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中的一个或一组破裂面,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发生有显著位移。”王乾盈向记者解释说:“断层又分为正断层、逆断层(normal/reverse fault)等。当岩体受到水平挤压破裂,上盘沿着断层面向下方移动的断层叫正断层;上盘沿着断层面向上移动的断层叫做逆断层。”
龙门山断层属于逆断层,因此当地形成了较高一侧凌空突起,悬于较低一侧之上的独特景观。正因为如此,一些中国地质学家不无夸张地将龙门山断层形容为“地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龙门山断层也是四川旅游景点集中的地方,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每年都吸引了众多对断层构造好奇的游客。这里据说是大禹的诞生地,为纪念大禹“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的功绩而得名。
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东部之间的龙门山地震带从青川县起,经北川、茂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宝兴等县市,到泸定县附近为止,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400公里,宽约70公里。
“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移动,发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但是喜马拉雅山只有印度那么宽,东边和西边多余的部分只能冲到两边的大陆板块下面,板块交界处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喜马拉雅山西边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震不断,东边和四川盆地交接的地方也多发地震。”王乾盈解释说。
他的同事赵丰教授也赞同这个说法:“第一次造山运动完成之后,印度板块并没有就此静止不动,而是继续挤压欧亚板块,大地内部聚积了大量能量,导致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又不断向东部扩展,使中国西部地区形成了很多断裂带。”海拔从盆地一侧的四五百米急升到高原的4500米左右,峡谷、峭壁比比皆是,显示有强烈的抬升运动。
断裂和地震又相辅相成——断裂引发地震,地震又造成断裂,因此中国西部的地震频率远比东部高,据统计,两者的比率为6比1。
王乾盈指出,按此推断,历史上龙门山地震带应该有过多次活动,但史料上记载的只有1657年的一次6.5级地震。“至于人们常说的1976年松潘地震,其实并不是发生在龙门山断层。”他认为,那次地震应属于松潘-甘孜地震带。
作者:
庄清湄
编辑:
周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