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哈佛老妈的成功可以复制
哈佛大学培养了无数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很多中国家长梦寐以求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入哈佛大学,但成功的父母却很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全世界都公认亚洲的孩子比美国儿童更聪明,所以我们只能归因于教育方式的差异。学校的教育固然有很大不同,但更大的差异是在家教上。
《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这本书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把东西合璧、融合东西方教育优点的家教介绍给了广大家长。“哈佛老妈”森田友代是一位普通的日本妇女,做过教师,通过自己和丈夫的努力,她把自家的两儿一女全部送入了哈佛大学。很多人将这个结果看成奇迹,认为它不可复制,但《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告诉我们,把孩子送入世界顶级学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甚至很简单。
现在,刚刚体味到父母滋味的都是70后、80后,这一代人是有知识、有眼界、接受能力强的一代父母,但我们的家教却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父母谨守中国传统的家教之道,严格要求孩子,考试要第一名,还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另一部分父母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理念,与孩子平等交流,甚至称兄道弟,“没有一点做父母的样子”。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只有把东西方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精英人才。
《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中提出,东方的教育讲究的是“克服自身弱点”,所有父母都熟知“木桶理论”,认为孩子的成就取决于“短板”的长度,这种理念不能算是错误,但有失偏颇;西方的教育理念讲究“发挥自身优点”,认为只要把自己最擅长的一方面学好、学精,也可以有一番大作为。但“哈佛老妈”认为只有取两者的长处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如何融合呢?作者提出两种家教理念:“放任式”家教与“目标式”培养法。把东方式家教中的“感化教育”、“权威父母”和西方式的“平等交流”、“自信培养”融合起来。在道德教育上,要用感化的方式进行示范、指导,遇到不能接受的做法,也一定要摆出“权威父母”的威严来坚决制止;在知识技能教育上,要注重体谅孩子的难处,培养孩子的自信。
道理总是很简单,最困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执行。《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之所以称为“笔记”,就是因为这本书是作者就自己的育儿经验和亲身经历出发,用自己的实际所作所为来解释那些看似复杂的教育理念。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哭着吵着要买某样东西的情形,来看看“哈佛老妈”是如何解决的吧。
哈佛老妈的二儿子在商场嚷嚷着要买一样很贵的玩具,这时候哈佛老妈就对孩子说:“可以给你买这个。不过,买了这个之后妈妈的钱就少了,以后再看到你更想买的东西,我们就买不起了。那时,你能忍着不买吗?”如果孩子说“能”,那么妈妈就会买给他,孩子就会意识到物品的价值,并且父母对孩子的回答表示信任,也会帮助母子之间建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良好关系;如果孩子说“不能”,那表示孩子已经懂得父母的难处,渐渐地也不会无理取闹了。
不少父母都希望到国外见识一下别人的教育方式,哈佛老妈也不例外,她和丈夫就带着三个孩子去了美国,到了那里之后也遇到不少麻烦,尤其是文化的差异和教育理念的区别,更让哈佛老妈的精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哈佛老妈在书中说:“不同的国家里,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不同。在全球生活,就必须努力掌握应对这种不同的知识。”或许很多父母还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人来中国工作、中国人到欧洲生活在将来会越来越普遍,如果固守老一套的家教方法和教育方式,孩子在将来势必无法融入到地球村的生活中。哈佛老妈在书中也劝告各位父母“有必要培养孩子在不同环境中挑战的能力”。
家教的重要程度要超过学校的知识教育,它是孩子知识、社交、技能最重要的来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如何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都是父母必须考虑的问题。随着社会趋向于快速化和专业化,家教也更加重要,更需要父母腾出精力,从那些成功的父母身上汲取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对各位父母真诚地说:“家庭教育会在孩子的一生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产。”所以,父母们千万要重视起来。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亲子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亲子",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李小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