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天下:大部分婚姻与爱情无关
2009年07月16日 11:30凤凰网时尚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动荡的岁月

婚后没多久,因为战争,夫妇相携逃到北京,那时,他们已经有了孩子。

初到北京,他们有过很艰难的一段日子,两人都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一天一顿饭,“天天吃咸菜,吃了将近一年”。即使是这样,过惯了富足资产阶级生活的两口子“也没觉得苦”。事实上,在采访的过程中,两个人从不对生活的挫折与磨难抱怨,即使讲到那个最动荡的时期。他们只会说,抱怨也没有用,还不如把现有的生活过得更好。

三年以后,苗奶奶考上了教育部,成为部里的一名医务人员。陈老仍操旧业,进了中国人民银行。他夸奖苗奶奶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特别好,上学的时候成绩就总是第一,教育部招人是要考试的,她还是考得那么好。”苗奶奶却说,自己是死记硬背,他才是真正的聪明,“点子多,主意正,哪怕在最困苦的时候都能找乐”。

之后的生活算是富足稳定。如果没有政治的动荡,也许日子也就那么过下去。但那个年代的人没有这样的幸运,苗、陈同样经历了那个年代人的不幸。

“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那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那时候,陈老被划为“党内走资派”,在单位也挨批斗。“当然苦,也感到冤屈,但那个时候,几乎人人都这样,也就没什么好埋怨的了。”

1968年,遇上干部下放,他已经从人民银行被下放到了工厂。“在工厂里,厂长和书记都比我低两级,我也就一辈子没涨过工资。”

他说,他很感谢苗奶奶,性格好,心很宽,能包容,“无论我有钱没钱,有工作没工作,从来没有怨言。好日子、苦日子,一样高高兴兴地过。”

“她能理解你,这个很难得。现在的年轻人,没钱、没工作了,也许就要吵架了。”陈老说,他们从不吵架。“争执两句是有的,但脸红脖子粗从来没有。”他说,总不吵架,也就不想吵架这个问题了。发脾气?那是什么也解决不了的愚蠢方式。

上世纪60年代的“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中,苗奶奶和一些干部也一起被下放到了农村。农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她和同事一起住在远离村子的农屋里,门锁是坏的,屋里尽是蚊虫和老鼠,很吓人。更可怕的是,农民对“四清”干部们还很敌视,有时会听到干部被害的消息。她想了想说,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后来想起那段日子,真是很后怕。

陈老在家带孩子,每天中午,他都骑车回家,领着一群孩子去食堂吃饭,下班又迅速地赶回家,带着孩子们吃饭、写作业。在两人分开的两三年时间里,他们每周都通信,当然都是报喜不报忧。

陈老说,除了这两三年,孩子都是苗奶奶拉扯大的。“她劳苦功高。”

欢迎订阅凤凰网时尚电子杂志《摩登周刊》
话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佳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