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犀牛
目的地 带着使命向前走
与手工技艺的丰富多彩相比,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尴尬的时期:一些著名的工艺美术巨匠却还在为解决温饱奔走,或纯粹是“捧着金碗讨饭吃”的手工业者。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表示,家学承继和师傅带徒弟历来是工艺美术行业的主要传承方式,它取决于传承人的素质和天赋以使某一品类的艺术得以传承。但这种“传道授业”的方式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有的品类得到了传承、创新和发展,有的则没有传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数百所工艺美术专科学校以及工艺美术大学,使工艺美术传统教育在艺术的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工艺美术行业长期以来没有政策保护,工艺美术大师更多的还是被视做工匠、手艺人,而不被看做是艺术家。
在这种背景中,不少专家和创作者表示,应当加快提高工艺美术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水平,使创作者真正能从设计理念、创作技法上取法中国传统文化,并加强在上世纪80年代工艺美术行业提出的“工艺品生活化”和“生活品艺术化”的理念。在规划此次展览时,主办方兼顾了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老一辈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八九十年代新一代大师创作的作品以及21世纪以来工艺美术家的新作,300余件作品在系统梳理建国60年来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成就,呈现当代工艺美术家的新工艺、新技法、新材料、新创意的艺术创新成果,以及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变、工艺美术艺人匠人向艺术家转变的历史进程。其实这些工艺美术品都是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杰作,他们不是匠人,或者说他们是匠人,也是艺术家。
而对于此次展览所展现出的当代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性,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对于人们如何来看一种工艺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众说纷纭,更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其实,无论是工艺美术创新还是工艺美术的当代性,最应该把握和理解的是如何将现代人的新的审美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不是在形式上简单的技术创造,而是将艺术家真正的艺术想法通过工艺美术这一媒介表达出来,在艺术思维的继承上去探索新的艺术理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于工艺美术自身的价值地位以及人们对它的艺术认知,同时,弥补了如今人们一提到艺术就放眼到虚火旺盛的艺术品市场,关注那些天价、但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市场泡沫而破灭的当代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