ming、Valentina Li等11位新的设计师,尝试把一些旧物、文化标签或者是以往的消耗品“升级再造”。“再造”的部分除了有旧物展示,还会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成为了全新的艺术装置,重新赋予它们一个新的生命周期,走向下一任主人,或者一种新的用途和价值,是一层“情感衣旧”板块展区很容易读懂的一个出发点。

二层的主题名为“等待答案的未来”,更像是聚焦在未来。就像我刚才讲的,未来尚未到来,所以这里展示的大多是从业者们的一种探寻,包括生物科技、物理学、机械工程、建筑学等等,最后都是以一个时装的、可穿戴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比如这次有来自西班牙建筑事务所BUJ STUDIO,创始人 Raquel Buj 本身专注于大型景观建筑,但同时应该也在马德里时装周作秀,在秀场上把建筑实验性方式融入到发布的服装之中;像threeASFOUR,他们是三个设计组合,在纽约时装周也挺有历程了,每次都会研究一个文化课题跟科技主题,当都是实验性的,以及着装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课题;大学教授、时装设计师GAO YING会学术性地探讨一些社会议题,包括机械工程以及生物面料科技等各种融合,做出非常概念化的穿着实验;去年刚获了“开云可持续创新先锋奖”的PEELSPHERE,他的研究课题是海藻和水果渣创新制作百分之百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也非常欢迎大家来去触摸它。

当然,这么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我是无法一一说明的,希望大家都能到展览的现场来,去感受30余为艺术家的52件展品,在永福路52号的各个空间之中的交流和对话,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众能够尽可能多的去接触到“可持续”的理念,把一些在未来我们“人-衣-社会”这个关系可视化,也就是我早年间提出的“可持续时尚可视化”。

Q:这次展览,52件作品在永福路52,数字上也是个巧思吧?

崔丹:永福路52号,52件展品,通俗一点讲,想借个曾经纽约studio54的“幌子”,打造地标性感官。当然,我们是一个流动性的展览,这次选择永福路52号,因为本身这个场地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的旧址,经过修复改造之后又是对老牌上海风貌的传承,充满了时间和文化的底蕴,也是另一个维度上的“可持续”,这也是很触动我的地方,和我们的展览不谋而合,也能很容易地带给大家的一种接纳和共鸣。

永福路52号始建于1932年

当然,当我们的展览在城市间巡游的时候,“在地化”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比如,在西安我们可能会选择城楼,北京就是四合院,深圳就是艺术空间里...... 非常期待能在不同城市间摩擦出新的火花。

Q:您希望通过“canU参聿”与“《can U?》展览”最终传达的“可持续”诉求是什么?

崔丹:通过观察、试听与触碰,让观者能够直接且具象的感知到“可持续”是怎样的存在。

当然,“可持续”也是“可消费”的,但这个当下并不是我们的目标,“canU参聿”毕竟只是个平台,我们希望和大家关联而后沟通,没有所谓的零售相关的目标。

另一个角度,我们讨论的通过“可持续”制造的、可以疏向市场的完成品,是通过现有资源整合大家的意识最终落地,希望大家能够在市场运行中,用“可持续”替代从前的“不可持续”,这是肉眼可及的全新消费逻辑

在技术上,我们也讲究区块链的可追溯技术。希望以后大家能够通过一个区域标准的可追溯标签,查阅到消费商品的历程。比如,从最早的农业土壤生态,再到动植物生成的过程,然后是加工、纺织,最后是零售物流,在各个环节中,品牌做到了多少的减碳和降低耗损?以上都能逐步被推广实现的话,“可持续”才能真正地走向实质且落地的方向发展。

Q:最后,做为我们普通人的日常里,如何能从细微之处做到“可持续”的环保生活方式,can we?

崔丹:先关注一下生活中的能耗,降低没必要的耗费,比如日常用水用电的节约能源、绿色出行,甚至是互联网 —— 我们不需要制造那么多的社交媒体垃圾;比如疫情之后,我们才发现生活里有那么多的非必需品,从而更加的理性消费;日常购物中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这已经是日常大家已经转变了的观念,但是如今电商的包装也是有些过渡耗材了。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这次展览的现场是否需要做制服、做环保袋?我觉得没必要,甚至在做佩戴工牌、展陈的时候,都尽量能够可以循环利用。本次的部分展品,也是可以让观众自行领取收藏的,让它们“可持续”的循环起来,走向下一个主人的怀抱,开启下一段“生命周期”,未来我们也是还会借展的。至少,从自己身体力行做起,这也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了。

展览期间,我们除了对话canU·参聿创始人崔丹,同时也对行业资深媒体人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了他们对于《can U?》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的真实反馈。

资深媒体人 Foggy园长

做可持续发展挺难的,有趣更难。《can U?》展览收录选取的单品非常有趣,尤其二楼的空间里的衣服、影像、艺术家创作,现场还有工作人员细致讲解了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来源。感觉 “canU” 前期做了很多筹备,资源调动能力很强。这次展览在百年老宅的全新演绎,向大众普及了可持续时尚,非常成功。

资深媒体人 顾晨曦

非常亲和力的展览,展览从来自崔丹朋友圈的私服们开始,讲述衣服背后故事;随后,走进大餐厅,看到各种奇思妙想;然后,走到二楼,一路被艺术家和跨界创作者们的脑洞刺激兼启发,非常有趣。最后,户外的那排椅子的故事也很好玩儿 场景拍照太好看了。

设计师、生态艺术创作者 黄硕

《can U?》展览参观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作品在材料与工艺上的创新,对环境极度友好的同时,一样可以非常美好与隽永。作为一名生态艺术创作者我也从这些作品得到了对于“可持续”更多角度的解读,对自己后续的创作绝对是是一种滋养。

《Ling类时尚》自媒体主理人 吴岭

将展览布置在一栋优美的有故事背景的老洋房里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特的 idea。在此基础上的创意布展,让观展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二楼的展览内容,不同领域的可持续创意与时尚的融合,碰撞出全新的火花。

《can U?》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

7 月 22 日至 8 月 2 日

上海市徐汇区永福路 52 号

撰文:F哥

编辑:周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