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300多年前,嗜酒的诗仙李太白就遍寻中华美酒。哪里自古出佳酿?何处佳酿传千年?让我们重踏征途,跟着李白寻找他去过的地方,品尝他喝过的美酒。这是一次探索中国酒历史版图的神奇之旅。【说说你喜欢的白酒】
葡萄酒讲究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好的原料有五个要素,一是含糖量,酿造干型葡萄酒需要在16%以上,甜酒要在20%以上;二是含酸量,酿造干型葡萄酒需要在6‰-9‰;三是色素;四是单宁;五是芳香物质。[详细]
同样的品种可能有不同的品质,而果实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就在环境(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上。优质酿酒果实需要生长期有足够的热量(积温)保证,昼夜温差要大,尤其成熟期要干旱少雨。[详细]
受历史原因影响,果农更关注亩产量,产量大必然果实糖度受影响。国外著名葡萄酒产区的产量一般约1千多斤/亩,国内要求优质原料亩产在2—3千斤/亩,而国内有些地方达4-5千斤/亩,甚至更高。[详细]
古代中国葡萄酒基本是皇室酒,后来张裕公司有了第一个现代化的葡萄园,才开始大规模酿酒。解放后老百姓才喝到葡萄酒,那时候主要多是劣质葡萄酒,即大量加水加糖及所谓“三精一水”勾兑的假葡萄酒。[详细]
文君酒的口感“甜润幽雅 蕴含众香”。“甜”来自于自然发酵所产生的香味成分的合理组合;“润”即不刺喉、不尖辣,口感醇厚;“幽雅”指文君酒入口十分舒适,饮后带给饮者飘逸清新的感觉。[详细]
文君酒只在灵山秀水、拥有千年酿造传统的川酒四大产地之一的邛崃出产;生产工艺流程都是传统的,古“寇氏烧坊”和“曾氏曲房”的全手工制曲法沿用至今。[详细]
邛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5度,相对湿度80%。冬暖夏热、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雨量充沛,良好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用黄黏土做的窖泥,有利于促进微生物生长发酵。[详细]
“酒因泉生辉,泉以酒益贵”。邛崃的地下水源经过地下沙砾层的渗透过滤。在酿造过程中,这些微量元素产生特殊的芳香。文君酒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将高粱产酒的清香、糯米产酒的浓甜、玉米产酒的冲香、大米产酒的甘醇、小麦产酒的曲香融为一体。[详细]
目前中国酒产区没有概念。国外产区概念绝对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他们有法定品种、法定生产方式、气候土壤等情况都是透明、公开的。中国酒产区强调的是品牌,其品种、酿造方式、技术指标等都没有国家标准。[详细]
产区是我择酒的第一标准。一个产区代表其生产的酒的风格,而风格是由产区风土造成的,如果没有固定的、确定的风格作为消费者根据什么选酒?好比茶叶,龙井就是产区概念,我们能知道当地气候条件、日照条件,雨前还是明前。酒的话即便有部分酒庄/酒厂的酒很不错,但也只能代表酒庄/酒厂,仍然不能代表产区。[详细]
阻碍太多。当然我们有特殊情况,我们的整个食品行业都是由短缺经济遗留的。很多人可能觉得现在已经不生产半汁葡萄酒了,很满足了,法律的事儿再说吧。[详细]
能够真实的、正确的、直观的、准确的选择你喜欢的、适合你的酒。提高行业透明度,厂家也会因此把力气用在种植、酿造等正路上,而不是琢磨怎么贴牌。[详细]
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是在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再入长安之时,已经是12年之后。有趣的是,这一次李白恰恰是被酒误了前途。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经常醉醺醺的,“五侯七贵同杯酒”,喝醉了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这自然让唐玄宗心里不痛快,于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将李白“赐金放还”。[详细]
李白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来到山东。当时山东地方的一个小官员很喜欢李白,提着一壶酒和一条紫色的金鱼请李白喝酒。李白在给他的诗中说“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为君下箸一餐饱,醉着金鞍上马归。”感谢这个小官员的招待。《客中作》写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喝的是好酒。难怪李白乐不思蜀,接着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了”。[详细]
宣州有一个姓纪的老翁,很善于酿酒,李白和他的交往很深。他在《哭宣城善酿纪叟》中写道:“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在汪伦家里,李白遍尝美酒,两人也借酒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从李白后来写的《赠汪伦》诗中足以见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来当地有一种酒,名字就叫“桃花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