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的艺术品真的贵吗?
2009年09月15日 11:54《商界时尚》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董梦阳] [画家]

B:您对直接向艺术家购买艺术品这个渠道又有什么看法呢?

D:如果直接面对一个艺术家,有很多因素收藏者没有选择的余地。首先是价格,比如你托了很多朋友去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或者你本人和艺术家关系不错,他卖给你一幅画,他说100万,你可能都不好意思说90万,因为他是专门替你画出来的,而且质量上你也没有选择余地。但是去画廊买画的话,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会有很多,收藏者就可以有所选择,质量、价格等等都可以选择,这样就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可能很多人觉得去画廊买画会比较贵,因为画廊也是要挣钱的。实际上,画廊和艺术家有合约,很多时候是打包订购艺术家的作品。所以很多艺术家他自己不会主动去打乱自己的市场,如果画廊卖10万的作品他不太可能卖给你5万,他为了自己作品的市场价格可能还会卖给你10万。这样一来的话,在画廊买画,收藏者自己其实也没有损失什么。画廊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一种推动作用。

B:说到这种推动作用,现在很多收藏者担心某些画廊在这个推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炒作,而作为一个初级的收藏者,也许没有较高的判断能力。

D:当单纯去投资一个作品的时候,收藏者的心情总是会被这个作品涨价还是没涨价所困扰。所以要建立一个正常的消费心理,而不是跟风。大家都喜欢一样的东西,追捧一样的东西,这也是前段时间所存在的问题。人的追求总是多样性的,对艺术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在今天这个还比较混乱的市场中,我觉得收藏者还是需要更多地去追求符合自己内心审美的东西,这样才不至于有心态大起大落的状况,也就不会被炒作所牵制。前几天毕加索的一个作品《抽烟斗的小男孩》,拍出了1亿400万美元。这幅画是它的主人50年前花了6万美元买的,如果他不是因为对这幅作品的喜爱,说不定作品涨到50万美元的时候就卖了,或者500万的时候也已经卖了,但是因为他对这个作品的喜爱,收藏了50年。所以说,当你抓住了艺术品的一种本质的时候,以后的回报才可能会更大。
“一开始消费艺术品就把它当做金融投资是一种舍本逐末。”

B:有些收藏者会通过金融媒介去投资艺术品,在这方面您对初级收藏者有什么建议?

D:对初级收藏者来说,这种行为其实是舍本逐末,这样会影响你的判断力,当你“拿耳朵去买画”的时候,你所收藏的并不一定就能升值。因为就算是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价值差异也会很大。当年日本经济泡沫的时候,日本人在纽约开了14家画廊,可现在一家也没有了。他们当时买回来大量的西方大师的作品,但20年中都不见增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买的不是大师的一流作品,而是他们的二流作品。所以,并不是某个有名的艺术家的所有作品都会升值。想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就需要你的艺术修养,需要在收藏中不断沉淀,也需要你对艺术史的了解,对艺术家的了解。所以,一开始消费艺术品就把它当做金融投资是一种舍本逐末。

B:在今年4月份“艺术北京”2009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参加的画廊数量少了,而交易额却上升了,来购买艺术品的主要是什么人呢?

D: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能继续购买艺术品的人,主要是真正喜爱艺术品的人。其实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对于画廊来说,画廊本身知道现在市场不太景气也就不可能主要经营那些天价的作品,艺术家也变得沉静了一些,更明白应该怎么去走。就在大家都不太关心经济价值的时候,反而获得了效益。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告诉收藏者一个道理,当收藏并不是纯粹基于艺术品商业价值的时候,收藏者反而可能得到真正的经济利益。这种心态可以帮助收藏者更好地做好艺术修养的沉淀。艺术修养的积累是一个过程,就像谈恋爱,你初恋的对象和最后结婚的对象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人,这种选择就是在不断的成长中改变的。艺术品也是一样,收藏者不要总是想一步到位,很多人一开始收藏的是垃圾作品,后来因为品位的不断提高才不断抛弃了以前的一些东西,这就相当于进入了一种积累的轨道之中,可以说是他的“艺术收藏之路”了。

董梦阳:“艺术北京”执行总监,中国艺术博览会组织者的领军人物,曾举办10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创办了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并于2006年至2009年成功举办了4届“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编辑/钱玉婷 部分图片提供/艺术北京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时尚电子杂志《摩登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