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考验:产能过剩
结束光伏行业“两头在外”瓶颈,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下来,彭小峰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2亿美元的募资,既是御寒外套,又是产能扩张的新号角。赛维LDK将使用此次发行净收益的90%用于支持公司多晶硅工厂的建设、扩大多晶硅片产能。提前实现1000兆多晶硅片产能计划后,赛维LDK宣布调整产能拓展计划,2008年规划产能由800兆瓦增加至1100兆瓦,2009年由1600兆瓦增加至2000兆瓦。要实现这样的产能规划,仅靠原来的硅料合同显然是不够的。
为此,赛维加速了去年启动的1.5万吨硅料生产计划。除了募资2亿美元大部分用于硅工厂建设,赛维还紧锣密鼓地购买国际先进的多晶硅生产设备,先后与GT太阳能国际公司 (NASDAQ:SOLR)和ABB签署了购买协议,以保证多晶硅生产计划顺利进行。多晶硅料生产涉及9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高端化工技术,这也成为国内硅料厂商发展的瓶颈,现在包括赛维在内的国内硅片生产商都要从国外进口。
“我们之所以要启动年产1.5万吨的硅料项目,就是为了把硅片成本进一步降低。只要硅片价格降下来,光伏组件才能降价。我们的短期目标是将光伏发电成本降到风电之下。”彭这样回应了启动这一宏大项目的原因。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扩大产能是一柄双刃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建的硅料项目约33个,总投资近千亿元。有业内专家敲响警钟,多晶硅未来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如果中国33个在建的多晶硅项目全部实现达产,年产能将达14万吨,而至2010年,全球的多晶硅需求仅为8万吨。
对此,一向低调沉稳的彭小峰用少有的口吻反问,投资在IT、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的资金有多少?用他的话说,现在投资在多晶硅行业的资金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即使如统计数据显示的千亿资金也没有达到市场应有的规模。
彭的逻辑是:任何一个行业大量资金进入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首先证明了大家都看好这个行业,只有更多的资金、人才、企业参与光伏行业才能兴盛起来。所谓过剩是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达到产能的优化规模,无法把光伏行业发电的成本降下来。行业很热时,大家都闷头进入,在硅片卖到两三百美元时即使较高的成本都会有盈利,但他们是没有竞争力的,“一旦行业整合,这些就会是过剩。行业整合一旦出现,整合这个行业的春天也就快来了,因为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它的市场是有限的,一旦出现整合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大幅下降意味着,大规模用太阳能发电。”
如果从彭小峰的上述逻辑来理解赛维的战略思路,就不难理解他要搞1.5万吨的硅料项目,结束光伏行业“两头在外”瓶颈的初衷。如果被海外市场控制的上游不再是牵绊,赛维就有可能极大地降低成本。
一年前彭小峰非常关注降低硅片成本,太阳能电池70%-80%的成本是硅片,而硅片中70%的成本又来自硅料。彭当时表示,“考虑到未来要进一步降低硅片成本,公司必须向上游延伸。”而现在,彭更多的考虑是要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下来,把太阳能的发电成本降到比风能发电还要低。
彭小峰的一系列产能扩张计划,直接目的就是力图把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风能甚至常规能源以下。“一旦成本下降,降低到常规能源以下,你说这么多的煤炭发电厂还有必要开吗?”显然,他对光伏发电充满了信心。
考验自然会有。煤电成本每度在0.32元左右,风电的成本0.4元,世界光伏学会预计太阳能发电成本到2010年会在1.3元左右,具有价格竞争力恐怕要在2015年以后。丁自选对这一阶段的光伏企业表示了担忧,谁能坚持到最后,要靠企业的策略,“赚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丢,然后要慢慢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完善,才会具有行业竞争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