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17日
地点:徐州千禧龙小区
记录整理:秋艳
文中人物介绍
儿媳 周建梅
65岁 徐州建设局退休干部
婆婆 王昌兰
75岁 徐州内衣厂退休工人
来到千禧龙小区,叩响了周建梅家的门,迎接我的是两位笑容满面的老人。头发花白的周建梅指着旁边一位年纪稍大,身材瘦削的老人,向我介绍说这是她婆婆,比她大十岁。“婆婆比儿媳只大十岁?”看到我疑惑的目光,她爽朗地笑了:“我是晚婆婆呢!”哦,原来如此!都说婆媳是一对“天敌”,想不到与“晚婆婆”竟相处的如此融洽!
问起婆媳相处的秘笈,这婆媳俩你一言,我一句感慨万千。儿媳周建梅说:“娘,我还是从你进门时说起吧!”婆婆笑着点点头。
一进门,婆婆就当了晚娘
那是1962年的冬天,天格外冷,就在那个冬日里,我的婆婆,因患肺结核不幸去世,撇下了36岁的公公和3个孩子。3个孩子里,大的16岁,小的只有7岁。
公公是橡胶厂工人。工作没几年,他因公致残,手被卡在机器里,造成粉碎性骨折。伤好后,3个手指不能活动,成了残疾。厂里照顾他,给他换了检验的工作。中年丧妻,一个残疾人拖着3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那时候,3个孩子中的老大,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公,在南京上学;两个小的就跟着公公。
每天早晨上班前,公公淘一碗米放锅里,加点水在煤球炉上捂着,晚上下班回来就当稀饭喝,常常是连个馍都没有。他的手不能洗衣服,家里拆拆洗洗的活,就靠亲戚偶尔来帮忙。看着孩子受委屈,公公常常心疼得掉泪。
1964年春节过后,厂里的同事把现在的婆婆王昌兰介绍给公公。婆婆那年28岁,老家在铜山县棠张公社刘塘大队。介绍人怕婆婆嫌家里孩子多,就瞒着她说:“男方家里只有两个孩子,一个还是跟奶奶。”相亲那天,婆婆见公公虽然手有残疾,但一米八几的魁伟身材,长得一表人才,便有了几分中意。又见他一个男人带着孩子不容易,心里又多了份同情。
亲事定下后,当年的5月1日,婆婆就正式进了门。婆婆的到来,给这个苦难家庭带来了生气。每天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丈夫孩子回到家里,有饭、有馍、有菜,一家人热热乎乎。家里粮食不够吃,婆婆就经常从娘家带粮食来贴补。孩子们从此告别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也喜欢上了这个“晚娘”,亲亲热热地管她叫“娘”。
婆婆心灵手巧,在娘家就能裁会剪,做得一手好缝纫活。公公家里过去一直靠吃政府救济,婆婆进门后,带着缝纫机干起了家属工,把救济也退了。对3个孩子,婆婆视如己出,她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晚上,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在灯下缝缝补补。
后来,婆婆又有了两个孩子,但是她不偏不倚,甚至对前面的3个,付出了更多的爱。多年来,全家7口相亲相爱,5个孩子手足情深,如一母所生。